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注意自己的寶寶在看到其他嬰兒時,會微笑、大笑,並且發出聲音?雖然,嬰兒並沒有形成「友誼」的概念,但顯然嬰兒喜歡與自己差不多大的嬰兒交往。「嗨寶寶」帶您揭開嬰兒間交往的秘密。★
嬰兒最初的「友誼」
雖然,嬰兒還不懂什麼是「友誼」,但明顯他們喜歡「同伴」,這是他們參與社會交往的最初形式。
研究發現:只有幾個月大的嬰兒,當看著「同伴」時會微笑、大笑,並且發出聲音。顯然,他對同伴的興趣比沒有生命的玩具更濃。
而且,相比注視鏡子中的自己,他們更願意注意其他嬰兒。大多數嬰兒直到17個月甚至到24個月,才會對鏡子中反射出的鼻子上的紅點做出反應,並試著用手去碰或擦自己的鼻子而不是鏡子中的鼻子。
相比不認識的同伴,嬰兒更喜歡自己熟悉的同伴。比如,對同卵雙胞胎的研究顯示,和不熟悉的嬰兒相比,雙胞胎對彼此表現出更積極的互動。
嬰兒到了9-12個月大的時候,他們會相互展示和接受玩具,特別是在彼此認識的情況下,他們會一起玩躲貓貓等社交性遊戲。這類遊戲是他們未來學會交換的基礎,因為他們要試著引發同伴的反應,並根據這些反應再進行反應。
「嗨寶寶」認為,有些嬰兒之所以長大後,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分享,變得很自私甚至與同伴發生衝突,很可能因為嬰兒期缺少這樣的社會交往環境。相反,在成人指導下,經常與同伴交換玩具的嬰兒,長大後會表現更好。
而到了14個月大時,相互熟悉的嬰兒有時會模仿彼此的行為。因此,讓嬰兒與有家庭教養環境良好的同齡嬰兒一起玩耍,有助於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嬰兒相互模仿學習
華盛頓大學發展心理學家邁爾佐夫及其同事的研究發現,嬰兒向其他能力更強嬰兒學習的能力會被保持,並且後來會被發揮到令人吃驚的程度。
有證據顯示,對早先看到的新異刺激,比如成人在嬰兒面前伸舌頭,甚至6個星期大的嬰兒也能夠表現出延遲模仿能力。
延遲模仿是指對一段時間之前出現的他人行為進行模仿,皮亞傑發現,延遲模仿第一出現時間大約在兒童一歲半時,但現在的證據顯示延遲模仿可能早於皮亞傑的時間。
有發展心理學家認為,年幼兒童具有模仿能力可能是天生的。因為研究發現大腦中有一組神經元似乎與天生的模仿能力有關。
鏡像神經元
不僅在一個人進行某個行為時會放電,而且當觀察到另一個人進行同樣行為時也會放電。
因此,「嗨寶寶」認為,父母或其他照料者就儘可能地創造嬰兒與他人共處的環境,選擇那些父母教養較高的同齡嬰兒作為玩伴更好。因為嬰兒間的互動不僅能讓他們學會新的行為、技巧、能力和社交,還重要的是可能影響他們未來的認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