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牙的時間和順序
正常情況下,寶寶在出生後6到8個月時就開始長牙了,到2歲半~3歲左右,所有的乳牙基本上就完全萌出了。乳牙共有20顆,上下各10顆,構成上下牙列,每一牙列由4個切牙,兩個尖牙和4個磨牙組成。
乳牙萌出是按一定順序來進行的,最先萌出的是下頜的第一乳中切牙。到8~10月時,上頜的乳中切牙也開始萌出了,緊接著就是下頜的側切牙開始萌出,再過兩個月,就是上頜的側切牙萌出,再接著:下第一乳磨牙、上第一乳磨牙、下尖牙、上尖牙、下第二乳磨牙、上第二乳磨牙……
大多數寶寶都是按這個次序出牙的,但也有個體差異,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出牙次序,亂序出牙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此家長不用擔心。
寶寶出牙:過早或過晚都需警惕
1、乳牙萌出過早
牙齒萌出過早在醫學上又叫牙齒早萌,是指牙齒萌出的時間超前於正常萌出的時間,常常發生在下頜中切牙的部位。
早萌牙根據萌出時間的不同又分為誕生牙和新生牙。一出生就萌出的牙齒叫誕生牙,在出生一個月左右萌出的牙叫新生牙。
早萌芽可能會對寶寶造成以下傷害:
1) 早萌牙因為處在發育早期,多數都沒有牙根或牙根發育甚少,所以通常是鬆動的,很容易在寶寶吃奶時發生脫落,被誤吸到氣管里,引發窒息。因此,如果發現早萌芽鬆動要考慮拔除。
2) 早萌牙的牙如果比較尖,在孩子吸吮或者是裹奶時,它會和舌頭下面的舌系帶發生摩擦,誘發舌系帶部位的潰瘍。如果發現這種情況,應帶寶寶去醫院將牙尖進行調磨,緩解它對舌系帶的摩擦。
很多家長會把誕生牙或新生牙與「馬牙」聯繫在一起,但其實它們是截然不同的。
馬牙,在醫學上又叫「上皮珠」,是新生兒牙槽黏膜上出現的角質珠,類似牙齒,但並非真正的牙齒,米粒大小,可出現一個、數個至數十個,寶寶一般沒有不適感,可自行脫落,不需要特殊處理。因此,家長千萬不要拿針去挑或用布去擦,容易導致感染,這對寶寶來說是很危險的。
2、乳牙萌出過晚
朱紅主任表示,寶寶在一歲左右開始萌牙也屬正常,但如果超過了一歲半還沒有萌出第一顆牙,或者超過了三歲,牙齒還沒有完全萌出,則屬於乳牙遲萌了。
乳牙遲萌分為個別牙遲萌和多數牙遲萌。
如果寶寶只是個別牙的遲萌,有可能是某些疾病所導致的,比如牙瘤阻礙了乳牙的萌出,應及時帶寶寶去做X光片檢查。
如果是多數牙遲萌,則可能與內分泌營養障礙性疾病或全身因素等有關,比如說維生素D缺乏。很多家長認為,乳牙遲遲不萌出和缺鈣有關係,但實際上,大多數情況是因為缺少了維生素D。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即便給寶寶補充再多的鈣,也不能吸收,也是沒有意義的。
朱紅主任表示:
寶寶乳牙的好壞影響著將來恆牙的發育,所以,家長千萬不要有」乳牙早晚會換「的思想,從第一顆乳牙萌出開始,就要做好寶寶的口腔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