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連續劇《亮劍》中,日軍特工隊襲擊八路軍總部的驚險一幕已為國人所熟知:日軍駐山西第一軍特工隊在隊長山本一木大佐率領下,長途奔襲八路軍總部,企圖消滅八路軍首腦;稍後,在其襲擊下,八路軍總部首長被迫撤離,以避其兵鋒。然鮮為人知的是,《亮劍》這一幕在60多年前確曾發生過:1942年,日軍第一軍為完成其針對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制定的「C號作戰計劃」作戰任務,組建「特別挺進殺人隊」,對八路軍高級領導人進行刺殺。同《亮劍》中日軍特工隊的命運一樣,日軍「特別挺進殺人隊」最終覆滅,其「C號作戰計劃」亦以失敗而告終。
日軍「特別挺進殺人隊」
一
1940年8月下旬,八路軍總部在華北發動了歷時4個月之久的百團大戰。此役八路軍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俘日軍280餘人、偽軍1.8萬餘人,拔除據點2900多個,破壞鐵路470餘公里、公路1500餘公里。八路軍取得如此戰果,令侵華日軍極為震驚,其在遭受慘重打擊後紛紛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
1941年新年伊始,日本大本營陸軍部便在制定的對華作戰計劃中確定:竭盡一切手段,發揮綜合作戰能力,以維持占領區的「治安」。日本中國派遣軍也把華北作為「徹底治安肅正」的重點。2月,岡村寧次就任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他發布命令:「必須在四個月內徹底消滅華北的共產黨和八路軍。」同時,陸相東條英機也宣稱:日軍要消滅一切華北不屈服的人,要在血海中建立「大東亞共榮圈」。
隨後,日軍便集中兵力,反覆「掃蕩」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各敵後抗日根據地,其中尤以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八路軍129師所在的太行、太岳、冀南等根據地為重點。日軍對我敵後根據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氣和進行細菌戰,製造「無人區」。在作戰形式上,日軍採取「多元的、綜合措施」,以「掃蕩」為主要作戰形式,輔以「清鄉」、「蠶食」、「治安強化運動」等。總之,為消滅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力量,日軍無所不用其極。
對於日軍的瘋狂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在軍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各方面均予以堅決還擊。華北敵後軍民在極其艱苦的反「掃蕩」、反「清鄉」鬥爭中,創造了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武裝工作隊等極為有效的殲敵方法,極大地消耗和削弱了敵人,保存和積蓄了自己的力量。戰後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的《華北治安戰》在論及1942年夏季日軍「掃蕩」前的形勢時寫道:「共軍第18集團軍軍部及129 師仍盤踞於晉冀魯豫邊區的山西、河南、河北省境附近的山嶽地帶(太行軍區)及沁河中遊河畔地帶(太岳軍區),屢次巧妙避開日軍討伐的鋒芒,企圖擴大其勢力。」
太行山縱貫晉冀豫三省,其東西方向有正太鐵路,東沿有南北貫通的平漢鐵路,當時是日軍的重要戰略基地,也是八路軍活動最為頻繁的地方。鑒於此,認為是負責討伐的第一軍行動不力才屢次招致「掃蕩」失敗的岡村寧次,便責成第一軍仔細研究八路軍戰法,革新戰術,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針對八路軍總部和129 師的作戰計劃。
日軍第一軍軍長岩松義雄在七七事變時還是大佐級軍官,他在八路軍百團大戰後便由第十五師團長提升為第一軍軍長。4年之間能升為獨當一面的高級將領,岩松義雄自然有其出眾之處。根據日軍華北方面軍的年度作戰計劃,岩松義雄在岡村寧次訓示下,與幕僚絞盡腦汁,制定出了一個所謂「晉冀豫邊區肅正作戰計劃」,即「C號作戰計劃」。
岩松義雄的「C號作戰計劃」作戰設想為:「預定5月15日作戰開始,作戰分3期進行。第1期消滅沁河河畔(太岳區)之共軍;第2期消滅涉縣北方地區(八路軍總部駐地)之共軍;第3期消滅涉縣南方地區(129師師部駐地)之共軍。」很顯然,其作戰目標直指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等統帥機關。
為此,岩松義雄還特地成立了兩個專門搞暗殺、破壞行動的突擊隊「特別挺進殺人隊」。挺進隊接受的任務是:「深入敵後捕捉敵首腦(朱德、彭德懷、左權及劉伯承等),如不得手時也應攪亂敵指揮中樞、報告敵主力退卻方向以及在敵人隱藏軍需品之前發現其所在。」挺進隊由第一軍第三十六師團的兩個聯隊各抽出一部組成,以中尉益子重雄和大川桃吉分任隊長,在各個聯隊中各挑選百名士兵。益子隊隸屬第二二三聯隊,重點破壞八路軍總部,刺殺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參謀長左權、野戰政治部主任羅瑞卿等;大川隊隸屬第二二四聯隊,重點破壞八路軍129 師師部,刺殺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等。在進入根據地之前,岩松義雄還給挺進隊隊員大量發放了他印製的八路軍首腦人物的照片和簡歷。
蒼茫萬里、連綿起伏的太行山上,一時間黑雲密布,殺機四伏。
二
為確保「C號作戰計劃」的成功實施,日軍華北方面軍自1942年4月開始便相繼對冀東、北嶽和冀南地區展開「掃蕩」,繼而又於5月初出動3萬餘兵力對冀中抗日根據地展開了「鐵壁合圍」和拉網式「大掃蕩」。日軍企圖以此作為其「掃蕩」太岳區、消滅太行區八路軍總部的煙幕。
就在彭德懷與左權等八路軍領導人專注於冀中戰局發展的時候,岩松義雄於5月14日率領第一軍第三十六師團主力及第六十九師團一部共7000餘人,在飛機的配合下,突然「掃蕩」八路軍129師386旅所在的太岳抗日根據地。緊接著,岩松義雄又秘密從各地抽調兵力,對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太行區形成包圍之勢。
岩松義雄其時並不知道八路軍總部已被圍住。然在其對太岳根據地進行「掃蕩」之前,益子挺進隊便或身著便衣,或化裝成八路軍模樣,夜行晝伏,先期潛至根據地內。此時,日軍挺進隊利用先進的電訊情報技術,發現了包圍圈中八路軍總部這個密集向外發送電話、電報訊號的中心,以為是129師首腦機關,便報告了岩松義雄。岩松義雄收到情報後急命日軍各部收縮包圍圈。
由於日軍對整個作戰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他們自帶數日糧秣,不生火做飯;自帶雨衣行囊,不宿村住店,因此,八路軍總部並沒能提前得到消息。及至5月23日日軍完成包圍後,我軍方得知處境的險惡,遂連夜召開緊急會議,部署迎敵的策略。
當時,八路軍總部除一個特務團外,沒有更多的作戰部隊。面對大舉「掃蕩」的日軍,彭德懷和左權要求八路軍總部及北方局各單位立即行動起來,加強警戒,做好反「掃蕩」的戰鬥準備。隨後,針對日軍的作戰企圖,根據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彭德懷和左權果斷決定:總部各機關分散突圍跳出日軍的合擊圈,向東轉移,必要時可轉入「敵後之敵後」的冀西一帶。
24日夜,八路軍總部機關乘黑行動,準備通過敵人火力較弱的偏城東據點,往河北、山西交界的山區進發。由於機關龐大、後勤部隊攜帶物資過多,行動遲緩,又未按原計劃分路行進,結果一夜只走了20多里路,到達十字嶺後暫時駐營休息。當時八路軍總部、北方局機關和特務團1萬多人,上千匹牲口,都擠在十字嶺一線的狹長地帶。25日拂曉,日軍主力1萬多人突然從兩翼包抄十字嶺。
形勢危急。彭德懷、左權立即召開了一個簡短會議,果斷決定分路突圍、各自為戰。左權堅決要求由自己擔任掩護和斷後,並帶領總直機關、北方局機關及北方局黨校突圍的重任。於是彭德懷率部向西北,羅瑞卿率部向東南,總後勤部長楊立三率部向北,各路人馬立即展開行動。
分路突圍開始後,左權便令作戰科科長王政柱陪同彭德懷在警衛連的掩護下先行向北突圍。左權叮囑王政柱和警衛連長唐萬成一定要把彭德懷護送出包圍圈,因為這不僅關係彭德懷個人的安全,也關係到總部的命運,關係到根據地的建設。隨後,在警衛連的拚死護衛下,彭德懷順利突圍。羅瑞卿、楊立三率部突圍後,雖亦遭到日軍的合擊,機關人員有一定的傷亡,但兩人最終也安全脫險。唯獨左權這一路,由於承擔著為大部隊掩護和斷後的艱巨任務,傷亡較大。
當時,日軍在發現我軍有從十字嶺突圍的意圖後,便加強兵力進行堵截,並派出飛機偵察、襲擊。八路軍後衛部隊在左權率領下,與日軍展開激戰。至25日下午4時,總部直屬機關大部分已經衝出了包圍圈,但左權仍然不顧個人安危,站在一個山坡上指揮剩餘人員疏散。
此時,日軍所有的炮口都對準了十字嶺,其飛機也在不停地向八路軍突圍隊伍投彈、掃射。我軍在左權的指揮下,且戰且退,已沖至距十字嶺頂峰十幾米處的山埡口。然而,誰也未曾想到,就在即將翻過山埡口進入安全地帶的時候,幾發炮彈襲來,爆炸後彈片擊中了左權的頭部,一代抗日名將就此走完了他37年短暫而光輝的人生歷程。
在日軍的這次大「掃蕩」中,八路軍總部和北方局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損失:除左權壯烈犧牲外,總部司令部通信科科長海鳳閣、野戰政治部組織部科長李文楷、鋤奸部科長李月波、北方局調查研究室主任張衡宇、新華社華北分社社長何雲等,也都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另外,北方局秘書長張友清、總部後勤部政治部主任謝翰文、軍工部政委孫開楚等人在突圍中被俘。
看到自己精心制定的「C號作戰計劃」剛實施便取得如此「重大戰果」,岩松義雄欣喜若狂。稍後,岡村寧次也對岩松義雄予以嘉獎。一時間,岩松義雄好不威風,更覺取彭(彭德懷)、劉(劉伯承)、鄧(鄧小平)等人首級皆非難事。
三
左權犧牲後,八路軍總部吸取經驗,採取「居無定處,行無定向」的戰略戰術,靈活而主動地牽著敵人主力在大山深處兜圈子,使日軍逐漸疲憊不堪但卻找不到我軍主力,更無從對彭德懷等八路軍總部首長下手。鑒於此,岩松義雄認為「C號作戰計劃」的第2期作戰任務已無完成的可能,便決定實施第3期「C號作戰計劃」。岩松義雄這次一改「圍剿」八路軍總部時的作戰方略,代之以大川挺進隊的刺殺為主,大部隊「圍剿」為輔的策略。
在這之前,化裝成商人、難民和學生潛入八路軍根據地的日軍特務,以及換上八路軍軍服、背上挎包的大川挺進隊隊員,已在根據地內猖獗活動,四處刺探八路軍情報,伺機刺殺八路軍129師高級領導人。
日軍的行動並沒有逃過八路軍129師情報人員的眼睛,八路軍的偵察部隊早已對日軍的刺殺計劃有所耳聞,並及時對敵特的動向進行了跟蹤:
1942年5月上旬,129師參謀長李達就將日軍最近的活動規律向師長劉伯承做了報告:「我特工人員獲悉日寇今日會發動一場『駐晉日軍總攻擊』,估計比春季『掃蕩』的人數還要多。此外,敵人還派出大批特工人員,潛入我根據地刺探情報,謀殺師長您和鄧政委,兩支別動隊還扮成八路軍進入太行山。」
10日,劉伯承得到太行第1軍分區於5月2日發出的一份報告:據敵工站2日報,1、敵北支派遣軍飯詔守中將擬於5月份「掃蕩」太岳區,聞正調集兵力。「掃蕩」之敵主要進攻目標為武安、涉縣、遼縣、武鄉、邢台、沙河等地區。2、敵方已將情報員派往我軍方向,調查我是否有進攻破壞正太路之目的。余情正詳查中。……
劉伯承看著一分區的報告,說:「情況的確是很緊急了。敵工站的同志作了貢獻。只是有一點,這個情報是5月2日發出來的,已經晚了幾天!這說明傳遞情報很困難。如果敵人提前行動,我們就被動了。不能等了,要很快擬一個準備反『掃蕩』的通知。」。
12日,129師正式向所屬各部隊下達了反「掃蕩」命令。命令剛發出去兩天,日軍即以三十六師團、四十一師團和第六混成旅團的8個大隊共約7000人向太岳南部根據地開始了大規模的軍事「掃蕩」。而129師反「掃蕩」命令發出時,鄧小平正在前往中條山的路上,他因此做了必要的準備。日軍的這次暗算無形中被八路軍情報人員和劉伯承所化解。
不久,129師師部進駐太行山腹地涉縣會理村的消息為敵特獲悉,日軍大川挺進隊便扮作八路軍模樣,悄悄向會理村開來。與此同時,岩松義雄也積極部署日軍主力部隊對129師師部的合圍。
23日,129師師部收到第五軍分區的報告:「小曲發現穿皮鞋、灰衣服的敵探100餘,有向王堡、會理前進模樣。」當時,在129師師部擔任守衛的僅有一個加強特務連,其餘都是機關文員,基本上不能形成多大的戰鬥力。身陷險境的劉伯承和李達立即決定分頭準備轉移,到固新宿營。在轉移時,面對狡猾、猖狂的日軍,129師在劉伯承的指示下也採取了嚴密的保密措施:凡有關軍事秘密和129師行動與駐地,一律不准在電話上明述,以防被敵探截取。
師部剛剛在固新落腳,偵察人員就報告說:師部轉移之後僅僅3個小時,即有一股偽裝成所謂「新六旅」的日軍獨立支隊,到129師師部原來的駐地。他們抓到老百姓,就問劉伯承到哪裡去了。這支「獨立支隊」,便是專門執行刺殺任務的「大川挺進隊」。
後來天津出版的《東亞新報》曾刊載了一篇「大川挺進隊」參加太行山5月份「掃蕩」的文章。文章寫道:「大川挺進隊,5月20日由基地出發,攀登懸崖,走過山溝,到濁漳河岸之王曲附近時,開始遭遇了三個農會會員。他們把挺進隊誤認為八路軍,於是很不費難渡過了漳河,……翌日,太陽下山時,進入宋家莊,八路軍正在做飯吃。我們在身入這樣的大敵之中,也只以新編六旅的隊伍而逃脫。隊員們都是以劉伯承之首級為目的。可是異常興奮的隊員的希望,都被奇襲王堡(129師師部會理村駐地)之時,人家剛剛離出撲了個空而打消了。在那天又去王堡,進入東面的大山中追趕劉伯承。後來據俘虜說,劉伯承逃往西山去了。隊員甚為惋惜的踏著石子跑到偏城與友軍會合去了。」
其實,劉伯承的129師師部僅僅離開會理村不到3個小時。如果當時劉伯承稍有猶豫或是動作遲緩一點,師部首腦機關就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他本人也很有可能在日軍「C號作戰計劃」中遭遇不測。
四
岩松義雄見刺殺不成,便故伎重施:他企圖先以重兵「掃蕩」敵後根據地,然後以「鐵壁合圍」方式將129師師部團團圍困,進而一舉殲滅。岩松義雄冀望能以此來給其「C號作戰計劃」第3期作戰任務,即消滅八路軍129師的任務,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敵眾我寡,根據八路軍總部突圍的經驗,劉伯承毅然決定將師部直屬隊分成前後兩個梯隊,來跳出日軍的包圍圈。為免於突圍行動時擠在一起,劉伯承還將兩個梯隊成梯次進行配備。
6月8日,129師師部開始轉移。劉伯承帶領大家不走大路,專走小路,夜行曉宿,在山溝中轉悠兩天後,於10日中午便到了地勢險要、溝壑縱橫的張漢村。但意想不到的是,從張漢村往後的道路越來越難走。當時部隊行動所走羊腸小道地圖上沒有標,只能靠看星星辨別方向。一路上既不能點火,也不能開手電筒,行軍非常艱難。鑒於此,李達建議原地休息,天亮再走。劉伯承考慮到可能會遭日軍偷襲,便跟李達商量後帶領部隊稍作休息後於11日中午返回張漢村。
正當大家以為在張漢村可以鬆口氣休息一會兒的時候,警衛部隊偵察發現:不遠的地方,有一小股敵人正在搜山。劉伯承馬上命令部隊避開敵人,鑽入楊家山。
部隊剛翻上一道山樑,便發現楊家山已被敵人占領。劉伯承經過觀察後發現,只有西北方向的一條羊腸小道可以避開敵人的搜索。他看了看地圖,對幾個尚在猶豫的參謀說:「俄軍統帥蘇沃洛夫有一句名言:『凡是鹿能走的地方,人就能通過。』他在1799年就曾經率領一支大軍,從人跡罕至的地方翻過了阿爾卑斯山,救出了被困在瑞士的俄軍,創造了一個奇蹟。我想,凡是羊能通過的地方,我們也能通過。鬼子自然不知道有這條路。我們就走這條路吧。」眾人聽後皆贊成劉伯承的意見,於是,大家便跟著劉伯承開始順著小道往前走。
部隊剛登上一個小山崗,就見對面山坡上有一支隊伍朝著他們走過來。開始,劉伯承還以為是掉隊的警衛部隊趕上來了,便帶領師部向他們靠攏。待走到雙方只有幾十米的距離時,劉伯承猛然發現對面來的竟是日軍部隊!急中生智,劉伯承帶領129 師前梯隊悄悄地鑽入了另一道山溝而沒被日軍發覺。就這樣,劉伯承又一次以其聰明機智,脫離了危險。
後來,劉伯承在回想起這段經歷時還感慨地說:「好險啊,差一點讓鬼子『抉剔』掉,去見馬克思了。剛才跟鬼子打照面的時候,連他們的鬍子我都看清楚了。這個『抉剔掃蕩』啊,可以使敵我雜處,煮一鍋飯敵我都吃,走一路敵我相混,可謂是極複雜、極殘酷、極機動的鬥爭了。」
日軍費勁周折的「掃蕩」未能消滅八路軍主力部隊,其寄予厚望的「特別挺進殺人隊」也沒能成功刺殺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等八路軍首長,岩松義雄不禁對其絞盡腦汁制定出來的「C號作戰計劃」感到失望。惱羞成怒的日軍也在屢屢失手之後把屠刀對準了無辜的平民百姓,他們開始瘋狂屠殺根據地軍民。當黎城縣被日軍攻占後,被抓被殺的無辜群眾多達700餘人,事後僅城關的水井內就打撈出了173具屍體。日軍慘無人道的暴行,激起了根據地軍民的更大憤慨,八路軍的游擊部隊和廣大民兵緊密配合,採取靈活多樣的戰鬥方式,與日軍展開堅決而艱苦的鬥爭。
針對敵人「掃蕩」中對我根據地的蠶食,八路軍在野戰政治部的統一安排下,組織了大量的武裝工作隊,深入敵占區和游擊區,展開了強大的政治宣傳攻勢,剷除敵特,鎮壓漢奸,進一步堅定了人民群眾抗戰必勝的信心,也瓦解和渙散了敵人特別是偽軍偽職人員的鬥志。八路軍首腦機關則採取「居無定處,行無定向」的戰略戰術,在靈活而主動地牽著敵人主力在大山深處兜圈子的同時,指揮太行、太岳部隊的千軍萬馬跳到外線,以雷霆萬鈞之勢向敵人後方的據點、倉庫、補給線和交通幹線,發動了全面的反攻,1942年5月30日,八路軍129師新1旅1團在副旅長黃新友的指揮下,對日軍的潞城機場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襲擊,燒毀3架敵機和10數輛軍車,大大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在太行山軍民內外兩線作戰的夾擊下,來勢洶洶的日軍的「掃蕩」被成功粉碎。稍後,曾被岩松義雄寄予厚望的「特別挺進殺人隊」,也在129師的一次突然襲擊下土崩瓦解。至此,日軍第一軍精心準備數月之久的「C號作戰計劃」,在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之後,宣告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