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家長導致女嬰乳芽腐爛,3個老傳統需三思而後行

@ 2016-08-22

近日,某網友在微博曬出一張新生女嬰慘遭家人擠壓乳房,導致該女嬰乳芽腐爛,長大後需進行乳房再造手術的照片。網友紛紛表示那家人真的是太愚昧了,從評論中可以看出,擠壓新生兒乳房的傳統不止是在一個地方有,有很多網友表示聽家裡人說,自己也被擠壓過。農村有很多的老傳統,對於新生兒的也不在少數,下面這3個老傳統千萬要制止。

1.擠壓新生兒的乳房

有老人認為不擠壓乳 頭,以後就不能給後代喂奶,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不論男寶寶還是女寶寶,出生3~5天後,都會出現乳腺腫脹的生理現象。觸之有蠶豆大或山楂大小的硬結,輕輕擠壓可有乳汁。這是由於受母體雌激素的影響的結果,一般2~3周可自然消退。

如果是女寶寶,擠壓造成乳腺發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或形成瘢痕,當寶寶發育為成年女性時,還會影響到泌乳。新生兒乳 頭凹陷亦不需要處理。

2.碰了新生兒的天頂蓋就會使寶寶變啞

天頂蓋,即囟(xìn)門,人們稱之為命門。有人說碰了新生兒的天頂蓋就會使寶寶變啞,其實這也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人們常說的囟門是指前囟門,即寶寶兩塊額骨與頂骨之間形成一個無骨的,只有腦膜、頭皮和皮下組織的菱形空間。新生兒前囟平均是2.5×2.5厘米,也有個體差異。寶寶前囟如果小於1厘米,或大於3厘米,就應引起重視,因為前囟過小常見於小頭畸形,前囟過大常見於腦積水、佝僂病、呆小病。

囟門固然很重要,要注意保護,但傳統育兒經驗中「碰了囟門就會使寶寶變啞」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3.用布蹭掉新生兒的「馬牙」

孩子出生後3到5天,內牙床上或上齶兩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狀白色顆粒,數目不一,看起來像剛剛萌出的牙齒,有的就像小馬駒口中的小牙齒,所以人們把這種現象俗稱為「馬牙」。很多家長都會用布蹭掉新生兒的「馬牙」,其實這做法對於新生兒是有害無益。

在醫學上,我們把「馬牙」稱之為「上皮珠」。上皮珠是細胞脫落不完全所致,對寶寶並沒有任何影響,它往往會由於進食、吸吮的摩擦而自行脫落。由於寶寶口腔黏膜非常嬌嫩,無論是用針挑刺或用粗布擦洗,都很容易損傷黏膜,造成口腔黏膜感染,嚴重時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引起新生兒敗血症。所以,俗稱的「馬牙」不必特意處理,幾天後就會自行消失,如果非要用布將其蹭掉,反而是很危險的。

希望新媽媽們在育兒路上,不要一味的跟著傳統走。有時候,老的傳統不一定適合現代孩子的護理,緊跟科學前沿,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後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