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五十萬穿越到明朝能買到什麼樣的房子

@ 2017-02-10

文|金羲和

看古裝劇的時候,大家會經常看到這樣一個場景:某個看上去很有錢的大爺從袖子裡摸出一錠銀子,有些得意地壞笑,問旁邊的小二或者老鴇說,夠嗎?

實際上這樣的場景只可能出現在明中期之後,白銀的貨幣化是從嘉靖到萬曆年間才實現的。原因很簡單,中國並不是一個產銀大國,中國的白銀儲蓄依賴的是國際貿易,而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8年,麥哲倫的艦隊饒過好望角,到達了印度,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後來的歐洲國家從美洲掠奪了很多黃金白銀。這些貴重金屬要怎麼花呢?西班牙、葡萄牙這兩個國家自不必說了,他們最喜歡把錢花在宗教事業上,讓他們的傳教士走遍全世界,播撒愛的福音,歐洲國家除了支持資本主義商業發展,同時他們也得買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直到鴉片戰爭爆發前,我們一直都是貿易順差,歐洲國家瘋狂需要我們的貨物,可是內部自產自銷的我們,卻並不太需要他們,正因如此,大量白銀才流入我國。當然在這個過程里,日本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明清時期,從日本流入中國的白銀多達兩億兩,當然後來在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後,全部都賠給了他們。

大明建國初期,朱元璋實行的是紙幣制度,一貫面額的大明通行寶鈔等於一兩白銀,等於一千文銅錢,但是因為政府濫發紙幣,很快到了洪武二十六年,一貫寶鈔就只能兌到一百六十文銅錢了,物價漲得飛快,朱元璋的子孫們很快就堅持不下去了,明英宗沒辦法只好讓大家用白銀進行大面額的交易。

白銀的使用單位分別是兩、錢、分,十進位的計算方法,也就是說一兩銀子等於十錢銀子,等於一百分銀子。和銅錢的計算關係是這樣的:一兩銀子等於一吊銅錢,等於1000文銅錢。

假設我們帶了五十萬穿越到明朝,首先就要算一下白銀的購買力相當於我們今天多少人民幣才行。在古代的中國,貨幣的購買力通常都用米價來折算,根據海瑞的《興國八議》里所說的,嘉靖九年,一石糧食,折算銀子是五錢八分,而在嘉靖四十年的時候,每石銀子七錢八分五厘。那麼一石糧食有多少呢,明代的一斗有9635毫升,一石就是96.35公升,一公升糧食大約有0.75公斤,而一石糧食則有72.2625公斤,中等大米每公斤六元來計算,則一石糧食差不多為433元人民幣,則一兩銀子摺合成人民幣差不多是551元人民幣左右。

這個折算水平是按照嘉靖四十年的情況來算的,《金瓶梅》的成書年間大概在嘉靖到萬曆之間,我們姑且按照這個價格來比照《金瓶梅》這本書里所提到的交易,來算算帶五十萬去明朝能買到什麼樣的房子。

在《金瓶梅》里潘金蓮和武大郎典當了縣門前樓上下兩層四間房屋居住,花了十幾兩銀子,也就是說差不多是五千多人民幣。但是這只是使用權,對於武大郎這樣的小商販來說,已經是不錯的選擇了。如果要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小一點的,比如像西門慶給王六兒花了一百二十兩銀子買的房子,門面兩間,到底四層,大概六萬六千多,這還是繁華地段獅子街的房價,普通地段的,如常時節看上的房子,上下兩層,門面兩間,大小四間,只要一萬九千元就搞定了,三十六兩銀子。富人就算沒落了,也還要住好一些的房子,花子虛吃牢飯回家變賣家產,重花了兩百五十兩銀子,差不多十三萬人民幣買了套新房子,而何太監通過西門慶買了夏提刑的一間大宅:「門面七間,到底五層,儀門 進去大廳,兩邊廂房,鹿角頂,後邊住房、花亭,周圍群房也有許多 」花了1200兩,也就是說差不多六十六萬多。

雖說這樣看來,似乎明代的房價並不高,可是當我們再聯繫到當時的社會工資來看,還真是一把辛酸淚啊。

西門慶在死前向他的女婿陳經濟交代家中財產,除了房產,家中資產約有九萬兩多,可以說是千萬富翁,不過他手下人的工資並不高,在西門慶家做樂工,教小丫頭彈唱,一個月五兩銀子;給西門慶做文員,一個月三兩銀子,但是福利待遇不錯,四時年節都有補貼,另外還提供住房和僕役服務。給西門慶打工,店鋪里的夥計,一個月包吃,二兩銀子。底層的建築工人,類似於現在的打工者,是最辛苦,掙錢最少的,一個月滿打滿算三十天,全部做滿,也只能掙一兩二錢銀子,要知道西門慶家光是給潘金蓮買一張床就要六十兩銀子,如果這個建築工人要想給老婆買同樣一張床,他得不吃不喝工作上六年才能買得起。

穿越到明朝,要是讀書不行,還可以學門手藝。建議大家學做醫生,看病難吃藥貴,也不是一日兩日了,早在西門慶這個時代就是如此。醫生出診一次最少也要二錢銀子,多的就要一兩。蔣竹山給李瓶兒看病,前前後後花了三兩五錢銀子,花掉了西門慶家文員一個月的薪水。

所以說穿越到什麼時代,都得學門技術,不然還是一樣買不起房。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