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忽然主動出擊,日本恐將失去大片領土!誰說琉球群島是日本的?中國軍艦大舉巡航釣魚島,幕後真相曝光!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中國連日來在東海釣魚島出擊,我認為不是為一個釣魚島,而是為琉球列島。
果然,抗戰勝利71周年之前,8月14日,就看到環球時報這篇文章,中國對琉球列島提出主權聲索。
專家:琉球群島地位未定,不能叫"日本沖繩"
很長一個時期以來,我們很多時候早已習慣性稱呼"琉球群島"為"沖繩"或"日本沖繩",這種稱呼等於暗示我們已經承認了琉球的主權歸屬於日本。這樣的叫法並不準確,甚至是誤導。美國亦曾強調不對琉球群島的主權做界定。
眾所周知,直到19世紀70年代末琉球群島仍是獨立的,那以後才被日本強占,這是非常晚近的事。而美國長期不承認日本對琉球的所謂主權,也不使用日本人給起的"沖繩"名字。
1943年開羅會議期間,羅斯福曾兩次提出將琉球交給中國,但未獲正面回應,此事遂寢。二戰結束之後,琉球群島在美國的管理之下,直到1971年美國和日本才簽署了《關於琉球諸島和大東諸島的協定》,將琉球群島交給日本管理。但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1971年美國只是將琉球群島的行政管轄權交給了日本,實際上未認定琉球主權的歸屬。
我們不應將美國和日本《關於琉球諸島和大東諸島的協定》簡稱為《返還衝繩協定》或《歸還衝繩協定》。無論是歸還或返還,都與英文原文本意不合。
返還、歸還兩個詞屬於嚴重誤表,含有強烈的心理暗示意味在其中。1971年,美國和日本簽訂的《關於琉球諸島和大東諸島的協定》英文版本並未使用"返還""歸還"等詞語,而使用了"放棄、移交"的用法,而且僅指移交行政管理權。
因為,返還意味著這個地方、東西原來就是人家的,現在只不過還給人家。而直到近幾年,我國官方文件、白皮書在提到這份《關於琉球諸島和大東諸島的協定》的時候,竟然仍特地註明"簡稱'歸還衝繩協定'",這一簡稱完全改變了《關於琉球諸島和大東諸島的協定》全稱的本義。該協定名稱的全稱中根本就沒有出現沖繩二字,明確使用的是琉球諸島,名稱中也未出現返還、歸還二字,只是使用了關於這類含義模糊的大概說法。
沖繩是日本人強占琉球群島後才起的名字,而不是其正式、傳統稱呼,日本曾多次要求美國將琉球群島的名字改為沖繩群島或日本西南諸島,但一直為美國所拒絕。現在看來,美國非常明白使用不同的詞彙表達的含義完全不同。美國這樣做的意味值得我們深思。
琉球群島的地位按道理、法理、歷史來講,其實到現在也可視為未定。這與當初英國將香港返還中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們過去在無意中落入了對方設置的一些陷阱,現在要跳出對方設置的戰略陷阱,從更廣的範圍進行博弈。2012年以來,日本一次次把問題集中向釣魚島,實際上是想轉移琉球的視線。
有些國家一直很會設置議題,布置障礙,混淆國際法與歷史傳承之間的關係。我們仍處於不主動設置議題的階段,仍是別人設置好議題,我們跟著跳。
一.琉球群島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
琉球群島是太平洋的一系列島嶼,位於中國台灣以北、日本四島以南。
中國史書最早把琉球群島稱為流虯,意思是該群島有如海上虯龍。按漢語「琉」的意思是「石之有光者」,而「球」的意思是磨圓的美玉,「琉球」即指這一串島嶼「宛如發光的美玉」。
早在公元7世紀前期成書的中國史籍《隋書》中,便有專門的「流求傳」。
12世紀,琉球出現南山、中山、北山三藩國,分別位於沖繩本島的南部、中部和北部,這個時期稱為「三藩時代」。三藩國中,以中山最強,北山最弱。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楊載向琉球三國發布詔諭,中山國國王察度派弟泰期出使明朝。
1383年,北山王怕尼芝和山南王承察度也相繼向明朝進貢。至此,北山、中山、南山三藩開始向明政府朝貢,成為明王朝的藩屬國。
1392年,琉球接受了朱元璋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於造船航海的技術者。
根據琉球與明王朝的藩屬關係,琉球每一代國王都需要接受來自明王朝的冊封。
1429年巴志征服山南,形成統一的琉球王國。
1430年(明朝宣德五年)明宣宗賜琉球王姓為尚氏。第七代國王尚德王相繼征服了喜界、慶良間、久米等島的按司勢力。
15世紀至16世紀,大量日本的倭寇海盜騷擾琉球群島。 琉球國蒙受巨大損失。
1469年,尚德王去世,「第一尚氏王朝」結束。宮中的御鎖側官(管理財務的宮廷官員)金圓被群臣推舉為君,並於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報告「父喪」,1472年明朝使臣冊封金圓(已改名為尚圓)為王,史稱「第二尚氏王朝」。
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二代國王尚真王統治時期(1478年-1525年)為琉球的黃金時期。
從明洪武五年(1372)以後,琉球王國一直使用中國的年號,奉行中國正朔。直至清光緒五年(1879),琉球王國的官方文書、外交條約、正史等,都是用漢文寫的。
1872年,日本強盜非法宣布琉球王國屬於日本的「內藩」,琉球群島是日本的領土。
1873年,日本兵臨琉球,廢除國王,另立國主。
1874年,日本派兵數千登陸台灣東岸,屠殺當地人民。
1875年,日本大舉侵略琉球。禁止琉球接受滿清冊封,廢除中國年號。琉球派遣特使向中央政府求援。
1879年3月30日,日本軍國畜生霸占琉球後,曾屠殺琉球華人20多萬!規模僅次與南京大屠殺!而且,日本每隔十幾年都要坑殺一批中國人後裔的抗日誌士。
1882年清政府與日本駐天津領事竹添進一郎就琉球問題進行談判,但沒有達成協議。琉球問題一直拖延至甲午戰爭。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帝國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強占將台灣、澎湖,琉球被日本實際占領。
美帝國非法將中國領土轉日本軍國政府託管後,日本軍國政府非法讓美帝軍隊侵占琉球,繼續侵害琉球人民的利益。
自從日本軍國畜生侵占琉球後,中華民族的後裔、偉大的琉球人民從來沒有停止驅逐軍國,回歸祖國的抗爭。
1945年,日本陸軍總部認為被日軍抓到前線的琉球人出工不出力,有的給美軍帶路,有的藉機搞反抗日軍暴行,在軍國畜生即將撤離琉球前,日本陸軍總部下令用琉球人擋美軍的槍炮,在最後時刻槍殺了16萬無辜的琉球同胞!加上美軍攻打琉球時所戰死、餓死、困死的都算上,死亡人數接近總人口的一半!
日本軍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並無條件投降後,由美國及蘇聯為首的同盟國軍事占領。
1945年8月28日,第一批盟軍於橫濱登陸,並設立同盟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
1945年8月30日,盟軍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也乘軍機抵達東京,並成為同盟國最高司令官。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降書。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同意將琉球群島、台灣、釣魚島的主權歸還中國。
1946年1月29日,《聯合國最高司令部訓令第667號》明確規定了日本版圖的範圍,即日本的四個主要島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
1947年4月,聯合國決定,北緯29度以南的「南西諸島(奄美諸島、琉球群島、大東諸島)」交給美國「管理」。
1951年琉球群島、送交聯合國「統治」。
1951年4月16日,麥克阿瑟與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民政局局長Courtney Whitney返回美國,馬修·李奇微接任盟軍最高司令官。
1952年4月28日期間,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對琉球實行所謂「統治」。
1952年4月28日,未經中國同意的情況下,日本美國簽訂《舊金山和約》,由於此和約未經中國政府同意為非法文件。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結束占領日本,日本恢復所謂的主權國家地位。
1971年6月11日,美日簽定《歸還衝繩協定》,將中國琉球群島和釣魚島管理權(而非主權)交日本管理。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嚴正聲明和抗議,美國單方面把中國琉球群島和釣魚島交日本管理非法無效。
由於中國人民的抗議,美帝國直到1972年才把琉球諸島的管理權(而非主權)交日本管理。但琉球的主權仍然屬於中國,相當於現在的中國主權下的港澳地區。
幾十年來,日本軍國畜生不斷篡改教科書,喪盡天良地掩蓋其無邊的罪惡,琉球人更加痛恨日本軍國畜生,日夜盼望得到中華大家庭。
二.琉球人民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成員!
1.琉球人崇尚漢學。
1393年(明朝洪武26年、日本明德4年),琉球學生開始到北京國子監學習,清代時特設琉球學館於國子監內,作為琉球學生讀書和生活的居所。
1719年(清朝康熙58年),琉球在文廟的南邊建起了明倫堂,成為府學。從中國人聚居的久米村即唐營,挑選一名任通事官職的人來擔當府學 講解師,每月按一定的時間和課時講讀康熙皇帝的訓諭「聖諭衍義」。每個月的三、六、九日,還要請紫巾大夫到講堂講學,對學生解釋中國朝貢典禮、考察學生的 勤惰,以便選有才的人保舉做官。
琉球國內的儒教教學從八歲開始,學校安排「通事中」一人為訓詁師,教授他們學習。
1798年(清朝嘉慶3年、日本寬政10年),琉球王尚溫建國學於王府北,又建鄉學三所,國中子弟由鄉學選入國學。琉球的教育體系開始確立。
因為琉球與祖國大陸源遠流長的關係,所以琉球國內建有文廟,用來祭祀先祖和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文廟在久米村泉崎橋北(今那霸市中心),創始於康熙12年。廟中制度俎豆禮儀都按照《會典》(一本明朝和清朝記錄和藩屬關係資料的書籍)。琉球本土原來沒有教育機構,通過向中國派遣留學生來培養人才。
琉球國冠婚喪祭都遵循明朝和後來的中國朝代的典禮。他們在生活中席地而坐,設具別食,相沿已久,也是從中國的古代的經典中學到的禮節。
當時前往中國的琉球人很多,有使臣、留學生、水手和商人等,而人數最多的是留學生。一部分留學生是王室親族和大臣子弟,即「官生」,入大陸京都國子監讀書,稱「唐監生」。另一部分在福州學習,稱「勤學人」,他們多數是久米村(即唐營,中國人後裔聚居的村落)人。勤學人在福州學習面很廣,有儒學、天文、地理、醫學、音樂、繪畫等;學習技藝的有冶煉、造船、鑄錢、燒瓷、燒墨、制茶、製糖、制傘等。
2.琉球風俗仍然保持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
伴隨著琉球入貢、慶賀、謝恩與中國冊封使團遣琉等政治互往活動,中國大陸傳播到琉球的音樂、變成了琉球王國的官方音樂---名「御座樂」。它包括用樂器合奏的「樂」與加入歌唱的「唱曲」,作為琉球國王招待賓客的一種禮儀音樂,主要在款待中國冊封使、江戶朝貢等場合演奏。1879年日軍軍國侵占琉球、廢藩置縣、琉球王朝的消亡後,御座樂就此失傳,亦無樂譜存留。」但近年已經復興。
明代有多次派出的「冊封使」乘御冠船(船頭似冠形)從中國到達琉球。中國使節帶去的樂舞,戲曲如《昭君和番》、《姜詩》、《王祥》、《風箏記》等,見明姚旅《露書》及《琉球人座樂並躍圖》,《和番》、《借衣靴》和其他音樂舞蹈節目。
琉球人則為迎接中國使節而準備大型樂舞《御冠船踴》。琉球的歌舞有如《團扇曲》(六童舞)、《笠舞曲》(四童舞)、《蘭花曲》(三童舞),總名為《太平歌》。其中《老人舞》、《團扇舞》、《笠舞》一直保存到現在。當時所演戲曲《鶴、龜二兒復父仇》,現在仍在上演,名為《二童敵討》。宗教上琉球亦祀關聖、觀音、土地、媽祖諸神。
琉球武術空手道又稱「唐手」源於中國武術。傳統的琉球舞踴和戲劇〈組踴〉與日本的舞蹈和戲劇不完全相同,有閩南文化和馬來文化的特色。此外,琉球特有樂器有與三弦類似的三蛇線。
琉球人喜歡在屋頂放置風獅爺像,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放置「石敢當」。
飲食方面,琉球人喜歡喝一種名叫「泡盛」的蒸餾酒。琉球人吃油多的菜肴,如燉豬腿、醋拌豬耳朵、醬油豬腳、苦瓜炒肉等中國式食物。
琉球國從祖國大陸引進了包括禮儀、音樂、建築等方面的觀念,使得琉球人民有濃厚的中華文化傳統。
三.堅決支持琉球人民驅逐軍國帝國回歸祖國。
從此琉球被帝國和軍國占領後,琉球人民從沒有停止反抗日本軍國和美帝國的統治,掀起了聲勢浩大的驅逐軍國帝國、回歸祖國的運動。
日本軍國民主黨的前眾院議員喜納昌吉發表的《沖繩的自己決定權》提醒日本政府要預防中國政府遲早會索要琉球主權的時刻,希望日本政府儘早策劃「琉球獨立」的多項預案。
菅直人擔任日本副首相兼國家戰略負責人時,面對琉球人民強烈的反美反日情緒,面對有些琉球人從心底的吶喊「回歸中華大家庭」的口號,面對琉球人民希望美軍普天間機場遷出琉球等等問題,菅直人感到束手無策和萬般無奈, 「乾脆讓琉球獨立算了」。很多人認為菅直人所說的話只是一時的衝動,其實不然,這是一批預案的中一項。
2006年,美日兩國政府達成一項協定,美軍撤離普天間機場以及把駐紮在琉球的美國海軍遷往關島,琉球人民收回了相當規模的自己的土地。
美國沒有權力把琉球的主權交給日本,美國知道中國會索要琉球主權,不時地試探或踩紅線以檢測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反映,等待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表態,並企圖從中日兩國矛盾最大化中謀取不正當利益,這是帝國主義的本性所決定的。
中國人民及其政府,要嚴正聲明勒令日本軍國立即從琉球滾出去,立即停止對琉球人民的鎮壓,立即按照《波茨坦公告》要求向中國交還琉球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