「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卻萬萬不能」,在資本社會里,錢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務及個人資產,都需要「錢」才能辦到。然而,近年來,我國破產人數出現攀升跡象,而且越趨年輕,成長於物質條件越來越優渥年代的80後、90後,甚至00後,對於「破產」的了解究竟有多少?這群青年是否擁有足夠清晰的財務觀念,去應付生活上大大小小的支出?
(圖:星洲日報)
多數國家經濟都從1980年代開始起飛,導致那個年代以後出生的小孩,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充裕。
這群孩子生長於圍繞著物質享受的世界,汽車、科技產品、餐廳、休閑娛樂場所、名牌等,生活從小就充斥著不少誘惑,倘若不善於理財規劃,將很難確保不會踏上破產之路。
最近幾年,常看見新聞報道,我國破產有年輕化跡象,甚至有90後到信貸諮詢與債務管理機構(AKPK),尋求債務重組。
根據報窮局數據顯示,2014年的破產案例達2萬2351宗,去年雖減少至1萬8457宗,但平均每天仍有50人被判入窮籍。
盡管去年的破產人數下降,不過年齡介於25至44歲的破產者比例卻有增無減(編按:報窮數據請參考圖表)。另外,25至34歲的破產比例更即將逼近45至54歲年齡層,讓人不禁憂心青年的理財手法。
資料來源:報窮局 圖表製作:星洲日報副刊袁博文
【破產5個原因】
破產者中,男性占了70%,而女性則占30%,被判入窮籍的前5大原因是:
1.車貸
2.房貸
3.個人貸款
4.企業貸款
5.信用卡債
為何被判入窮籍?
林若輝律師指出,當一個人債務達3萬令吉或以上,債權人就可以向法庭申請將欠債人判入窮籍。
「其實欠債人也可自行向法庭申請破產,但一般不會這麼做,個人破產多數都由債權人提出起訴。」
一個人並不會立即被判入窮籍,「若是欠債,在之前會陸續收到由債權人發出的律師信、法庭傳票、報窮通知書等。」
他說,就算欠款未達3萬令吉也不要處之泰然,因為當法庭判決欠債人必須償還欠款,除了母金,還會加上利息,欠款總額一旦達3萬令吉,欠債人就會被判入窮籍。
「當欠債人正式被法庭宣判破產,報窮局才會介入,寄信通知當事者已被判入窮籍,安排時間前來商討如何重整財務。」
林若輝表示,當一個人的債務達3萬令吉或以上,法庭就可以判欠債人入窮籍。(圖:星洲日報)
判入窮籍,將面臨什麼後果?
林若輝表示,一個人報窮並不表示他犯錯,只是財務管理能力有待加強,報窮後,依然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他否認報窮後不能搭德士的說法,只不過個人財務及資產將全交由報窮司管理。
報窮後將面臨的後果包括:
1.不能隨意出國
2.名下資產及銀行戶頭被全數凍結
3.不能在公司擔任董事職務
4.不能在社團擔任任何職務
「報窮司有權脫售名下資產用於還債,雖然仍以市價為依規,但出售價格可能比較低,假如被發現私下進行買賣交易,將被宣判無效。」
「報窮後,報窮人也將失去一些自由,出國、開銀行戶頭、擔任董事及重要職務,都要先獲得報窮局批準。」
另外,破產者面臨最大的困擾是,即使往後成功脫離窮籍,由於個人信貸紀錄不完美,要申請貸款,銀行都會先三思。
「當然報窮後,依然有翻身機會,如果之後的財務紀錄保持良好,銀行還是會批準貸款給申請者。」
銀行為何有權利拍賣欠債人的房子及車子?
林若輝解釋,如果房子或車子已繳清貸款,銀行將沒有權利拍賣欠債者的資產,「資產會被銀行拍賣是因為抵押給銀行或仍有貸款,而資產被拍賣,肯定比市價低廉。」
也就是說,現階段欠債人尚未判入窮籍,連續3個月無法償還貸款,銀行會先發出信函通知,若欠債人無力償還,銀行有權利拍賣相關資產來還債,拍賣後,仍積欠3萬令吉或以上,就會被判入窮籍。
他舉例,假如欠銀行100萬令吉房貸,房子被拍賣後,只賣了70萬,還欠銀行30萬,銀行可以起訴欠債人,讓欠債人判入窮籍,去償還剩餘的欠款。
公司清盤與個人破產有什麼差別?
林若輝指出,個人企業及合夥企業都是屬於個人性質公司,公司債務及資產全歸個人所有。
而有限公司和個人則是分開的,公司所欠債務與個人無關,除非有為公司債務做擔保,當公司無力償還時,個人就需要負上還債責任。
他勸請民眾不要隨意充當擔保人,免得惹上麻煩,因為當欠債人無力還債,擔保人亦可能被起訴,財務能力有限,將被判入窮籍。
年輕人奈何入窮途?
林若輝也意識到我國報窮年齡越趨年輕,「現在申請信用卡很方便,展銷會或購物廣場都有推銷員在推銷信用卡,只要申請還會附送贈品。
「因此,導致很多年輕人認為先欠錢沒關系,以後再慢慢還,但如果刷卡金額不高,欠債者很容易忽略卡債,如欠1000令吉,最低繳付額才50令吉,導致欠債者無形中越欠越多,最後很難翻身。」
他提醒年輕人要特別看管好卡債,不要為了應急而隨意申請信用卡,應急的最好方式應該是依靠平日積蓄,不是刷卡。
「另外,時下年輕人對於買賣交易也要提高警惕,曾經有過欠債人沒有能力供車,於是相信朋友會幫忙續供,結果車子交給朋友後,朋友便消失得無影無蹤,自己還須背上還債責任。」
如何脫離窮籍?
林若輝表示,報窮沒有期限限制,只要能還清債務,就可以解除窮籍,另一種情況是破產人士可在報窮5年後,向報窮局申請解除窮籍。
「報窮局會斟酌報窮人5年內的表現,包括有沒有配合當局償還債務、債務多寡、債權人是否反對等。」
因此,他強調,一個人報窮後,最重要是要與報窮局配合,按時償還債務給債權人,高度配合的話,要申請出國或解除窮籍都比較容易。
另外,如果報窮人已上了年紀或身患重疾,報窮局通常都會給予方便,而因充當擔保人被判入窮籍,當局也較會從輕發落。
這些真實例子告訴你……
勿打腫臉皮充胖子
其實未被宣判破產前,欠債人清楚知道陷入財務危機後,就應該立即向相關單位或人士,如隸屬國家銀行的信貸諮詢與債務管理機構(AKPK)求助解困。
成立10年的AKPK,已為四十餘萬人提供了諮詢服務,並有超過14萬人參與了債務重組計劃,根據以往處理過的個案分析,面對債務問題的人士不分年齡、收入及學歷。
●個案1:一名30歲出頭的醫生,雖然每月收入達五位數,但生活奢華,崇尚名牌服裝、名車、豪華公寓等,導致欠下12萬令吉卡債,接近破產邊緣。
●個案2:一名23歲女生,剛踏入社會半年,加入直銷,為了升級和賺取更多傭金,她用未來錢進貨,而貨物存放在公司,後來公司倒閉,導致她拖欠了八萬多令吉的信用卡卡債。
●個案3:一對夫婦結婚時,為了面子而辦了一場豪華婚禮,結果9年後,還在處理結婚時所欠下的債務,需要進行債務重組。
從上述例子可以發現財務規劃真的非常重要,打腫臉皮充胖子只會讓自己輕易陷入財務困境中,尤其是時下年輕人應該視當下的經濟條件量力而為,待日後財富逐步增加,再慢慢提高生活品質也不遲。
來源:www.sinchew.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