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樣解釋放棄大陸市場:站滿大象 螞蟻進去爭什麼

@ 2017-04-15

台灣「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日前這樣解釋放棄大陸市場:「已經站滿一群大象,一隻螞蟻進去爭什麼」。他稱大陸已是高度飽和市場,許多大型企業在大陸高度競爭,因此發展新南向政策勢在必行,並提出人才、資金與資訊的「PMI」概念,從政府角度協助台商進軍東協、印度市場。

黃志芳

據《中國時報》報道,黃志芳23日出席「東協通路市場的未來趨勢與挑戰」論壇,他致詞時表示,台商早年前進大陸,主要瞄準同文同種優勢,但也正因為同文同種,帶去的技術很快被對方複製,並馬上用來打擊台商,使優勢變成劣勢。

另外,黃志芳指出,大陸已是高度飽和且成熟的市場,現在都是重量級企業在競爭,而台灣企業規模較小,進大陸其實很辛苦,「已經站滿一群大象,一隻螞蟻進去爭什麼?」因此應思考切入東協市場,也是政府力推新南向的主因。

黃志芳說,新南向與舊南向最大的不同,在於過去著眼於低廉勞動力與土地,因而鼓勵企業到東南亞投資,然而現在時空背景早已不同,以降低成本或代工目的前往東南亞的台商,已轉移到其他地區。至於新南向政策,則是將東協作為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企圖把餅做大,並打造台灣自有品牌。

至於新南向政策中,政府扮演什麼角色,黃志芳提出「PMI」概念,也就是政府將從人才(People)、資金(Money)與資訊(Information)切入,協助台商進軍東協與印度市場。

在人才方面,黃志芳說,目前島內了解東南亞的人才不多,使雙方交流有限。對此,除「教育部」編列獎學金預算外,也會配合推動短期技職訓練計劃,使來台留學的東協人才可為台灣當地企業所用,即使學成回到母國,也可引導東協人才進入台企工作,解決台灣企業需求人才的急迫問題。

至於資金部分,黃志芳指出,台商南向的財政支援,目前有中國輸出入銀行、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僑委會海外保證;其中,中國輸出入銀行資本額和日、韓輸出入銀行相比,可說只是迷你銀行;過去韓國輸出入銀行看上台灣低利率、遊資泛濫來台,與台灣公營行庫合作,吸收台灣廉價的資金,協助韓國企業到海外打天下攻擊台廠,相當諷刺。

最後是資訊部分,黃志芳說,台灣政府未來將整合官方及半官方機構,如資策會、工研院、各大智庫,讓業者有更好的商情資訊,提供更多的投資管道,甚至是各國文化民情的介紹,有助企業進軍東協市場。

純分享國際動態新聞,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最新資訊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資訊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