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半個小鎮消失 義大利6.2級地震 至少73死

@ 2016-08-25

地震前的阿馬特里切鎮。

地震後的阿馬特里切鎮,天堂變廢墟。

地震後,建築倒塌,變成一堆瓦礫。

震前的阿馬特里切鎮廣場,鵝卵石路面、懸掛著花籃的傳統義大利建築。

震後變成一片廢墟。

另一個角度看震前的小鎮廣場。

震後的建築物,一半已經坍塌。

地震後的小鎮。

地震前的小鎮。

地震後的小鎮。

地震前的小鎮。

地震後的小鎮。

地震前的小鎮。

地震後的小鎮。

義大利中部阿馬特里切市(Amatrice),一名在地震中受傷的修女在看自己的手機,旁邊的梯子上躺著一名遇難者,用毛毯蓋著。

在地震城市阿庫莫利,有時甚至需要徒手挖掘、以嘗試搜索傷員。消防人員要求配備熱成像儀,以避免盲目挖掘。

災區的一名倖存者,在房屋廢墟上呼喚著家人。

救援現場。

驚魂未定的災民。

阿馬特里切市中的一座塔上的鐘時間定格在了地震發生時的凌晨3:36分。

地震災區阿馬特里切(Amatrice)的一位倖存者說:「這裡曾經是義大利最美的小鎮之一,現在什麼都沒了,真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

震後廢墟。(文章來源:中國青年網)

(義大利‧羅馬24日綜合電)義大利中部當地時間週三凌晨遭逢強震侵襲,有城鎮遭嚴重破壞,其中在震央附近的阿馬特里切鎮半個城鎮被摧毀,死亡人數已增至73人。

民事保護單位緊急部門指出,仍有許多人被埋在瓦礫下,許多人失蹤。隨著挖掘工程持續,當局相信死傷人數會不斷增加。義大利當局下令出動軍隊救災。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分析,地震在當地時間凌晨3時36分(大馬時間上午9時36分)發生,震央位於翁布利亞省歷史名城佩魯賈東南約76公里,震源深度約10公里,屬於淺層地震。

羅馬有震感

USGS最初錄得地震強度達6.4級,後來下調至6.2級。歐洲與地中海地震中心則將震度定為6.1級。

官員指地震強度堪比2009年造成300人死亡的拉奎拉6.3級大地震,但今次災區人口較少。

災區至少發生60次餘震,最強一次在主地震一小時後,強度達5.4級。有指震動持續大約20至30秒,遠至首都羅馬和佛羅倫薩皆能感到震動。

救援工作於天亮後繼續,災區內各人前仆後繼,甚至赤手空拳在廢墟不停地掘,希望找到任何生還者。在挖掘過程中,救援部隊救出一名女士及一隻狗。

地震對當地兩個古鎮阿馬特里切及阿庫莫利一片頹垣敗瓦,多處房屋倒塌。阿馬特里切鎮長直言,城鎮已經不復存在。

阿馬特里切鎮長皮洛茲表示,該市廣泛地區受破壞,災區無照明、電訊中斷,進出城鎮的道路毀壞,令救援車輛無法駛入,當地2700民眾需要緊急協助。

他在電視講述災情說:「通過重災城鎮的道路來回也截斷了,半個城鎮沒有了,有人被困瓦礫,也有山泥傾瀉,有大橋也隨時倒塌。」

在阿庫莫利市,市長彼得魯奇確認地震中有多人死亡,包括一個四人家庭。救援部隊發現父母與兩名兒女被埋在變成瓦礫的家中,但當時已經沒有生命跡象。

9年內多次大地震

義大利9年內發生多次嚴重地震,死傷眾多。

1997年9月26日及10月3日,一周內2次地震,包括中部地區翁布里亞和東部地區馬爾凱,12死逾110傷,約3.8萬人無家可歸。

2002年10月31日,莫利塞大區的聖朱利亞諾迪普利亞發生地震,造成30死61傷。

2009年4月6日,中部阿布魯佐省首府拉奎拉市附近發生地震,摧毀眾多教堂和紀念碑,309人死亡,6.5萬人無家可歸。

2012月5月,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10日內接連發生2次強烈地震,23人死,約1.4萬人無家可歸。

歷史名城佩魯賈

保留不同世紀建築風格

在羅馬以北、震央附近的佩魯賈是翁布里亞首府,為一座擁有多處「前羅馬時代」的文明遺跡的歷史名城。而最早傳出災情的小鎮阿馬特里切亦有不少古羅馬建築。

在佩魯賈,可以找到不同世紀的建築風格,每年吸引不少遊客前往到訪。其中,當地城牆與拱門保留了公元前伊特拉斯坎文明的建築風格。

同時,當地多座教堂亦保留了中世紀哥德式和文藝復興時代的風格,包括遠至5世紀修造的聖天使環形教堂、6世紀的聖安傑羅教堂,以及10世紀的聖彼得教堂。

當地還有一座知名巧克力工廠,在10月舉辦的歐洲巧克力節期間,當地據聞布滿巧克力的味道。

阿馬特里切則是位於拉齊奧的列蒂省,為一個只有2000多人口的小鎮,在史前時代已有人居住,當地亦保留不少古羅馬建築。

居民:最嚴重地震

地震發生正值凌晨,有居民表示在睡夢中被震醒,紛紛走上街暫避,有居民更形容,這是「有生以來最嚴重的地震」。

居民形容震動強烈,床子像有腳般,由房間一端自行走到另一端。斯凱吉諾鎮有居民指,地震相當恐怖,牆壁震裂,書從架上掉下。

距震央約170公里的羅馬居民,也在地震中被晃醒。有網民更將是次地震,比作2009年的拉奎拉強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