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國家鄙夷滿清政府,認為它們才是中華正統?

@ 2016-08-22

滿清入主中原後,朝鮮越南等藩屬國,雖然按時朝貢,但對清廷不無蔑視。尤其是朝鮮,堅持使用明王朝的崇禎紀年,一直延續到崇禎二百六十五年。一衣帶水的日本,曾經仰慕中國文化,狂熱地向中國學習。隨著滿清入關,對中國欽慕心理嚴重消退,產生了鄙夷心理。

在日本人看來,中國人胡服辮髮,榮光失盡。「先王禮文冠裳之風悉就掃蕩,辮髮腥膻之俗已極淪溺」。日本人的邏輯似乎很有趣,滿清是不能夠代表中華的,因為滿清是蠻夷,蠻夷奉行的文化,就一定不是正宗的漢文化,而日本才是中華正宗所在。

一位日本學者問中國船員,你們的禮樂制度是不是改變了?中國船員說,沒有改變呀,使用的依然是周文王制定的。日本學者譏諷道:「貴邦之俗,剃頭髮,衣冠異古,此何得謂周公之禮?這就是日本人的邏輯,你的衣冠都變了,就不是正宗的中華文明了。

不僅民間有這種思想,在國家外交層面上,日本明治政府也如此認為。1871年《中日修好條規》談判,日本代表團不同意清政府在條約中自稱「中國」,要求只寫「大清國」。中國代表則力爭,說與各國立約,「條款內容皆稱中國,從無寫改國號之例」,雙方因此陷入僵局。後經李鴻章與日方交涉約定:「漢文約內則書中國,和文約內則書大清」但日本代表團在謄正時,在其所持漢文本內,依舊用「大清」而非「中國」。李鴻章為了息事寧人,未再堅持。

正是這種蔑視滿清的心理,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以「神州」、「中華」自居這種論調,大量出現在日本文獻里。日本軍隊所發文告,也聲稱是」驅除韃虜」的解放者,公開號召漢人「逐滿清氏於境外」。在這種自我道德拔高和掩飾下,日本儼然就成了中華文明繼承者,而滿清卻成為了野蠻邦國。

隨著滿清政府日漸衰敗,日本人膽子也越來越大,磨刀霍霍。在日本一再挑釁下,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同時宣戰,日本宣戰詔書中聲稱,「……求文明之化於平和之治……以宣揚帝國之光榮於中外。」中日兩國之間的戰爭,終於全面爆發了。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