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年三歲八個月,是一個典型的射手座男娃,活潑,調皮,好動,兩歲9個月的時候開始幼兒園生活。從第一天上幼兒園到現在,沒有出現很排斥的情況,也基本沒有哭鬧過。偶爾會賴著不想去,但我們都會溫柔的堅持,爭取不缺課。堅持之下,他也都願意去,並且開開心心的回來。回想整個過程,有三句「慌話」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句:大人都有事要做不在家,家裡沒有人照顧小孩,所以小朋友們都要去幼兒園找自己的夥伴
從呱呱落地,到二、三歲,會說話,能交流,我們的孩子一直沒有離開過大人的照看。在孩子看來,與父母或者是老人分開,是不能接受的,也是不正常的。所以,當我們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他們會疑惑:為什麼要把我送走,為什麼不能像以前一樣跟大人在家玩?
當孩子問這樣的問題時,當然有很多種答案,比如去幼兒園可以認識很多朋友,比如幼兒園裡有很多好玩的遊戲,但是這些話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無疑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不如對孩子說家裡會沒有人,這個答案要解釋的不是一直在工作的爸爸媽媽為什麼不在,因為孩子從小已經適應了父母工作日要上班的情況,主要針對的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或者全職在家的媽媽,要讓孩子知道家裡大人都有事,不能像以前那樣照看他,所謂「斷了念想」,也就不會想不去幼兒園,而賴在家裡。
第二句話:今天幼兒園正好放假。
孩子在幼兒園時期,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身體不舒服或者特別不想去的時候,可能會以哭鬧的方式抗爭,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如果確保孩子沒有身體上的不適,應該堅持入園。但是如果身體有恙,或者情緒很不好,家長應適當考慮給孩子放個假。不去幼兒園是可以,但是怎麼對孩子解釋這個決定呢?需要技巧和智慧。
如果一哭鬧,就可以不去,孩子就會發現這招管用,很可能不斷的使用相同的方式嘗試。兒子剛開始上幼兒園時,有一次因為有點感冒,我們打算讓他在家休息。結果他問:媽媽,因為生病所以我不用去了嗎?在那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他是在試探,所以我說:正好今天幼兒園放假,老師同學們也都不去。所以,兒子那時一直以為,自己不去的時候,正好大家也都不去,因此這個平常挺賴皮的小孩幾乎沒有用哭鬧的方式拒絕幼兒園的。
第三句話:老師和小朋友都想你了哦
這一句話其實不能算作謊話,準確的說,是一種安慰。孩子上幼兒園的早晨,通常會很磨蹭,家長是急也急不得,催也催不成,每個早晨都跟打仗一樣。他會故意拖延時間,洗臉刷牙要講條件,穿衣服也非要自己選,總之,拖延症每天都在爆發。其實,探究孩子的心理,無非是想晚點去幼兒園。
這個時候,我會說:咱們加快速度哈,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都想你了,特別是某某(兒子很喜歡的一個小女孩),如果去晚了,他們會傷心的。這是,兒子會好奇的問,是嗎,他們怎麼說的?……在一問一答中,我們就順利的完成了各種準備工作,走在去幼兒園的路上了——這招屢試不爽。
以上三句話,一般用於初送孩子入園的時候,為的是讓暫撫孩子離開家的心情,讓孩子逐漸接受幼兒園,也讓孩子明白,不是大人不愛TA了,才要送去幼兒園。度過適應期後,就可以逐漸的讓孩子了解實情,跟孩子講事實,擺道理了。孩子雖然小,但其實適應能力很強,在幼兒園的過程中,「說謊」這一段小序曲,也會早早變成快樂的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