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型男都拔罐 中醫師:排走瘀血通經絡

@ 2016-08-22

今屆奧運型男不少都愛拔罐,更不介意展示身上拔罐後留下的一個個紅圈圈,令拔罐治療在奧運場上大出風頭。中醫師指出,拔罐的原理是透過用火或用手等方法抽真空,產生負壓,當罐吸啜在皮膚上時,負壓可令肌肉的一些微細血管撕裂,排走瘀血,達到疏通經絡,減輕痛症、放鬆繃緊肌肉的效果,對於運動前放鬆肌肉及賽後復原均有幫助,亦可減輕辦公室一族常見腰背等痛症,或改善都市人手腳麻痺及怕凍症狀,建議每周可做兩次。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馬俊豪醫師表示,與針灸及推拿比較,拔罐的優勝之處是無創治療,沒有針灸刺穿皮膚帶來的痛楚或感染風險,拔罐抽走瘀血的功效亦較推拿為佳,加上拔罐快捷方便,一般只需10分鐘已可完成療程,即使在外地參賽,也可以持續治療,相信是近年越來越多西方運動員應用的原因。運動員於賽前進行拔罐有助放鬆肌肉,賽後做則收紓緩勞損及創傷之效。

拔罐可以用火或人手去抽真空,馬指,一般物理治療或家用拔罐多以人手抽真空產生負壓進行治療,中醫師則多會採用火燃方式,因為將罐同時用火溫熱,更可達到溫通的效果,但需遵守嚴格的安全守則,以免過度刺激皮膚,甚至灼傷等意外。

馬稱,拔罐治療可應用於參與經常有重複性動作項目的運動員上,如經常使用大腿肌肉的足球員、常要使用上背肌肉的游泳運動員、常要用腰背力量的籃球運動員等。運動創傷及勞損後,患處附近肌肉會積聚瘀血,可透過拔罐治療將瘀血帶走,以腰背傷患為例,一般治療2至3次已見效。

拔罐多數會在背部、大腿及後小腿等肌肉平坦位置進行,治療留下的紅印通常3至4日大部份會消退,新陳代謝較差人士如長者,一周內亦可消退。由於拔罐會刺激皮膚,加上背部屬陽經運行位置,故拔罐後1小時內不應「濕水」,以防止濕與風寒入侵。

【不適宜拔罐人士或位置】

-皮膚有發炎問題如濕疹及生癬等

-發燒或喉嚨痛人士

-有抗凝血問題人士如服食薄血藥物或血友病患者

-要避開傷口或手術疤痕位置

【拔罐後注意事項】

-拔罐後隔最少一小時才「濕水」如沖涼或游泳

-因皮膚曾受刺激勿用過熱或冷水洗澡

-皮膚上留下深色紅印的位置不宜短時間重複再拔罐

-拔罐後皮膚會較乾燥宜塗上潤膚產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