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鬧大力搖晃就安靜?6個月寶寶竟被父親「搖」死了!

@ 2016-08-25

6個月大的寶寶小童,今年6月半夜送到醫院急診室時已無心跳呼吸,頭部電腦斷層顯示有硬腦膜下出血,眼底檢查發現雙側視網膜出血,經醫生詢問後,父親承認因平日寶寶過於哭鬧,搖晃後寶寶會安靜下來,所以經常在小童哭鬧的時候對其大力搖晃。

醫生診斷為搖晃嬰兒症候群(shaken baby syndrome),急診醫師立即通報兒保小組作後續處置,但經插管搶救後,依然回天乏術。

兒童醫院主任表示,搖晃嬰兒症候群過去常被認為是一種意外事故,即使輕微的搖晃例如電動搖床就可能造成,搖晃嬰兒症候群占所有兒虐案件10%,死亡率可達25%,是兒童頭部承受急遽加速與減速的巨大外力所造成的腦部損傷,以1歲以下的嬰幼兒最為常見。

有些嬰兒被送來時,可能沒有明顯外傷,但由於其屬外力型兒童神經傷害,加上嬰兒脖子不夠堅固無法穩定頭部,有些嬰兒除了有腦部損傷外,還合併有脊髓等其他部位傷害,輕者可能出現單邊癱瘓或癲癇,重者除了癱瘓外,還可能出現視網膜出血、黃斑病變,最後導致失明,最嚴重者可能會喪失生命。

醫院主任表示,因為父母的疏忽而造成傷害的個案占兒童受傷73.2%,其次是身體虐待14.7%。其中,搖晃嬰兒症候群幾乎都留下嚴重神經後遺症,如成為植物人、智障、身障等,有85.8%的個案發生地點是在家中。

受到身體虐待的個案,尤其嬰幼兒,受傷的部位常常是頭部及臉部。雖然在父母或監護人疏於看顧的情況下,嬰幼兒也常會因為意外燙傷、吞食異物、或跌落造成骨折,而這些傷害往往都是可以預防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到2歲的嬰幼兒占了總數的將近一半,且大部分的加害者都是未明,至於已知的加害者中,最多的是父親,其次是母親以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員,這些孩童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最親密的人身邊,理論上應該是最安全的,但卻也是大部分傷害的來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