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加坡領導人接二連三都病倒,這是不是太拼了 ?

@ 2016-08-23

在新加坡人還在為李顯龍總理的身體狀況擔憂時(相關閱讀:直播新加坡2016群眾大會講話中斷,有驚無險李顯龍他回來了),又有噩耗傳來,昨天(8月22)晚上9:48,新加坡前總統納丹因中風與世長辭,享年92歲。他遺下妻子、一對兒女、兩名外孫和一名外孫女。(點擊頁底「閱讀原文」,了解納丹生平)

而今年5月,新加坡財政部長,也是最有希望的總理接班人,王瑞傑在出席內閣會議時突然中風倒地。

去年初,時任新加坡社會家庭發展部長的陳川仁,得了肺結核。

為什麼連續有多位新加坡政府領導層成員病倒呢?

1 新加坡前任總統納丹逝世

新加坡歷任總統中任期最長的前總統納丹

李顯龍總理也在臉書上對納丹總統的逝世深表哀悼。

前總統納丹去年4月14日就曾因腦部出血,在新加坡中央醫院接受三周的治療。納丹從1999年起擔任新加坡總統,並連任長達12年。作為新加坡第二位民選總統,納丹兩次參加總統選舉,都不戰而勝。在第二屆總統任期結束之前,他宣布不再尋求連任,2011年起,新加坡總統由現任總統陳慶炎博士當選。

2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群眾大會上感到暈眩

2016年的新加坡國慶群眾大會,在21日的晚上6:40開始,總理李顯龍在大會上先用馬來語和華語分別進行了演講,在休息約半小時後,8:00開始以英語演講,向全國群眾分享新加坡的未來願景。

一個多小時後,李顯龍忽然面色蒼白、重心不穩且似乎出現抽搐情況。群眾大會的直播也因此中斷。在經過醫生檢查及稍事休息後,李顯龍總理在10:40重新回到台上,繼續完成演說。

新加坡的群眾們都對總理的身體狀況表示非常擔憂。會後,新加坡總理公署發布公告,總理李顯龍心臟良好,並沒有中風,只是因為長時間站立、悶熱及脫水,才失去平衡。總理公署也感謝所有人的關心。

李顯龍總理表示,會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個詳細的體檢。他還開玩笑說,邀請了在今年5月曾救治財長王瑞傑的民防部隊人員來到群眾大會,剛好他們這次又救助了他本人。

昨天,總理公署就宣布了,李顯龍總理從22日起拿一周病假,29日再回來工作。在這段期間,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將出任代總理。

2015年2月,李顯龍總理也曾因患前列腺癌,入院接受手術。再往回溯,1992年,李顯龍在擔任新加坡副總理期間,就曾患上中期淋巴癌,經過化療最後康復,並在2004年從第二任總理吳作棟手中接過總理一職。

2015年新加坡大選前,他曾向媒體透露已在物色下一個總理人選,接班人將會在下一屆國會大選後產生。而據推測,最有希望成為下一任總理的領導人就是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3 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中風入院

2015年大選後,王瑞傑開始在內閣中擔任財政部長,被認為是總理接班人的有力人選——按照新加坡的政治慣例,財政部長是所有部長中最有權勢的。新加坡自獨立以來,在王瑞傑之前有過六任財政部長,其中三人後來擔任副總理,分別是吳慶瑞,陳慶炎(他也是現任總統)和尚達曼,一人後來擔任總理,就是李顯龍。只有兩人以部長身份退休。

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在2016年5月12日下午出席內閣會議時突然中風倒地,並立即被送往醫院就醫。斷層掃描(CTScan)顯示王瑞傑中風。「我們呼叫救護車,把他送往陳篤生醫院接受治療。斷層掃描顯示他中風了。他正在接受治療。希望瑞傑無大礙——他是我內閣團隊重要的一員。」李顯龍總理說。

其實人民行動黨在物色政治新人(也就是要他們出來參選)時,除了接受三到四輪的座談和正式面試(最後一輪是面對黨中委和內閣),以及要他們到基層去接受考驗之外,還有一個必要的環節就是體檢。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4 新加坡社會家庭發展部長陳川仁罹患肺結核

2015年2月26日,46歲的陳川仁,在他的Facebook上透露自己的胸腔有積水。

當時他只說會尊重醫生的意見,做進一步檢查。畢竟,那年的頭等大事是9月份的全國大選,作為執政的人民行動黨領軍部長,他的擔子不輕,真不能說請病假就能請的。

只是經他這麼一說,真讓不少人記起了他總是發白的嘴唇,和在媒體上出現時,不經意流露出來的倦容。當時就有人通過面簿網頁,祝福部長早日痊癒。

一直到大選過後塵埃落定的10月,才傳出陳川仁部長是在2月患上了罕見的非傳染性肺癆病,好在已治癒康復的消息。回顧過往幾個月,他在大選期間儘管身染疾病,仍在為競選四處奔走,的確令不少人感動。

大選期間,身為馬林百列集選區的領軍議員,陳川仁爭分奪秒拜訪選民,有時甚至跑步前進

陳川仁的主治醫生後來更進一步說明,他患的是一種非常罕見的非傳染性肺結核病,只有5%的肺結核病人會染上這種病。好在陳川仁開始服藥後,情況就受到了控制。而且因為他的感染被局限在體內,他把病菌傳給其他人的風險就非常小了,所以他還可以四處走動,就不自爆病名驚嚇大家了。

陳川仁就談到,既然所患肺結核病情很快受到了控制,他本身並不是很擔心,只不過還是向總理做了報備。當然,有了這次經歷後,他就現身說法,提醒大家要定期做體檢,不能對健康問題太麻痹了。

越來越多的領導人願意主動公開健康狀況

說到國家領導人的身體狀況,就不得不提起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2015年2月5日,李光耀因病入院,而新加坡總理公署在2月21日才發出第一份李光耀的病情公告,首次承認李光耀入院治療;從首次公布病情,到李光耀去世為止,新加坡總理公署在31天時間裡總共發布了11份李光耀的病情公告,平均約3天公布一次;雖然和一些國家相比,這已經算是公開透明化的典範了,然而這11份病情公告全部都是短短一句話——「李光耀先生正在接受治療/病情惡化」,並未能消解大眾的擔心,也未能消除來自外界的疑慮。

而今,領導人健康的透明化已成為這個時代大部分國家的共識。在媒體越來越發達,民眾對信息獲取渠道越來越多的時代,保守秘密也越來越難,與其讓小道消息、謠言發酵,不如將其公開透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