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手錶的避震器原來這麼重要,買機械表一定要懂

@ 2016-08-23

什麼是手錶避震器?

鑑於腕錶的「心臟」比較脆弱,很早便發明了表內的避震裝置,雖不能百分百防震,但至少可抵消一部分的外力衝擊,將震動對錶的損害降至最低。鐘錶的避震器從誕生以來,一直在機心防震上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給腕錶的「心臟」保駕護航。但我們得明白,避震器不是萬能的。運動時的震動外力,可能會造成機械表游絲跳框或是枯在一起的情況,對錶造成損害。而對於無壓片的石英表,震動外力容易造成電池脫落或停走。

手錶避震器的發明

如果我們把時光倒回50年前,腕錶上裝有避震器的寥寥無幾,因此機心十分脆弱,受到點大的震動就會發生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腕錶因震動受損,一些品牌開始開發出防震裝置,力求將震動的影響減至最低。得益於技術的進步,現在的機械腕錶里普遍都裝有避震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禦強震帶來的損害。其工作原理是在機心的擺輪上下軸承處加上減震裝置。從而把腕錶受到的劇烈衝擊和震動給吸收掉。

而避震器的發明還有這樣一個故事:1920年代,瑞士表匠保羅·惠勒應客戶要求,著手設計能適應日用需求的表。1927年,他成功設計出一個革命性的減震平衡擺,並取名為「Incaflex"。其設計的減震平衡解決方案簡單而卓有成效,減震平衡擺是由一片金屬製成,兩端設有靈活對稱的平螺旋臂,將它連接在機心擺軸上,便可充當避震器。七年後,義大利世界盃足球隊率先體驗了Incaflex帶來的好處,他們戴著腕錶參賽,親身體驗了腕錶的抗震性。

手錶避震器的演變歷程

目前,瑞士腕錶中比較普遍使用的避震器是Incabloc,它通過一組椎形寶石和副托件來完成抗震,防震效果出色。另一個較常被提及的避震器是Kif,它的防震簧看上去就像蠍子的兩個前臂那樣,彎曲然後合攏,很有意思,也頗受一些高級品牌青睞。日本和早期法國腕錶的避震器很有特色,像西鐵城的避震器托鑽上有個「盤香」狀的彈簧。還有一些避震器是品牌自家開發的,比如寶璣的降落傘式防震裝置,就是在200年前由製表大師寶鞏發明的,能在腕錶的垂直面受到大力搖晃時,避免擺輪摩擦金屬板或表底內蓋。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品牌開始研發新型避震器,希冀在機心防護上「更上一層樓」。豪雅在2009年發布的Monaco 24腕錶上,配有首個高級減震機心保護裝置,其獨特的管狀設計和高級抗震保護配件,設計靈感源於GT賽車技術。腕錶由豪雅Calibre36機心提供動力,透過錶鏡和藍寶石水晶玻璃底蓋可清晰地看到該裝置。來自豪雅新拓展的研發部門的設計,輕盈而通透拋光黑色PVD塗層錶殼內部的配件採用骯天和賽車領域專用的具有超強抗震性能的複合濾震材料,藉由多根支撐臂吸走機心上的震動,然後直接傳遞到復合濾震裝置上,可吸收井散發震動能量。所以手錶避震器已經越來越普及在眾多名表的運用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