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經濟學:一塊金牌值多少錢?

@ 2016-08-23

世界矚目的里約大冒險落下帷幕,作為四年一度的全球體育盛會,2016年巴西奧運會有著濃郁的森巴舞風格;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屆里約奧運會,被稱為最廉價的奧運會,同時也是最性感的奧運會,也是給國人帶來更多歡樂的多元奧運會。我們來盤點一下這屆奧運會的含金量:
女排巴西奪冠,歷史能否重現?


中國女排巴西奧運奪冠,朋友圈被瞬間刷屏,女排的這塊金牌成為本屆奧運會國人關注度最高的金牌。

這讓人想起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時,「學女排,見行動」、「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大規模宣傳……在那個國門初開,百廢待興的年代,上上下下猛然意識到中國與世界的巨大差距,彷徨失落之餘,卻帶來了極大的刺激和鼓舞,成為中國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網友調侃說,中國體育界有兩支神隊:一個是中國桌球,誰都贏不了;另一個是中國足球,也是誰都贏不了。三十年彈指一揮,一切都在變,又似乎一切都沒有變:女排把觀眾打哭,桌球把對手打哭,男籃被打哭,男足在家哭。30年來從未改變。
銅牌更值錢,偶像麽麽噠
這屆里約奧運會,雖然中國派出了強大的奧運軍團,但金牌總量相比之前,有大幅下滑(統計為近幾屆新低)。

但年輕的80、90後對奧運會的關注點開始多元化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開始集中在「明星運動員」身上,插科打諢間表達對偶像的喜愛。

有網友戲稱:當你們迷戀寧澤濤和孫楊時,我一直在愛著我家科科,現在怎麼,你們要來搶我老公?請你們自重,我和孩子還在家等著張繼科回來吃飯呢!


其實,這屆奧運會相比以往,還有很多其他不同。奧運選手場上賣萌,賽後求婚等都顯得極富人情味。

記者的一段無意採訪,讓身負洪荒之力的傅園慧成為全國人民追捧的對象;逗逼不再是貶義詞,相反花容失色的搞怪表情包才是年輕人率真張揚的最好註解。

雖然最後僅得到一枚銅牌,但人氣王傅園慧的微博粉絲卻由幾萬人暴漲到600多萬,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連許多金牌選手也無法比擬。從這個意義上講,傅園慧的銅牌比金牌更值錢。
金牌到底值幾何?


話雖如此,但獲得奧運金牌肯定是所有遠動員的最大夢想。那麼,奧運金牌到底值多少錢呢?如果單就金牌本身價值來說,本屆奧運會的金牌堪稱史上最重(500克),但僅含6克黃金,其餘部分則為銀;按目前的貴金屬價格計算,每枚金牌造價約為705美元;相比史上最貴的2010溫哥華冬奧會(3萬美元/枚)和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1萬多美元/枚)可以說遜色不少。


另外,本屆奧運會國家體育總局給金牌選手的獎勵為20萬元人民幣PS亞塞拜然(51萬美元)、印度尼西亞(38萬美元)、泰國(31.4萬美元)菲律賓(23.7萬美元)——供求關係決定商品價格,價值規律果然不假。(商業代言或其他收益不在統計之列)當然也有人盤點,舉國體制下,中國到底投入多少錢才能拿回一塊金牌?

而話題女「鳳姐」也挑起了納稅人要追責為什麼金牌拿少了這個敏感話題,但很快就被「為國爭光」的宏大敘事聲浪給淹沒了。

既然「為國爭光」,還算計什麼投入產出比?
品牌年輕化:娛樂心態看奧運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隊占據主場優勢,以100枚獎牌,51枚金牌的總成績居各國之首。有里有面,當過老大的人胸襟應有所不同。有人說,強大的中國已不再需要奧運競技來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實力。

這或許可以從一個層面解釋為什麼國人對金牌的關注度在降低。然而,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以80、90後為代表的年輕一代,其價值觀相比前輩已有所改變。


作為伴隨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一代群體,80、90後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娛樂至上,個性多元,強調自我,熱衷展示和分享……苦大仇深只是上幾輩人的事,輕鬆有趣才是衡量價值大小的重要坐標。

在這個意義上,競技體育似乎正在變為一個遊戲,而里約奧委會發放了多少只套套,也成為了大家熱論的話題。
奧運:從金牌至上到大眾經濟
在網際網路時代,娛樂大眾、守正出奇才是品牌價值的正道。快節奏的生活壓力,讓娛樂成為人們當下生活的最大公約數。奧運會讓中國的火罐和蚊帳一夜走紅,有人隨即根據「菲魚」肩膀上的火罐印在淘寶推出「拔火罐同款紋身」。可以說,在小眾品牌、定製生產越來越盛行的今天,有趣的創意才是激起品牌和消費者之間情感共鳴的紐帶。


奧運體育從來不只競技本身那麼簡單,在榮譽和情感之外,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的傳播,其背後掩藏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科技實力。但究其根源,奧運大國與體育強國的區別則在於體制。正是郎平帶來的科學訓練體系成就了今天中國女排的冠軍之夢。
以往舉全國之力爭金奪銀,確實在海外揚威時發揮過巨大作用,但同時我們也無可否認,真正回歸市場化運作(姚明、李娜只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幸運兒),從基層培養大眾的興趣關注和參與,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這在國內城市每年熱衷的長跑馬拉松項目上已經得到顯現。由此,參照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發展經驗,全民健身將會成為中國經濟的下一個風口。
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台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網際網路金融委員會首席顧問、華盛智業•李光斗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