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變頻器,網上學不到的知識點!

@ 2016-08-21

01 變頻器的內部主電路

一、內部主電路結構

採用「交-直-交」結構的低壓變頻器,其內部主電路由整流和逆變兩大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從R、S、T端輸入的三相交流電,經三相整流橋(由二極體D1~D6構成)整流成直流電,電壓為UD。電容器C1和C2是濾波電容器。6個IGBT管(絕緣柵雙極性電晶體)V1~V6構成三相逆變橋,把直流電逆變成頻率和電壓任意可調的三相交流電。

圖1 變頻器內部主電路

二、均壓電阻和限流電阻

圖1中,濾波電容器C1和C2兩端各並聯了一個電阻,是為了使兩隻電容器上的電壓基本相等,防止電容器在工作中損壞(目前,由於技術的進步,低壓(380V)變頻器的電解電容大多數可以不需要串聯使用了)。在整流橋和濾波電容器之間接有一個電阻R和一對接觸器觸點KM,其緣由是:變頻器剛接通電源時,濾波電容器上的電壓為0V,而電源電壓為380V時的整流電壓峰值是537V,這樣在接通電源的瞬間將有很大的充電衝擊電流,有可能損壞整流二極體;另外,端電壓為0的濾波電容器會使整流電壓瞬間降低至0V,形成對電源網絡的干擾。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整流橋和濾波電容器之間接入一個限流電阻R,可將濾波電容器的充電電流限制在一個允許範圍內。但是,如果限流電阻R始終接在電路內,其電壓降將影響變頻器的輸出電壓,也會降低變頻器的電能轉換效率,因此,濾波電容器充電完畢後,由接觸器KM將限流電阻R短接,使之退出運行。

三、主電路的對外連接端子

各種變頻器主電路的對外連接端子大致相同,如圖2所示。其中,R、S、T是變頻器的電源端子,接至交流三相電源;U、V、W為變頻器的輸出端子,接至電動機;P+是整流橋輸出的+端,出廠時P+端與P端之間用一塊截面積足夠大的銅片短接,當需要接入直流電抗器DL時,拆去銅片,將DL接在P+和P之間;P、N是濾波後直流電路的+、-端子,可以連接製動單元和製動電阻;PE是接地端子。

圖2 主電路對外連接端子

四、變頻系統的共用直流母線

電動機在製動(發電)狀態時,變頻器從電動機吸收的能量都會保存在變頻器直流環節的電解電容中,並導致變頻器中的直流母線電壓升高。如果變頻器配備製動單元和製動電阻(這兩種元件屬於選配件),變頻器就可以通過短時間接通電阻,使再生電能以熱方式消耗掉,稱做能耗制動。當然,採取再生能量回饋方案也可解決變頻調速系統的再生能量問題,並可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而標准通用PWM變頻器沒有設計使再生能量反饋到三相電源的功能。如果將多台變頻器的直流環節通過共用直流母線互連,則一台或多台電動機產生的再生能量就可以被其他電動機以電動的方式消耗吸收。或者,在直流母線上設置一組一定容量的製動單元和製動電阻,用以吸收不能被電動狀態電動機吸收的再生能量。若共用直流母線與能量回饋單元組合,就可以將直流母線上的多餘能量直接反饋到電網中來,從而提高系統的節能效果。綜上所述,在具有多台電動機的變頻調速系統中,選用共用直流母線方案,配置一組制動單元、制動電阻和能量回饋單元,是一種提高系統性能並節約投資的較好方案。

圖3所示為應用比較廣泛的共用直流母線方案,該方案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圖3 變頻器的公用直流母線

1.三相交流電源進線

各變頻器的電源輸入端並聯於同一交流母線上,並保證各變頻器的輸入端電源相位一致。圖3中,斷路器QF是每台變頻器的進線保護裝置。LR是進線電抗器,當多台變頻器在同一環境中運行時,相鄰變頻器會互相干擾,為了消除或減輕這種干擾,同時為了提高變頻器輸入側的功率因數,接入LR是必須的。

2.直流母線

KM是變頻器的直流環節與公用直流母線連接的控制開關。FU是半導體快速熔斷器,其額定電壓可選700V,額定電流必須考慮驅動電動機在電動或製動時的最大電流,一般情況下,可以選擇額定負載電流的125%。

3.公共制動單元和(或)能量回饋裝置

回饋到公共直流母線上的再生能量,在不能完全被吸收的情況下,可通過共用的製動電阻消耗未被吸收的再生能量。若採用能量回饋裝置,則這部分再生能量將被回饋到電網中,從而提高節能的效率。

4.控制單元

各變頻器根據控制單元的指令,通過KM將其直流環節並聯到共用直流母線上,或是在變頻器故障後快速地與共用直流母線斷開。

02 變頻器的外接主電路

一、外接主電路結構

變頻器的外接主電路如圖4所示。三相交流電源經斷路器QF、交流接觸器KM與變頻器的電源輸入端R、S、T連接;變頻器的輸出端U、V、W則與電動機直接相連,這時電動機的保護由變頻器完成。這裡的斷路器作用有:一是變頻器停用或維修時,可通過斷路器切斷與電源之間的連接;二是斷路器具有過電流和欠電壓等保護功能,可對變頻器起一定的保護作用。而接觸器可通過按鈕開關方便地控制變頻器的通電與斷電,同時,當變頻器或相關控制電路發生故障時可自動切斷變頻器的電源。

圖4 變頻器的外接主電路

二、相關元件的選擇

變頻器輸出端與電動機之間是否需要配置交流接觸器,這要根據具體的應用環境來確定。一般情況下,一台變頻器控制一台電動機,且不要求與工頻進行切換時,變頻器與電動機之間不要使用接觸器,如圖4所示。而一台變頻器驅動多台電動機時,則每台電動機必須有單獨控制的接觸器,並選配合適的熱繼電器FR對電動機進行保護,具體電路如圖5所示。有時雖然一台變頻器僅驅動一台電動機,但有可能在變頻與工頻之間切換運行,這時也應在變頻器與電動機之間配置接觸器KM3和熱繼電器FR。如圖6所示。接觸器KM3在電動機工頻運行時用於切斷變頻器輸出端與電源之間的連接;熱繼電器FR可在工頻運行時對電動機進行保護。

圖5 一台變頻器驅動多台電動機

圖6 變頻與工頻切換

三、變頻器與電動機之間的允許距離

變頻器的輸出電壓宣稱是正弦交流電,而實際上輸出的是電壓脈衝序列,其頻率等於載波頻率,約幾kHz~20kHz,幅值等於直流迴路電壓平均值,當變頻器與電動機之間的連接線很長時,導線的分布電感和線間分布電容的作用將不可忽視,線間分布電容與電動機的漏磁電感之間有可能因接近於諧振點而導致電動機的輸入電壓偏高,使電動機損壞,或運行時發生振動。因此,變頻器與電動機之間的允許距離(允許導線長度)受到了限制。由於各種變頻器內部採用了不同的技術方案,所以其允許距離也有區別。表1是幾種變頻器與電動機之間允許距離規定值。

表1 幾種變頻器關於電動機導線允許長度的規定

03 變頻器中的IGBT與功能模塊

一、IGBT簡介

1.IGBT的技術特點

GTO(門極關斷晶閘管)和GTR(電力電晶體)是電流驅動器件,具有很強的通流能力,而它們的開關速度較慢,所需驅動功率大,驅動電路複雜。電力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是單極型電壓驅動器件,它的開關速度快,輸入阻抗高,熱穩定性好,所需驅動功率小,驅動電路簡單。因此這兩種器件各有其優缺點。

IGBT(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綜合了GTR與MOSFET的優點,是以達林頓結構組成的一種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其主體部分與電晶體相同,有集電極C和發射極E,具有通流電流大,驅動功率小,驅動電路簡單,開關速度快等良好的特性,自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投入市場,應用領域迅速擴展,目前已經取代GTR和GTO,成為大、中功率電力電子設備的主導器件,該器件的工作電壓和電流容量也在逐漸提高。

IGBT是GTR和MOSFET相結合的一種新器件,它的輸入端和場效應電晶體相同,是絕緣柵結構,圖7所示為IGBT的內部等效電路以及它的圖形符號。

圖7 IGBT內部等效電路及圖形符號

2.IGBT的技術參數

IGBT的主要技術參數有如下幾個:

1)集電極最大允許電流ICM:IGBT在飽和導通狀態下,允許持續通過的最大電流。

2)柵極驅動電壓UGE:施加在柵極與發射極之間的電壓。在變頻器應用電路中,使IGBT飽和導通的UGE為12V~20V,而當IGBT截止時,UGE為-15V~-5V。

3)集電極-發射極額定電壓UCEX:IGBT的柵極-發射極短路、管子處在截止狀態下集電極與發射極之間能承受的最大電壓。

4)開通時間與關斷時間:電流從10%ICM上升到90%ICM所需要的時間,稱作開通時間,用tON表示;電流從90%ICM下降到到10%ICM所需要的時間,稱作關斷時間,用tOFF表示。ICM是IGBT集電極最大允許電流值。

5)集電極-發射極飽和電壓UCES:IGBT在飽和導通狀態下,集電極與發射極之間的電壓降。

6)漏電流ICEO:IGBT在截止狀態下的集電極電流。

3.IGBT的使用注意事項

隨著電子技術及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發展,IGBT正日益廣泛地應用於小體積、低噪聲、高性能的電源、通用變頻器和電機控制、伺服控制、不間斷電源(UPS)等場合。IGBT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問題:

1)一般IGBT的驅動級正向驅動電壓UGE應保持在15V~20V,這樣可使IGBT的飽和電壓較小,損耗降低,避免損壞管子。

2)關斷IGBT的柵極驅動電壓-UGE應大於5V,若這個負電壓值太小,集電極電壓變化率du/dt可能使管子誤導通或不能關斷。

3)柵極和驅動信號之間應加一個柵極驅動電阻RG,該電阻的阻值與管子的額定電流有關,可以在IGBT使用手冊中查到。如果不加這個電阻,管子導通瞬間,可能產生電流和電壓顫動,增加開關損耗。

4)設備短路時,IC電流會急劇增加,使UGE產生一個尖脈衝,這個尖脈衝會進一步增加IC電流,形成正反饋。為了保護管子,可在柵極—發射極間加一個穩壓二極體,箝制GE電壓突然上升。當驅動電壓為15V時,穩壓管的穩壓值可以為16V。

二、變頻器中的模塊逆變電路

在變頻器中,由IGBT以及相應的驅動控制、保護電路構成完整的逆變電路,實現將直流電逆變為交流電的功能。逆變電路可以由分立元器件或具有各種功能的模塊電路構成。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分立元器件構成的逆變電路已經退出歷史舞台。

1.IGBT模塊

在變頻器的應用電路中,通常在IGBT的旁邊反向並聯一個二極體,而且經常做成模塊形式,圖8所示就是各種結構的IGBT模塊。

圖8 幾種結構的IGBT模塊

2.EXB系列IGBT驅動模塊及其應用

富士EXB系列IGBT驅動模塊是目前國內市場應用較多的驅動模塊,該系列中一款驅動模塊與IGBT的連接電路如圖1-11所示,圖中方框內的電路就是EXB驅動模塊,方框邊線上的數字是模塊的引腳編號。模塊的2腳和9腳是20V的工作電源,2腳為正;3腳是模塊的驅動輸出端,在模塊內連接由電晶體V1、V2組成的推挽電路的中點,對外經柵極電阻RG連接IGBT的柵極;在2腳和9腳之間,電阻R1和穩壓管VS穩壓一個5V電壓,經模塊1腳與IGBT管的發射極連接;模塊的6腳與IGBT管的集電極連接,用於進行過電流保護。

CPU的控制信號從15腳和14腳輸入。當15腳和14腳之間有輸入信號時,該輸入信號經隔離、放大器A放大,在a點形成高電位,使V1導通,V2截止,此時2腳的20V電壓經V1、3腳、RG連接到IGBT的柵極G,使柵極G的電位為20V,而發射極E與1腳的5V連接,所以IGBT的柵極與發射極之間電壓UGE=+20V-5V=+15V ,IGBT飽和導通。

當15腳和14腳之間的輸入信號為0時,a點為低電位,此時V1截止,V2導通,模塊的3腳經V2與9腳的0V連接,這時的情況相當於IGBT的柵極為0V,發射極為5V,因此UGE=-5V。IGBT截止。

以上過程實現了驅動模塊對IGBT的驅動控制。

3.IGBT的柵極電阻RG

在圖9中,IGBT的柵極接有一個電阻RG,這個電阻的選擇非常重要,這是因為IGBT管的柵極G和發射極E之間存在著寄生的結電容CGE,這個電容的充放電將影響到IGBT的工作。RG阻值大,將延長IGBT的開通和關斷時間;RG阻值太小,IGBT關斷太快,將使IGBT的C、E極電壓迅速從飽和導通狀態時的低於3V上升到約為500V以上,這將通過集電極和柵極之間的結電容UCG產生反饋電流iCG,對IGBT的關斷起到阻礙作用,甚至發生誤導通。因此,柵極電阻RG的連接是必須的,不可缺少的。

圖9 富士EXB系列驅動模塊與IGBT的連接電路

柵極電阻的大小應嚴格按照IGBT的說明書選取。

4.驅動模塊輸出信號的放大

IGBT是電壓控制型器件,其柵極與發射極之間的輸入阻抗很大,吸收信號源的電流和消耗的驅動功率也很小,但由於柵極G與發射極E之間存在著結電容CGE,在驅動信號作用下,也會吸收電流。容量越大的IGBT,CGE也越大,吸收的電流也越大,而驅動模塊輸出電流有時不足20mA,甚至只有幾mA,所以對於在大容量變頻器中使用的IGBT,驅動模塊輸出的驅動信號需要進行放大,如圖10所示。

圖10 驅動模塊輸出驅動信號的放大電路

在圖10中,驅動模塊輸出端3腳與IGBT柵極之間接入了由V3和V4組成的推挽放大電路,將驅動信號進行再次放大,從而滿足大容量IGBT的驅動需求。

5.智能電力模塊IPM

智能電力模塊IPM是電力集成電路的一種,有時也稱作智能電力集成電路SPIC。

電力電子器件和配套的控制電路,過去都是分立元器件的電路裝置,而今隨著半導體技術及其相應工藝技術的成熟,已經可以將電力電子器件及其配套的控制電路集成在一個晶片上,形成所謂的電力集成電路。這種電路能集成電力電子器件、有源或無源器件、完整的控制電路、檢測與保護電路,由於它結構緊湊、集成化程度高,從而避免了分布參數、保護延遲等一系列技術問題。

下面介紹變頻器中較常用的以IGBT為主開關器件的IPM。目前幾十千瓦以下的變頻器已經開始採用這種集成度高、功能強大的器件IPM。富士公司R系列IPM的型號含義如圖11所示。

圖11 富士智能電力模塊IPM型號含義

圖12所示為富士7MBP100RA060智能電力模塊的內部結構圖。模塊內部包含7個IGBT和7個功率二極體。其中IGBT1~IGBT6構成三相逆變橋,VDF1~VDF6是與6個IGBT反向並聯的回饋二極體。動力製動由IGBT7作為開關管,VDW是它的續流二極體。模塊的16腳ALM端是報警信號輸出端,可對模塊的短路、控制電源欠電壓、IGBT及VDF過電流、VDW過電流、IGBT晶片過熱、外殼過熱等各種運行異常實施保護,當ALM端有報警信號輸出時,IGBT的電流通路被封鎖,IPM受到保護。

圖12 富士7MBP100RA060智能電力模塊內部結構圖

由於IPM內部的驅動電路是專門針對內部的IGBT設計的,因此具有最佳的驅動條件。IPM還內含制動電路,即由IGBT7等電路組成,只要在外電路端子P與B之間接入製動電阻,就能實現制動。

7MBP100RA060智能電力模塊的接線端子使用的符號及其含義如表2所示。

表2 7MBP100RA060智能電力模塊的接線端子符號及其含義

使用IPM模塊構成的變頻器應用系統如圖13所示。圖中方框內是IPM模塊,模塊內的電路見圖12。模塊IPM右側畫出的是連接電動機、制動電阻的電路,以及整流濾波電路。制動電阻連接在端子P與B之間。模塊左側連接的是控制信號電路和報警輸出電路。

圖13 IPM模塊在變頻器中的應用電路

圖13中的應用系統使用4組相互絕緣的控制電源,即UCC1、UCC2、UCC3和UCC4。其中逆變橋的上橋臂使用3組,下橋臂和製動單元共用1組。這4組控制電源還必須與主電源之間具有良好地絕緣。

下橋臂控制電源的GND和主電源的GND已經在IPM內連接好,在IPM外部絕對不允許再連接,否則將會產生環流,引起IPM的誤動作,甚至可能破壞IPM的輸入電路。

04變頻器配套使用的電抗器、濾波器

變頻器配套使用的電抗器,通常是由變頻器生產廠家、或其它生產廠家生產的變頻器專用配套產品,它是變頻器產品的選購件。所謂變頻器選購件,就是變頻器正常銷售出廠時並不一定向用戶提供的配件,即標配以外的器件。而標配包括可以獨立運行的變頻器整機、變頻器說明書、變頻器合格證、包裝箱以及一些必要的專用工具等。這些作為選購件的電抗器在變頻器運行現場應用很多,可以解決一些運行現場的複雜技術問題。當然有些運行現場可以不使用電抗器。

1.三相輸入電抗器

將三相輸入電抗器L接在電源和變頻器之間,如圖14所示,能限制電網電壓突變和操作電壓引起的電流沖擊,有效地保護變頻器並能夠改善變頻器的功率因數,抑制變頻器輸入電網的諧波電流。三相輸入電抗器的外形如圖15所示。

圖14 變頻器接入三相輸入電抗器

圖15 三相輸入電抗器

一般出現如下情況時應使用三相輸入電抗器:

1)一條電源供電線路上有多台變頻器同時運行,這時變頻器相互之間會有明顯的干擾。為了濾除或減輕這種干擾,可使用三相輸入電抗器。

2)電源相間電壓不平衡度超過額定電壓的1.8% 。

3)給變頻器提供電源的變壓器容量較大,數值達到變頻器容量的10倍以上時。

4)其他應該使用輸入電抗器的情況。

2.三相輸出電抗器

與輸入電抗器一樣,三相輸出電抗器的結構也是在三相鐵心上繞製三相線圈,如圖16所示。由於電抗器是長期接入電路的,所以導線截面積應足夠大,允許長時間流過變頻器的額定電流。電抗器的電感量以基波電流流經電抗器時的電壓降不大於額定電壓的3%為宜。

圖16 三相輸出電抗器

如果電動機與變頻器之間的距離無法減小到規定的數值以內,可以採取在變頻器輸出側接入輸出電抗器的方法,如圖17所示。這時可以適當延長電動機與變頻器之間的距離。輸出電抗器可以補償長線分布電容的影響,並能抑制輸出諧波電流,提高輸出高頻阻抗,有效抑制dv/dt.減低高頻漏電流,起到保護變頻器,減小設備噪聲的作用。

圖17 輸出電抗器的連接

3.直流電抗器

直流電抗器又稱平波電抗器,主要用於變流器的直流側,將疊加在直流電流上的交流分量限定在某一規定值,保持整流電流連續性,減小電流脈動值,改善輸入功率因數。一種直流電抗器的外形如圖18所示。圖19所示是接入變頻器電路中的直流電抗器。

圖18 直流電抗器

圖19 直流電抗器接入

4.能量回饋電抗器

經常工作在發電狀態的變頻調速系統中,為更好的實現節能,把這部分能量進行並網或直接通過變頻器直流母線被其他變頻器負載吸收利用,在此過程中電抗器主要起到濾波、降壓、防止湧流沖擊以及最大限度輸出正弦波電壓和電流的作用,一般用在電梯、港口吊機、煤礦井架等負載可能具有位能的場合,能量回饋電抗器採用優質冷軋矽剛片和高溫導線製作,具有耐動熱穩定能力強,電感穩定、噪音小等特點。圖20所示為一款回饋電抗器的外形圖。

圖20 回饋電抗器

5.輸入、輸出濾波器

變頻器濾波器是一種無源低通濾波器,它是基於變頻器在工作時,對電網及其他數字電子設備產生干擾的頻譜分量電磁兼容性特點而專門設計的。能有效抑制沿電源線傳播的傳導干擾。

變頻器濾波器有輸入濾波器和輸出濾波器兩種。一種常用的輸入濾波器內部電路結構如圖21所示。由圖中可見其主要由線圈、電容器和電阻等構成。一種輸入濾波器的外形見圖22。輸出濾波器的外形與此類似。

圖21 輸入濾波器內部電路結構圖

圖22 輸入濾波器外形圖

輸出濾波器與輸入濾波器有一定的區別,一是線圈的匝數不同,輸入濾波器線圈的匝數稍多,這是由於輸出電流中的高次諧波分量頻率較高,等於載波頻率;輸入端的諧波是由於二極體整流電路、電容充電電路形成的,電源對變頻器的輸入電流實際上就是電容器的充電電流,這裡的諧波頻率略低,因此,繞製輸入濾波器線圈的圈數稍多於輸出濾波器。兩者之間的第二個區別是電路結構不同,各濾波器生產廠商都會在濾波線圈兩端加接電容器,但在輸出濾波器的電路結構中,靠近變頻器的一側不允許有電容器,在電動機一側連接的電容器應該串入限流電阻。輸出濾波器的內部電路如圖23所示。

圖23 輸出濾波器內部電路結構圖

輸入電抗器、輸入濾波器、直流電抗器、變頻器、輸出濾波器、輸出電抗器以及與電動機之間的連接關係如圖24所示。當然對於一個具體的變頻器應用系統來說,最終使用哪些非標配的選購件應由設計人員根據安裝場所的需求決定。

圖24 電抗器、濾波器與變頻器的連接關係

05變頻器的功能參數設置方法

1.功能參數設置的意義

變頻器是當今先進科技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核心控制技術是微電子技術。變頻器通常選用國際上檔次較高的16位或32位單片機做主控晶片,所以必須要有合理的硬體電路,以及性能優異的控製程序軟體。由於變頻器面對眾多需求各異的用戶,所以其程序設計時,某些程序語句的賦值是不確定的,要求用戶根據應用需求,從多個賦值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項目運行要求的給予確認。這就是變頻器應用時必須事先根據項目要求進行功能參數設置的緣由。例如,富士G11S變頻器的功能參數F01,其名稱是「頻率設定」,即由誰來決定變頻器運行的頻率。變頻器給出了0~11共12種選擇,根據設計和運行要求,選擇0~11中的一個數字,即選擇了變頻器輸出頻率變化的依據。這種對變頻器功能參數進行賦值選擇的過程,就是對變頻器功能參數的設置。

變頻器的功能參數很多,通常有上百個,甚至幾百個。為了調試和設置方便,有的變頻器將自己的參數分成幾個組,例如,基本功能參數組,輔助功能參數組,高級功能參數組等。每種變頻器的參數分組方法、分組數量、分組名稱各不相同。詳細情況可查閱產品說明書。表3是幾種低壓變頻器的功能參數代碼表。

表3 幾種變頻器功能參數代碼表

2.功能參數設置的方法

變頻器、電動機軟起動器以及各種數顯儀表,都是以單片機為核心控制單元的智能化設備,使用前均應對其功能參數進行設置,這已成為電子電氣技術人員的一項基本功。變頻器功能參數的設置,通常通過操作控制面板上的按鍵來完成。因此應對變頻器控制面板上的按鍵安排及其基本功能有所了解。圖25是創世變頻器面板上的按鍵及顯示屏排列示意圖,表4是面板上的按鍵名稱及功能說明。

圖25 創世變頻器面板按鍵及顯示屏排列圖

表4 圖25中按鍵名稱及功能說明

現以創世變頻器為例,介紹功能參數的設置方法。上電後變頻器進入運行監測模式並顯示頻率值,然後按以下步驟進行設置:

1)按一下功能鍵FUN,進入編程模式,顯示屏顯示功能碼P×××。

2)用上下鍵和移位鍵配合選擇所需設定的參數代碼號,例如P005,用確認鍵ENT確認後,顯示屏顯示內容由參數代碼號P005變為P005的參數值。

3)再用上下鍵和移位鍵三鍵配合修改參數值,修改完畢按確認鍵ENT鍵保存,顯示屏顯示下一個參數代碼號。

4)重複上述2)、3)兩項操作,直至將所有需要修改設置的參數設置完畢。

5)按功能鍵FUN返回運行監測模式。

參數設置工作結束。

對於型號各異的變頻器,參數設置的方法大同小異。一個基本思想是:首先按一下功能鍵(有的變頻器是按模式鍵或其他類似功能鍵,有的是按兩下或n下),使變頻器進入參數設置狀態,顯示屏上會顯示一個參數代碼;接著用上下鍵和移位鍵三個鍵配合修改,使顯示的參數代碼變成欲修改的代碼(這三個鍵在所有變頻器中都有配置),這時按確認鍵(所有變頻器都配置具有確認功能的按鍵),顯示內容變成欲修改代碼的參數值;然後用上下鍵和移位鍵三個鍵配合修改代碼的參數值;最後確認保存。如此反覆操作直至設置完全部參數,並返回運行狀態。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