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連結:象牙塔裡的寶可夢恐懼症
這篇文章其實很精準地道出為什麼有一些「衛道」人士不斷在反寶可夢,
他們其實就是長期以來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的社會疏離者。
如同原作者所說,
這群人,大多可能已為人師、為人家長,
其中部分還習慣以舊時代的威權思考,想要加諸自己的觀念於學生或子女身上。
作者精闢點出一個很弔詭的地方,
明明電玩遊戲已經流行了這麼多年
(尤其是人與人能在虛擬世界中互動的線上遊戲,少說也有15年歷史了)
以前這些長輩們頂多就是指責玩這些遊戲容易成迷、容易在現實社會中失敗,
但不至於將線上遊戲劣化到會亡國的程度;
眼下,寶可夢蔚為風潮之時,
明明大家都走出戶外了,不龜坐在電腦前死板板地動著滑鼠、盯著電腦螢幕,
卻反而被妖魔化、黑化了,
變成大嬸阿伯眼中:「小孩子看3C,以後會變成過動兒喔」的驚悚論調。
這些老一輩的人、年長一輩的人,真的懂寶可夢是在玩什麼嗎?
真的懂寶可夢帶給遊玩者的感動與全新的社群互動體驗嗎?
他們不懂,他們也不想懂,
正是因為不懂、不了解,而產生了恐懼與焦慮,
所以未審先判其(寶可夢)有害,
尤其又直觀地感受到好多人因為寶可夢而變成一群「喪屍」,
只見負面影響,而不見其他價值,
因此在這些長輩心中,寶可夢會如此一無是處,甚至成為害人害己的邪惡玩物,
也是很可以理解的。
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恐懼,其實普遍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所以當每個創新問世時,
都一定會存在著早期使用者(容易接受新事物,想嘗新)、晚期使用者(較謹慎,會多觀望新事物,確定對自己無害時才會使用)與抗拒者(排斥新事物,滿足於舊有價值)三者。
就十幾年前出現的線上遊戲來說,
其實在大家眼睛看不到的網咖、家中、學校,早就已經存在每一個角落,
所產生的經濟產值也早有相當大的規模。
雖然網咖的負面影響層出不窮,
但你會發現這些反對者,從來不像這次寶可夢風潮那般激動,
為什麼?
『因為此次寶可夢熱潮是所有人眼睛可以親眼見到的,
當原本不接觸虛擬世界的人,現在才第一次發現好多好多的真人在街頭上遊玩,難免會誤認知虛擬世界是現在才開始的。
原本就存在好幾十年的東西,雖然不了解,但因為看不到,感受沒這麼深刻,
但現在這種近在眼前的焦慮和恐懼,卻是這麼堅固地把虛擬和真實連在一起,
也喚起了許多到現在才開始察覺的虛擬世界「晚期使用者」或「抗拒者」的焦慮。』
「遊戲」真的是不好的東西嗎?
這真的見仁見智,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
該不該禁止玩寶可夢(尤其是父母、老師們對於後輩)?
我想重點真的在於,應該要學著去尊重個別差異、尊重不同於自己意見的人的想法。
寶可夢甚至可以作為一種正反辯論的絕佳議題,以正反角度來討論到底人們該不該玩?
但是沒有正反立論,只憑著一方之見就論斷玩寶可夢對身體有害、會讓人失去競爭力等等的,
我想稍微懂得獨立思考,稍微有一點主見的人,都不會輕易被這種單方面說法給說服的。
尤其,在許多遊玩者的眼裡,
這些反對者連玩都沒玩過,只是看新聞或親朋好友在玩,就自己為很了解遊戲的利弊(其實只有弊),
用一種上對下苦口婆心式的規勸法,勸人回頭是岸,
好像玩寶可夢是種罪惡一樣,
這樣只會讓大小玩家們感到莫名其妙、覺得自己被釘了「莫須有」的罪名。
難道玩老一輩人童年時候的踢毽子、尪仔標,就比較有創意、有前途、較不會走歪嗎?
會玩這些傳統遊戲的人,真的就比現在玩電玩遊戲要好嗎?
會不會其實就只是某個年代的人,以自然發生的的世代變遷拿來嘲笑年輕人罷了!?
時代是會改變的,不同的時代本來就有不同的生活,
在緬懷自己過去之餘,更需要面對現實看看現在,不是嗎。
而不少年長一輩的人,只用自己的時代價值來檢視現代,
將他們那一代的價值認為是最良善、最美好的,用來對比現在寶可夢的「荒誕不經」,
其實也沒有那麼高尚就是了。
最後文章作者也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
她說:「還有老師擔心地望著玩寶可夢的學生,倡議應該要坐在台北的櫻花樹下愜意閱讀,『感受母土的溫度』」
這真的讓人非常困惑,
一位要在台北櫻花樹下愜意閱讀難度太高了,
先不說台北櫻花數量不多,
即使像是淡水天元宮這種吉野櫻較為集中的地方,在花季也多是觀光客與攤販,
要如何愜意賞書呢?
或許這些老師們才應該多走出門、多上網,了解母土的現況,
而不是還埋首在幾十年前的舊書堆中、或是用記憶中N年前學生時代的那種愜意環境來思考。
反倒是好多人藉著寶可夢認識了許多當地的雕塑和地景,
也欣賞到了原本沒沒太注意的的變電箱彩繪,
這才是真真實實地感受到與母土的溫度。
本來就不是只有傳統的方式,才能感受母土的溫度。
Pokemon GO其實不是一個強調在虛擬世界連結人際的遊戲。
但是真實世界的人際、家人、朋友正在因為寶可夢有了新的交流。
抗拒者們,與其在小圈圈裡焦慮,
不如睜開眼睛看看寶可夢是如何用不一樣的方式重新把人與人連結在一起、
去體驗線上、線下的新社群是如何重新被形構、建立的。
那樣,會比不做其他複雜思考,
只單純用一種「腐朽身心」的被害妄想(再這樣下去你我遲早會被寶可夢害死!)論點來勸世,
還來得有助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