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會閉幕了,小編一下就感覺到生活里好像缺了點什麼,沒有精彩的比賽看了,那我們一起聊聊奧運選手拿到的這枚金光閃閃的金牌後,究竟能拿到多少獎勵呢?比如前段時間,新加坡媒體每天的頭條新聞人物「蝶王」約瑟林。
根據新加坡奧運理事會的百萬獎勵計劃,約瑟林僅從這一項就可以拿到整整100萬新元的獎金。
不過,這筆獎金也是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另外,約瑟林也需要向新加坡體育協會上繳兩成的獎金,作為未來游泳選手們的訓練基金,所以實際到手的是65萬新元。
這也夠多的啦,但根據約瑟林的家人透露,他7年來在美國上學訓練的開支已經超過了130萬新元,是這次獎金數額的兩倍!果然奧運冠軍不是這麼好得的,很燒錢啊。
約瑟林到手的獎金是65萬新元,但中國呢?據了解,中國今年給奧運冠軍的獎金為20萬人民幣(大約4萬新元),感覺比前幾次要少。
不過其他機構對奧運冠軍們會有重獎。比如霍英東基金會1984年開始,會獎勵奧運冠軍每人8萬美元加一塊一公斤黃金做成的金牌。這也算是相對補償一下,因為奧運金牌其實是金包銀,這次里約奧運的金牌是史上含金量最低的——只有6克。
那麼,其他國家的運動員獲得了奧運金牌,能得到多少獎金呢?一般來說,物以稀為貴,奪金希望比較小的國家和地區,金牌獎金自然也就異常豐厚。
中華台北奧委會為女子53公斤級舉重冠軍許淑凈開出了3000萬新台幣(約合127萬新元)的巨獎,是這次奧運會金牌獎金的第一名。約瑟林的100萬新元排名第二。
新加坡的亞西安鄰居們在奧運獎金上也非常大方。印尼開出的數額大約摺合52萬新元,排名第三;泰國(39萬新元)和馬來西亞(34萬)新元分別排在第四和第五位;菲律賓的29萬新元也擠入了前10名,位列第9。
原本傳言說為越南奪得奧運首金的射擊老將黃春榮的獎金將分50年發完,越南奧委會已經澄清,這筆10萬美元的獎金將一次性發到黃春榮的手中。
排在奧運獎金前10位的國家還包括東道主巴西和哈薩克(各34萬新元,並列第六)、亞塞拜然(33萬新元,第八)以及吉爾吉斯(27萬新元,第十),看來中亞國家對於奧運金牌也很重視。
至於那些體育強國,由於奪得的奧運金牌數量不少,獎金就寒酸許多了。比如美國奧運金牌獎金多年來一直是2萬5千美元(約合3萬4千新元)。作為奧運史上金牌和獎牌最多的「飛魚」菲爾普斯,4屆奧運會奪得23金3銀2銅,總獎金額也不過86萬新元出頭,還不如約瑟林一塊金牌的獎金多。
法國(7萬新元)、日本(6萬新元)、韓國(6萬新元)和德國(3萬新元)等金牌榜排位靠前的國家,金牌獎金也都差不多在一個數量級上。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高爾夫協會為奧運高爾夫金牌另外開出了53萬新元的賞格。重賞之下必有勇女。韓國女將朴仁妃不負眾(重)望(獎),一舉奪魁。
當然,最吝嗇的莫過於英國。里約奧運會上,英國成功逆襲,反超中國登上金牌榜第二,但是所有的奪牌運動員從英國政府和奧委會那裡拿不到一分錢!英國方面的說法是,運動員為國征戰的榮耀和對運動的熱愛已經足以獎勵他們了。說好的物質精神雙豐收呢?
當然,對於體育事業相對成熟的國家來說,奧運冠軍也意味著巨大的商業價值,所以運動員們從政府和奧委會那裡得到的獎金並不是大頭,各種商業贊助和地方政府的獎勵才是關鍵。比如菲爾普斯代言各種廣告,年收入就高達1600萬新元!
不過,運動員場上風光,場下也需要忍受常人難以承受的傷病和壓力。加上他們在運動場上的努力奮鬥也推廣了體育運動、提升了社會正能量,相信大部分人對於他們的高收入都是羨慕,但不會嫉妒更不會恨吧。
比如在約瑟林奪冠獎金的新聞評論中,很多新加坡人都留言表示像這麼振奮人心的金牌應該免稅,而新加坡政府給約瑟林的獎金也並不算多。
大家覺得約瑟林拿到65萬新元是多了還是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