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哭哭臉」笑了
入園的第一天,李夢彤來 了。當媽媽抱著她跨入我們班時,撕心裂肺的哭聲使我們不約而同的圍了上去。「彤彤,讓老師抱抱!彤彤真乖。」可無論怎樣說都無濟於事,只見她雙手緊緊勾住 媽媽的脖子,哭的大漢淋漓,全身顫抖,嘴裡還不停的說著:「我要回家,我要媽媽,我不上幼兒園……」直哭的她媽媽的淚水奪眶而出。她媽媽哽咽著道歉:「老 師,我們明天再來!」一連幾天都是如此。這樣以來,日常活動不能正常進行,而且也影響著其他小朋友的教育。面對這特殊的孩子,在家訪中找到了癥結:孩子入 園前一直就由媽媽或姥姥一個人帶,很少接觸到其他小朋友,孩子見了生人就害怕。所以孩子對帶她的人依戀程度非常高。一旦要脫離她的周圍,反應會特別激烈。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要認真分析原因,採取不同的方法,耐心對待幼兒的哭泣,這樣才能使幼兒輕鬆愉快地投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中去。老師積極引導幼兒, 關心幼兒成為幼兒的依戀對象,並組織有趣的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忘卻孤獨和焦慮,投入新的環境中去,變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漸漸地可消除她的不 安全感。比如:和幼兒一起玩「打電話」的遊戲,一會兒做媽媽:「喂,是XXX嗎?媽媽正在上班,下班後我會去接你。」一會兒扮老師:「喂,是XXX小朋友 媽媽嗎?我是幼兒園的李老師,XXX小朋友是個好孩子,正在聽老師講故事呢,你安心上班吧。」XXX小朋友聽後就真的不哭了。
每 天面對這麼一大群可愛、純潔的孩子們,在孩子們中間,幼兒的心是最純潔的,我們像女王一樣擁有著一個夢幻般的童話世界,你付出多少就會收穫多少,無論是教 師還是家長,我們不應當吝嗇讚美、吝嗇肯定、吝嗇鼓勵,同時,講究了教育的時機、方法、技巧。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徹底擺脫陰影,讓孩子開心的過好了園中 的每一天。
篇二:和孩子共成長
一顆小樹苗,可以長成參天大樹,也可能單薄無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實並不漫長,作為老師的我們,在給予孩子知識的同時,還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愛」, 我們給予孩子的愛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姐姐對弟弟妹妹的愛,朋友之間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等等。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我們還獲得了快樂與幸福,在這簡單的 幸福里,我們也在不斷成長。
孩子會模仿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而且還會模仿的有聲有色,老師時時刻刻都影響著 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所以,老師應以身作則,做好每一件事、說好每一句話,不可以因一次的失誤而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與發展。所以老師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像 我們這樣的啟蒙老師,那更是重要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我們需要多聽孩子的心聲,給予孩子尊重、信任與鼓勵,還有我們的 愛。孩子與老師在一起的時間是最多的,從早上入園到下午離園放學,一天的時間,孩子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除了學習知識外,更多的則是與老師相處,學習老師 身上的東西,老師自身的點點滴滴都影響著孩子,在孩子的眼裡,老師是神聖的、偉大的,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於每一個眼神都影響著孩子,所以說老 師是孩子在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個人。
孩子與老師是互通的,是相互影響的。在我們給予孩子愛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不曾擁有的愛;在 我們傳授孩子知識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教學方法;在我們給予孩子快樂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一張張天真的笑臉;我們在奉獻自己的同時,孩子也在回報我們。我 們擁有了更多的歡聲笑語,與孩子共成長。
所以,讓我們「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讓我們的孩子可以變的更開心、更活潑,讓我們與孩子共成長而更加努力向上!
篇三:用微笑照亮孩子
高爾基說過:「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師是愛的使者,因為「愛」,學生的成就和幸福成為了自己的收穫;因為「愛」,昔日的學生成為了今天的朋友。作為教師,應讓愛與微笑永遠充滿自己的心田,用愛與微笑教書育人,培養好祖國的下一代。
在一次主題教育活動《「開心帽」和「生氣包」》中,首先我給孩子們介紹了兩位新朋友。他們分別是「開心小姐」和「煩惱先生」。孩子們與兩位新朋友玩起了 「擊鼓傳花」的遊戲。遊戲要求是:鼓聲停止時拿到了「開心小姐」的小花的小朋友,要說出一件讓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拿到「煩惱先生」的手帕的小朋友,要說出 一件讓自己最不快樂的事情。
孩子們快樂的遊戲著,並且與大家分享了最讓自己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朋友們,你們猜,我們班的小寶貝最 開心和不開心的事分別是什麼?~~猜出來了嗎?大部分孩子的心聲是:「最開心的事」是家人帶自己出去玩(寶貝們的快樂真的是很簡單很純樸,你們覺得呢); 「最不開心的事」是父母吵架或老師不高興了……
朋友們是否覺得有點震驚呢?當聽到孩子們說出自己的心聲時,我也有些驚呆了。原來 孩子們最不開心的事情不是父母不給自己買玩具,也不是做錯事情被老師批評。而是父母和老師在不經意間帶給孩子的情緒影響。作為老師的我,頓時體會到:其實 孩子們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你的表情、關心著你的情緒。原來自己的一時「不高興」會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每當走進幼兒園時,都應該要收拾起自己的壞心情,把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瑣事都拋開。用甜美的微笑去迎接每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天使。用微笑去感染每一個純真、善良的孩子。
篇四:自己選擇「怎樣玩,如何玩」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孩子們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如何使遊戲真正成為 孩子們自己的遊戲,如何在遊戲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他們玩什麼,怎樣玩,玩多久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放開手,給予他們自由發揮潛能的機會。
遊戲都有規則,有的是明顯的規則,有的是隱藏的規則。遊戲的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也可以在孩子選擇了「今天玩什麼」後,再來問問:「你們想怎樣來玩 這個遊戲呢?」此時,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規則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則是不合理的。當一個遊戲提出多種玩法時,我們可以讓他們去試一試,在試過之後他 們就會自己得出一個結論——「這樣玩是最好的」。
例如:玩「瓶瓶罐罐總動員」時,幼兒提出了很多種玩的方法,有的可以一個一個套 在一起,幼兒可以把它們一個搭起來等不同玩法。」通過實踐,孩子們提出的規則要求沒辦法完成或是很難完成時,我們也要讓他們去試一試,在試過之後他們自然 而然又會得出另一個結論——「這樣玩是不行的!」。實例證明遊戲活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們自由地選擇了行為方式,才能真實的表現他們的心理狀態,反映他們的 發展水平,毫無拘束的表露他們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他們頭腦中所想到的一切。
總之,撒開手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獨立自主的去選擇游 戲的方式方法、規則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和積極性。開展遊戲過程中,教師做到「放」、「導」結合,會讓幼兒更深地體會「玩中 學」、「學中玩」的快樂,從而也會體現出遊戲是幼兒基本活動的真諦。
篇五:聽故事
在一次即將吃中午飯前的半個小時,當幼兒把小手洗乾淨後,我便利用剩餘的時間給孩子們講故事,過後一提問,竟然能回答的孩子少之又少,我又將這個故事重 復講了一遍,並要求過後誰也來噹噹小老師,在把聽到的講給同伴們聽。結果,卻令我很意外,請了兩個聽得專心的小朋友,講得都吞吞吐吐,斷斷續續的。但我還 是給予肯定評價,以一些傾向性語言暗示引導幼兒。例如:」楊xx因為聽得認真,一下子就能聽出故事講的主要內容,」」你們看,王xx講得多好啊,是因為他 聽得認真,」等等。這樣既表揚了認真聽講的孩子,又給其他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在我再次講故事時,又給孩子們提出要求,孩子們聽得比以前好多了。我相信教師要有耐心地慢慢培養,對有進步的幼兒,教師要及時表揚,肯定,獎勵,慢慢會培養起孩子們的良好傾聽習慣。
篇六:小兔喜歡吃什麼
文瑩是一個乖巧的孩子,她學習知識都很好,上課也很認真的聽,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但是文瑩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挑食,平時里,她不喜歡吃肉,把肉挑到一 邊,過幾天看見不喜歡吃的菜又挑到一邊,一口也不動。不論老師怎麼勸,就是不吃。在與家長多方交流中也發現,她在家裡也是這樣的,挑食很厲害,家裡也沒有 辦法,家裡人都很寵著她,就特別喜歡吃零食,整天大把大把的零食。爸爸媽媽還好一些,就是爺爺奶奶特別慣著她,她要什麼爺爺奶奶就給她買,養成了挑食的壞 習慣。所以文瑩看起來特別瘦弱,弱不禁風的樣子。
一次中飯,吃的蘿蔔菜,我看見她把蘿蔔挑到一邊,我走了過去,我問她:「文瑩, 你為什麼不吃這個呀?」「它長的太難看了,一點也不好吃。」「你沒吃就說難吃呀!」「肯定不好吃,我才不要吃呢?」這時候我突然想起了,今天講的小白兔的 故事,然後對她說:「文瑩,我告訴你一個秘密,小白兔最喜歡吃蘿蔔了,你看小白兔多漂亮呀,它就是因為吃了蘿蔔才變漂亮的!」文瑩看了看我,眼睛眨了眨說 「是真的嗎?」我點點頭。她夾了一塊放到嘴巴里,然後又吐了出來,「不好吃!」我忙說,你剛放到嘴巴里可能是有點怪,可是小白兔在嘴裡嚼嚼就可香了。然後 她又夾了一塊放到嘴巴里,咽了下去,後來看見她把所有的蘿蔔都吃光了。
從這以後,我每一種菜都編一個故事,後來每天吃飯的時候,她還會和別的小朋友說「這個吃了會長高,會漂亮的!」然後大口的吃了起來。
篇七:幫孩子走出孤僻
俊俊在班裡是一個性格孤僻的孩子,入園後他總是不願與老師交流,不願意與小朋友在一起,寧願一個人縮在牆角,拒絕參加一些遊戲活動,總以審視的眼光來關 注周圍的人和事,有時還採取牴觸情緒,不願從「自我中心」中走出來,而且自尊心很強!他每次小便總是害羞不願與老師講。我們對他採取了很多的辦法,但是效 果不是很大,他還是很孤僻。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而老師又是孩子的領路人和心目中的權威。漸漸地蔓延、擴散,從而產生錯誤的心理定勢,引發出人際關係障礙和許多行為上的困擾,妨礙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這些活動的正常進行。這種病態心理如果不能及時而正確的治療,可能會危害終身。
幫助孩子們消除自卑感,父母和教師要注意不要輕率地隨意貶低他們的能力或品質,以免損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多給予褒揚和鼓勵。孩子自己也要有「我能行」的一種信念,恰到好處地自我暗示,就是在自己的心田上播種自信。
篇八:一幅「美麗」的畫
今天區角活動,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只見平時不太喜歡畫畫的雨桐居然選擇了畫畫,好奇心驅使我走到了他身邊,只見他正用紅色的蠟筆畫著一個個封閉 的圓,邊畫邊說道:「這是小魚吹出來的泡泡。」看見我馬上請求道:「老師,你能幫我畫一條小魚嗎?」我趕緊說道:「好啊。」我就在他畫的一個個泡泡旁邊畫 了一條小魚兒。他看著畫好的小魚:「老師,我還要許多泡泡和水裡的小草呢。」我鼓勵道:「雨桐,你今天真棒!」他高興地點點頭又開始畫了起來。我真為雨桐 今天的表現高興。轉身去別的區域觀察。等我再次回來看雨桐時,傻眼了,只見那張畫已經變得面目全非,縱橫交錯的黑線條塗滿了整張紙,剛才的畫面全給弄壞 了,我有點生氣地問道:「你怎麼畫成這樣啊?」他輕輕地說道:「大風來了,下起了大雨,魚兒都沉到海底看不見了。」我聽了趕緊說:「原來是這樣啊,老師錯 怪你了。」
雨桐的畫雖然看起來不是很好,可以說是很亂,但作為小班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在畫面中也表現出了情感,發揮了想像力。因此,無論畫成什麼樣子,都不失為一幅好畫,老師不應去責備,而應去觀察了解。幸虧老師能及時發現問題了解情況,才使得還幼小的心靈沒被傷害。
篇九:純潔、可愛的孩子們
今天上午我組織幼兒上了一節遊戲課,「搶椅子」的遊戲,在遊戲中我講解了遊戲的規則,和玩法。在第一輪「搶椅子」遊戲戲中,我請了十個小朋友為一組。游 戲中每一個幼兒的個性都充分的反應了出來。第一次鈴聲停後李子玉被淘汰了,接著第二次第三次,可是在第五次問題來了鈴聲停後李俊瑤和崔新坤同時搶到了一把 椅子。這時他們兩個又同時站起來讓座了最後李俊瑤留下來。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兩位為了一個玩具差點吵起來。這是怎麼啦?事後我問崔新坤今天怎麼不爭了 呢。他的回答好讓我欣慰。老師你不是說小朋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謙讓。是的,我們在平時活動中就是讓幼兒懂得大家在一起關心、愛護、幫助謙讓,世界才是七 彩的,生活是美好的,豐富多彩。
篇十:老師我不會做
今天,我給孩子們示範講解五角星的折法,孩子們課專心聽著。示範結束後,我要求大家自己試一試,折一折。可王潔瑩一拿到紙,就叫了起來:「|老師,我不 會做。」接著就把紙給了旁邊的小朋友。我走了過去,笑著說:「不會吧,我看你剛才聽的很仔細的,大膽點,試試看,老師再幫助。」她動手了,可還是沒有象其 他孩子那樣肯自己獨立地去思考,總想依賴老師來幫助…
孩子專心、積極動腦、動手都是老師和家長所期盼的,這些都是一個人的良好學 習習慣,它是一個人更好發展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了這些良好的習慣,才能有利於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使孩子終生受益。作為幼兒園,最基礎的教學,從小培養好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顯的尤為重要。因此,我們老師在關注孩子的差別的同時,更要細心的觀察到孩子的 各種學習習慣,有針對性的、有目的通過多種方法,有效的引導孩子,慢慢地朝著良好習慣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