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別黏媽媽,一刻也離不開媽媽,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 2016-08-23

我家開心在一歲多的時候也是這樣,就連我上廁所,她都得搬個小凳子在門口守著,之前甚至不讓大人關門,好說歹說都不行。不過父母不要過於著急,因為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反應——分離焦慮反應。

不是壞事,從心理發展來看,6個月之前,孩子認為媽媽跟自己是一體的,七八個月開始他意識到媽媽跟自己是分離的兩個體,這對孩子來說是大事,他需要時間來接受與父母的分離。通常這個階段會持續到一歲半~兩歲左右。

分離並不是壞事,特別是對個體的成長來說。沒有分離就意味著沒有成長。但分離又是相對於依戀來說的,只有孩子早期(三歲之前,特別是一歲之前)與父母建立起了穩定的安全依戀關係,他才可能更好地處理與父母的分離。

孩子是怎麼與父母建立安全依戀的呢?就是意識到不安全就第一時間找媽媽,比如,孩子特別黏媽媽,一刻也離不開媽媽,正是因為這個時期他突然意識到媽媽跟他不是密不可分的,他有恐懼和擔憂。

大人要怎麼做呢?首先需要認識到孩子這個階段的特點,其次是平常對待,多給孩子關愛和積極回應就好——接納孩子的反覆、情緒化、粘人等行為,因為這對孩子形成穩定的、可操控的快感、自我認同和價值感、以及自尊等非常重要。即,要允許孩子粘著自己,讓孩子覺得自己夠安全,也要在孩子想要探索時,積極鼓勵,給予孩子恰當保護。

當然,平時別的家人需要多介入進來,在孩子情緒好的時候,可參與到媽媽與孩子的互動中來,然後媽媽在適時減少自己的參與感,提供機會讓別的家人跟孩子多互動。隨著孩子能走會跑,大人也需要經常帶孩子走出家人,到戶外活動,長見識,且多接觸自然和周圍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