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71年後,中國抗戰老兵最擔心的事是?

@ 2017-03-07

1937年8月15日,日軍對南京進行了首次空襲,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終戰詔書」的形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這段不可磨滅的全民族抗戰歷史,既是由無數個為了民族大義、國家救亡而誓死堅守、血戰到底的偉大犧牲拼接而成的,也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姓名、一張張生動的面龐連綴而成的。

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其中,參加閱兵的抗戰老兵方陣備受關注。在抗戰老兵方陣通過天安門廣場時,習近平總書記起身向老兵們揮手致敬!方陣中,有老兵一直保持著敬禮的姿勢,也有老兵忍不住抹著眼淚,那一幕,令無數國人動容。

「看到了抗戰勝利,看到了祖國強大,比起犧牲的戰友,我已經幸運了很多。」這是許多健在的抗戰老兵常說的話。如今,日本投降已整整71年,許多老兵仍在惦念著,「祖國強大了,再也不受小鬼子欺負了,我下去才對得起犧牲的戰友。」

今天,「黨派e家」頭條號特別推出團結報社「鏡頭中的抗戰老兵·團結行」活動中拍攝的系列抗戰老兵圖片。這是團結報記者劉洪歷經10個月,途徑12個省市30多個地區,行程58000公里,拍攝220位老兵的精華和縮影。謹以此告慰先烈,寬慰生者,緬懷歷史,啟迪未來!

註:系列圖片已經收錄在由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作序、民革中央原主席何魯麗題寫書名的《山河記憶——鏡頭中的抗戰老兵》攝影集中。2015年8月,團結報社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銘記與關愛——鏡頭中的抗戰老兵」圖片展,展覽展出了相關圖片。(記者 周福志 劉洪)

圖片順序不分先後。

鏡頭中的抗戰老兵——

史定坤參加了日軍投降簽字典

姓名:史定坤 出生年月:1925年11月

籍貫:河南省平頂山市 現居住地:河南省平頂山市

拍攝時間:2015年1月9日

參加主要戰役:河南會戰、滇緬會戰、湘西會戰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4年2月在河南寶豐縣被抓壯丁入伍,編入新六軍14師40團1營,曾參加多次對日作戰,如河南會戰、滇緬會戰、湘西會戰等等。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作為現場警衛在南京陸軍司令部(中央軍校大禮堂)參加了日軍投降簽字典禮。

曾德山到長沙接受日軍投降

姓名:曾德山 出生年月:1914年1月

籍 貫:湖南省常德市 現居住地:湖南省常德市

拍攝時間:2014年11月8日

參加主要戰役:第一、二次長沙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0年被抓壯丁入伍至第九戰區憲兵18團2營6連。曾參加過第一、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調入第99軍197師590團2營5連任軍需上士。1943年上半年參加鄂西會戰,下半年參加常德會戰。1945年日本投降後,奉命到長沙接受日軍投降。

陳潤鍾擊斃日軍小隊長

姓 名:陳潤鍾 出生年月:1914年10月

現居住地:天津市靜海縣 拍攝時間:2015年4月29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7年秋考入中央軍校特訓班,1940年畢業於黃埔16期,在陸軍23集團軍28軍52師154團任少尉排長。1942年在安徽宣城水東鎮與日軍多次激戰。1942年11月帶部隊在安徽廣德柏墊鎮與日軍作戰並擊斃駐守柏墊鎮日軍小隊長,1943年提為上尉連長。現住天津市靜海縣獨流鎮。1969年失去老伴,有四個子女均在農村,本人無生活來源,但兒女孝順,生活平靜,身體尚可。

周廣田與日軍在南京血戰

姓名:周廣田 出生年月:1917年9月

籍貫:湖南省常德市 現居住地:湖南省常德市

拍攝時間:2014年11月8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4年奔赴南京報名參軍並接受軍訓,後被編入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一團一營一連。1937年12月,任教導總隊軍士營一團二排排長,與日軍在南京古城展開了一場血戰。他帶領全排戰士決心要與光華門共存亡,與日軍血戰到底。後南京失守,周廣田隨部隊撤離南京。

鄭式蘊身上至今還留有彈片

姓名:鄭式蘊 出生年月:1921年7月

籍貫:安徽省黃山市 現居住地:安徽省黃山市

拍攝時間:2014年11月21日

參加主要戰役:浙贛會戰

主要經歷及現狀:畢業於黃埔15期4分校步科。鄭式蘊的家庭可以說是抗戰英雄之家。其大哥鄭式藻、二姐鄭若瑜均畢業於國民黨戰干團,分別犧性在抗日戰場,三哥鄭式藩畢業於黃埔15期4分校步科,同樣奔赴抗日戰場。1938年,18歲的鄭式蘊考入黃埔軍校第16期工科,1940年畢業後分到暫編35師工兵連任少尉排長,不久被調入捜索連當排長。鄭式蘊參加過浙贛會戰,在浙江金華、蘭溪、龍游長期與日軍作戰,曾被日軍地雷炸傷,左肩和左膝被日軍子彈擊傷,身上至今還留有彈片。現居住在黃山市歙縣鄭村。

劉光德、劉光堯兄弟齊上陣

姓名:劉光德(合照圖左) 出生年月:1924年7月

籍貫:湖南省瀏陽市 現居住地:湖南省瀏陽市

拍攝時間:2014年11月6日

參加主要戰役:長沙會戰、湘西會戰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3年加入第100軍19師輸送連,任上等兵。1944年到1945年參加長沙會戰、湘西會戰,一直到了芷江。1945年回家。

姓名:劉光堯(合照圖右) 出生年月:1926年8月

籍貫:湖南省瀏陽市 現居住地:湖南省瀏陽市

拍攝時間:2014年11月6日

參加主要戰役:長沙會戰、湘西會戰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4年加入第100軍19師司令部,任二等列兵,1944年到1945年參加長沙會戰、湘西會戰等。

註:劉光德、劉光堯為親兄弟。

劉桂英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姓名:劉桂英(女)出生年月:1920年

籍貫:湖南省長沙市 現居住地:安徽省合肥市

拍攝時間:2014年11月23日

參加主要戰役:緬甸抗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8年,劉桂英隨難民到衡陽入伍編入第5軍新 22師野戰醫院,成為一名護士兵。1942年3月,劉桂英隨中國遠征軍赴緬甸抗日。同年6月,遠征軍敗退野人山,劉桂英和同護士班的4名女兵一起穿越野人山,其他4名戰友接連死去,只有她一人歷經坎坷,從森森白骨中走出「綠色魔窟」。迄今為止,劉桂英是已知的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劉桂英和其他中國遠征軍倖存者一起,獲得了政府頒發的金質紀念勳章。現居住在合肥市中共省委大院,有退休金,女兒、孫輩都很孝順。

李仕安曾協助美軍飛虎隊

姓名:李仕安 出生年月:1911年8月

籍 貫: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現居住地:四川省成都市

拍攝時間:2015年5月13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 1935年考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成都分校。1939年冬,在凉山組織發起「凉山彝民抗日先鋒隊」,多次協助美軍飛虎隊穆倫上校等援救尋找與日軍作戰的失聯飛機和飛行員。1942年秋,調任川康邊防總指揮部任中校參謀,1944年春,調任寧西特區(現普格縣)任縣長,1947年春調任第24軍司令部任上校參謀。彝族,民革黨員。

李德生激於義憤 從軍報國

姓名:李德生 出生年月:1911年10月

籍 貫:河北省保定市 現居住地:安徽省合肥市

拍攝時間:2015年7月26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農戶出身,幼時家境殷實,曾讀過7年私塾。17歲時隨舅舅到東北學徒做工,後於1935年回到保定長途電話局工作。1937年抗戰爆發時,他激於義憤,從軍報國,並動員電話局員工一同投軍,集體被編入29軍交通處技工大隊,曾任上尉技師。同年,被派到貴州中央通訊學校軍官培訓班受訓。日本投降後,離開部隊到河南鄭州短暫從商,1947年返回老部隊,任第三綏靖區通訊部門少校參謀,1948年起義,被重新編入第三野戰軍34軍司令部。新中國成立後,到安徽參加治淮工程,1964年調到巢湖水泥廠直到離休。現離休,工資6000多元。

向心桂曾是第99軍通訊連士兵

姓名:向心桂(男) 出生年月:1912年12月

籍 貫:湖南省懷化市 現居住地:湖南省瀏陽市

拍攝時間:2014年11月6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曾是第99軍通訊連士兵,對於參軍時間只記得在湖南沅陵沙金灘鄉被抽丁入伍,具體入伍時間記不清,參加戰役名稱也回憶不清。目前老人耳朵有點聾,老伴健在,有一子,生活來源是新農社保和民革瀏陽市委會及地方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們的幫助。

彭世簪從士兵晉升為中校團長

姓名:彭世簪 出生年月:1913年7月

籍 貫:廣東省 現居住地:湖北省荊門市

拍攝時間:2015年5月8日

參加主要戰役:長沙會戰

主要經歷及現狀:原在印尼經商,1937年作為愛國青年回國抗戰,在廣州參軍進入軍正部第二補充兵團。曾參加過長沙會戰等多次對日戰役。抗戰期間,從一個士兵晉升為中校團長。現居住在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黃土坡勞改農場。

曹廷明曾任張自忠將軍警衛員

姓名:曹廷明 出生年月:1914年2月

籍 貫:重慶市沙坪壩區 現居住地:重慶市沙坪壩區

拍攝時間:2015年5月12日

參加主要戰役:台兒莊戰役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6年春入伍,編入西北軍29軍38師225團3營11連。1938年參加台兒莊戰役。1939年年初擔任張自忠將軍警衛員。1940年春張自忠將軍在湖北宜城縣與日軍戰鬥中犧牲後,曹廷明調至軍火庫守衛直至抗戰勝利。

胡成周抗戰期間多處負傷

姓名:胡成周 出生年月:1916年6月 籍貫:湖北省

現居住地:安徽省宣城市 拍攝時間:2014年10月26日

參加主要戰役:浙贛保衛戰、南昌會戰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6年在南京考入黃埔14期工科。1937年抗戰爆發,被編入預備第三師任排長。1937年11月在無錫和句容茅山地區與日軍多次作戰,參加過浙贛保衛戰。1940年參加南昌會戰。1943年去印度,參加了史迪威公路即印緬公路邊油管和導線的具體建設,曾任三戰區江南第二游擊區總部52師中校副團長。抗戰期間多處負傷,至今後腦上仍有舊傷。目前每月由政府相關部門發放補助及志願者資助生活;獨居,喜愛書法。

侯偉功用機關槍在側面阻擊日軍

姓 名:侯偉功 出生年月:1916年 籍貫:廣西壯族自治區

現居住地:貴州省貴陽市 拍攝時間:2015年3月2日

參加主要戰役:淞滬戰役、田家鎮保衛戰、武漢會戰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5年報考黃埔軍校6分校12期,畢業後分在第7軍24師機關槍連任排長。淞滬會戰前調入上海,駐防海邊。8月12日,日本海軍陸戰隊登陸,侯偉功帶領戰士用機關槍在側面阻擊日軍前進。曾參加過淞滬戰役、田家鎮保衛戰、武漢會戰等戰役。

孫恆之曾任機槍連連長

姓名:孫恆之 出生年月:1917年2月

現居住地:江蘇省溧陽市 拍攝時間:2015年4月22日

參加主要戰役: 蘭封會戰、武漢會戰、騰衝戰役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8年1月入伍,黃埔16期,曾任87師見習參謀,預備二師作戰參謀,機槍連連長,187旅軍械主任,參加過1938年5月蘭封會戰,1938年10月武漢會戰,1939年9月調往韓城守衛黃河,1944年參加了騰衝戰役。老人現住江蘇溧陽市天目湖鎮,每月享受民政優撫金。

周錫奎在山西多次打游擊戰

姓 名:周錫奎 出生年月:1917年12月 籍貫:山東省聊城市

現居住地:山西省太原市 拍攝時間:2015年1月13日

參加主要戰役:平型關戰役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7年3月,到山西大同進入第61軍72師217旅 434團1營當兵。1937年9月參加了平型關戰役中爭奪鷂子澗的對日作戰。八年抗戰中與日軍在山西一帶多次打游擊戰,曾歷任第61軍72師 217旅434團一營少尉書記、61軍工兵21團上尉軍需、閻錫山部工兵司令部少校軍需。新中國成立後,周錫奎參加了山西公學的集中學習,1949年9月分配到山西省農業廳任棉花技術推廣員,1950年後在山西鹽業公司、山西省商業廳、山西省食品公司等單位工作,1984年6月加入民革,1990年離休。

林士瀛被派往印度與日軍作戰

姓 名:林士瀛 出生年月:1918年8月

現居住地:浙江省杭州市 拍攝時間:2015年4月22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8年8月考入黃埔16期炮科,1940年8月分配到第10集團軍寧波防守司令部重迫擊炮連任少尉排長,1940年底調入194師582團任中尉排長。1941年—1942年在浙江地區與日軍多次作戰,1942年3月提為上尉連長,1942年下半年被派往印度與日軍作戰,1945年回國後編入新六軍105榴彈炮營仼少校連長,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起義,1951年8月轉業回到杭州。現每月有3400元退休金,老伴健在,老兩口現住杭州市金色年華老年公寓,兒女孝敬,晩年生活幸福。

李聖言參加過台兒莊戰役

姓名:李聖言 出生年月:1918年8月

現居住地:四川省成都市 拍攝時間:2015年5月13日

參加主要戰役:台兒莊戰役、禹王山戰鬥

主要經歷及現狀:曾任第95軍中校大隊長。參加過著名的台兒莊戰役和禹王山戰鬥,並在蘇北地區與日軍多次開展游擊戰。1936年入伍編入第25軍140師39團2營5連,1940年進入黃埔14期瑞金分校,1941年畢業後分配到稅警總團直到抗戰勝利。老伴已去世多年,有三個兒子,每月靠地方政府發放的600元補助金生活。

莫退因為抗戰改名「莫退」

姓名:莫退 出生年月:1919年

籍貫:湖南省常德市 現居住地:湖南省常德市

拍攝時間:2014年11月9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19年出生在湖南漢壽縣聶家橋鄉雷家坡村的一個農民家庭,族名莫善定。1937年入伍,在第一戰區司令官湯恩伯、衛立煌屬下的獨立工兵第三團第七營當了一名新兵,取名莫榮凱,有光榮凱旋之意。後又改名莫退,意為打仗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於是胸前番號上赫然寫著「莫退」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抗戰勝利以後,莫老解甲歸田,在農村務農。

楊良平曾任敢死隊隊長

姓名:楊良平 出生年月:1919年8月

現居住地:雲南省保山市 拍攝時間:2015年2月28日

參加主要戰役: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保山戰役、滇緬戰役、怒江戰鬥、松山戰鬥、密支那戰役、台兒莊戰役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5年8月加入國民革命軍71軍36師106團 307步兵連,1937年任排長,曾任國民革命軍36師副團長。參加過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保山戰役、滇緬戰役、怒江戰鬥、松山戰鬥、密支那戰役和台兒莊戰役。1944年8月1日擔任了松山戰役中由104人組成的敢死隊隊長。抗戰期間曾頭部受傷一次,身體七次受傷。

趙紹祥曾任機槍連上尉連長

姓 名:趙紹祥 出生年月:1919年

現居住地:江蘇省南京市 拍攝時間:2014年10月30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6年4月在山東兗州從軍,被編入第3路軍 20師任戰士。1937年8月,升任20師炮兵團運輸隊中士班長。1938年考入陝西漢中黃埔第一分校16期11總隊。1940年畢業回原部隊任第三集團軍學生營少尉排長,後調任第7軍暫編24師第二旅任上尉參謀,不久調任一團機槍連任上尉連長。1943年被調入河南與安徽太和縣交界的黃泛區挺進軍指揮部游擊縱隊參謀處任中校作戰課長。目前,老人雖無經濟來源但兒女孝順,居住在南京向陽養老院。

劉保羅嘴上縫了十幾針

姓名:劉保羅 出生年月:1919年

籍貫:江蘇省南京市 現居住地:安徽省宣城市

拍攝時間:2014年10月26日

參加主要戰役:南昌戰役、上高會戰、諸紹戰役、金蘭戰役、浙贛會戰等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7年12月12日南京淪陷時與家人逃往四川,途徑漢口,報考黃埔軍校,被錄取到第14期十總隊步科學習。1939年被分配到第三戰區第四十九軍(川軍)二十六師七十六團,先後任排長、連長、幹事等職。先後參加南昌戰役、上高會戰(上安和高安)、諸紹戰役(諸暨和紹興)、金蘭戰役(金華和蘭溪)、龍游戰役(龍游和衢州)和浙贛會戰等。在南昌戰役中多處中彈,嘴上縫了十幾針,開了兩次刀。傷愈重返部隊後被提為重機槍連連長。1941年參加上高會戰,1942年奉命調往浙江前線,與日寇展開拉鋸戰,先後參加浙贛會戰、龍衢會戰。現任宣城黃埔同學會會長、省黃埔同學會理事,居住在宣城市。老人說,打鬼子是我歷史上最光榮的一頁。

王安民參加收復騰衝戰役

姓名:王安民 出生年月:1920年5月

籍貫: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現居住地:貴州省凱里市 拍攝時間:2015年3月3日

參加主要戰役:強渡怒江戰役、唐習山、大塘子和馬面關等對日軍戰鬥以及滇西會戰和收復騰衝戰役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3年被抽丁當兵,編入中國遠征軍53軍116師37團3營7連1排2班任機槍裝彈手。1944年間參加了強渡怒江戰役,之後又參加了唐習山、大塘子和馬面關等對日軍戰鬥以及滇西會戰和收復騰衝戰役。

阮相廷參加過湘西會戰、雪峰山戰役等

姓名:阮相廷 出生年月:1920年6月

籍貫:安徽省宣城市 現居住地:安徽省蕪湖市

拍攝時間:2014年11月3日

參加主要戰役:湘西會戰、雪峰山戰役

主要經歷及現狀:黃埔分校18期7總隊2大隊步兵,1943年至1945年參加過湘西會戰、雪峰山戰役等。退休前是小學教師,每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目前身體狀況不錯。民革黨員,安徽省黃埔同學會理事,蕪湖市黃埔同學會會長,蕪湖市政協常委。

劉勇成遠赴緬甸、印度對日作戰

姓名:劉勇成 出生年月:1920年10月

籍貫:山東省菏澤市 現居住地:山西省太原市

拍攝時間:2015年1月13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0年7月就讀於甘肅蘭州西北大學英語系,在這裡接受了高等學歷文化和抗日救國等進步思想的教育。 1943年在當地參加抗日遠征軍,隨杜聿明第5軍遠赴緬甸、印度等地參加對日作戰,1945年日本投降後回國。

錢義范曾在警衛連任排長

姓 名:錢義范 出生年月:1921年

現居住地:江蘇省南京市 拍攝時間:2014年10月30日

參加主要戰役:浙贛會戰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9年入黃埔17期江西瑞金三分校,步科。1940年春節畢業,提前分發配至49軍服務,曾在警衛連任排長。參加過浙贛會戰,反攻寧波,守衛衢州城戰鬥。目前,老人住進南京市江寧區榮平康復中心。

吳漢榮戰後在閔江口與日軍對峙一年

姓名:吳漢榮 出生年月:1921年11月

現居住地:江蘇省溧陽市 拍攝時間:2015年4月22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9年,入伍分在第100軍80師239團,同年考入黃埔三分校16期步科,1941年提前畢業分到福建省南平補充兵訓練處任排長,1942年隨補訓處處長調往80師任連長,曾在福建閔江口與日軍作戰,戰後帶部隊在閔江口與日軍相互對峙一年。目前,老人住江蘇溧陽市戴埠鎮,有民政部門每月發放的優撫金。

朱洪兵參加密支那、那莫、芒坎戰役

姓 名:朱洪兵 出生年月:1921年2月

籍貫:湖南省瀏陽市 現居住地:湖南省瀏陽市

拍攝時間:2014年11月7日

參加主要戰役:密支那、那莫、芒坎戰役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9年冬就讀黃埔軍校第十八期特種兵化學兵科。1942年分配到軍政部學兵總隊重炮二團擔任排長。同年,至昆明乘飛機到印度(納木嘉)美國戰術學校印度分校軍訓一月,後參加密支那、那莫、芒坎戰役。現住湖南省瀏陽市永安鎮坪頭村。

黃衍華曾參加宜昌石牌保衛戰

姓名:黃衍華 出生年月:1921年3月

現居住地:湖北省宜昌市 拍攝時間:2015年5月9日

參加主要戰役:宜昌石牌保衛戰、雲南松山戰役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1年4月被征入第8軍103師308團3營7連1排3班,曾參加過宜昌石牌保衛戰、雲南松山戰役。1945年抗戰勝利後退役返鄉務農。土家族。現居住在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許本禎在美軍飛虎隊機場任警衛連連長

姓名:許本禎 出生年月:1921年10月

籍貫:雲南省保山市 現居住地:雲南省保山市

拍攝時間:2015年2月25日

參加主要戰役:滇西大反攻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2年8月加入第11集團軍6軍39師116團,曾任116團上尉幹事。1942年8月考入黃埔第19期短期班,1943年畢業,分配到11集團軍6軍39師116團205連任指導員,後調入美軍飛虎隊機場任機場警衛連連長。1943年6月至9月參加了滇西大反攻,出擊龍陵、芒市、騰衝及德宏日軍。1945年日軍投降後,復員回騰衝老家。

呂梅貞曾參加抗日宣傳隊

姓名:呂梅貞(女,94歲) 出生年月:1921年

籍貫:安徽省池州市 現居住地:安徽省馬鞍山市

拍攝時間:2015年7月18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母親回到安徽貴池。1938年入第50軍114師政治部組織的抗日宣傳隊從事抗日宣傳工作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抗日戰爭勝利後宣傳隊解散即回家相夫教子。

鍾崇鑫遺孀張淑英丈夫32歲陣亡在雨花台

姓名:張淑英 出生年月:1905年

籍貫:重慶市 拍攝時間:2015年5月12日

參加主要戰役:南京戰役

主要經歷及現狀:第71軍87師259旅中校參謀主任,1937年12月上旬,與日軍拚死作戰,12日上午,參戰的71軍87師的三個旅已傷亡殆盡,259旅旅長易安華、參謀主任鍾崇鑫及旅部和直屬部隊官兵全體陣亡在雨花台。其餘兩個旅分別在孝陵衛附近全部陣亡。鍾崇鑫烈士陣亡時年僅32歲。鍾崇鑫陣亡後丟下其妻張淑英女士,一直在尋找自己的丈夫。77年後的2014年,在重慶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的幫助和努力下,終於在台灣的國民黨抗戰將士名錄中查找到鍾崇鑫烈士的牌位,張淑英老人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親臨台灣烈士園見到了鍾崇鑫烈士的牌位,這個塵封了七十七年的愛終於有了結果。張淑英老人現已94歲,在重慶市渝中區獨自生活。

何紹清打完騰衝升為中士班長

姓名:何紹清 出生年月:1922年9月

籍貫:貴州省貴陽市 現居住地:貴州省貴陽市

拍攝時間:2015年3月2日

參加主要戰役:騰衝戰役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0年7月在貴陽抓丁到第8軍82師246團當兵,在長順扁擔山一帶剿匪一年多。1941年在安順麼鋪離開82師,又被抓到昆明進入第五軍第49師第147團團長第三營機槍三連一排當重機槍手。1944年9月參加騰衝戰役的後期戰役,在騰衝北門一帶打了一個多星期的騰衝戰役後,騰衝收復。攻打完騰衝升為中士班長。1945年日軍投降,不願打內戰離開了部隊。

吳榮凱參加收復南京並接受日軍繳械

姓 名:吳榮凱 出生年月:1922年11月

籍 貫:湖南省常德市 曾居住地:湖南省常德市

拍攝時間:2014年11月8日

參加主要戰役:長沙三次會戰、常德保衛戰、衡陽會戰、湘西會戰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9年畢業於湖南私立翰文中學,1941年9月參加第74軍軍醫處醫護培訓班;曾參加過長沙三次會戰、常德保衛戰、衡陽會戰、湘西會戰。1945年9月調任169團部軍械主任,參加收復南京並接受日軍繳械,1946年2月解甲還鄉。居住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白鶴山鄉,與過繼出去的小兒子生活在一起,老人的腰馱得比較厲害。就在記者拍照後不久的2014年12月9日離世。

黃啟春雙腿被屍水浸泡留下殘疾

姓名:黃啟春出生年月:1922年3月 籍貫:雲南省騰衝市

現居住地:雲南省騰衝市拍攝時間:2015年2月26日

參加主要戰役:騰衝戰役

主要經歷及現狀:滇西戰役前在家鄉當保長,1942年5月自願參軍,分配在預備二師5團9連3排,曾任上士文書。1944年曾參加潞江、北齋公房等地區的對日軍作戰,在參加收復騰衝戰役中,雙腿和右手被屍水浸泡導致皮膚大面積壞死留下殘疾。1944年10月,收復騰衝戰役後退伍回到家鄉務農。

盧雲成曾參加常德會戰

姓名:盧雲成 出生年月:1922年7月

現居住地:湖北省荊門市 拍攝時間:2015年5月8日

參加主要戰役:常德會戰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0年被抽為壯丁補第五戰區,在33集團軍馱馬隊服役。1943年被安排到37師110團迫擊炮連服役。1943年參加常德會戰,任務是策應常德會戰打當陽,他們團的任務是攻擊飛機場,任務完成後撤回遠安布防,戰後升任班長。1944年被派往33集團軍幹部訓練班學習,學習班在湖北竹山一帶,抗戰勝利後,到商丘學習,後干訓班又轉往徐州。老人有一兒四女,生活幸福。

石永固參加過長沙會戰和衡陽保衛戰

姓名:石永固 出生年月:1922年10月

籍貫:河南省永城市 現居住地:江蘇省南京市

拍攝時間:2014年10月30日

參加主要戰役: 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8年入伍,在第九戰區一兵團司令部繪圖室當文書,從事作戰地圖的繪製工作。1940年考入黃埔18期七總隊四大隊,1943年畢業後,分配到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辦公室任少尉副官。參加過長沙會戰和衡陽保衛戰。衡陽保衛戰後由於腿部受傷住院沒有歸隊。目前老人在志願者的資助下住進南京市向陽養老院。

向大祿參加松山戰役被評為模範士兵

姓 名:向大祿 出生年月:1923年9月

現居住地:湖北省宜昌市拍攝時間:2015年5月10日

參加主要戰役:崑山戰役、長沙二次會戰、松山戰役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8年4月被抓丁入伍當兵,後開小差逃走,沒到家又被抓丁到第99軍。1939年冬,參加崑山戰役,曾參加長沙二次會戰。在雲南參加松山戰役被評為模範士兵,在戰役中曾多次負傷,至今還有子彈在體內未取出。1951年部隊起義,返回老家。

譚子成前往湖北應城受降

姓名:譚子成 出生年月:1923年10月

籍貫:湖南省瀏陽市 現居住地:湖南省瀏陽市

拍攝時間:2014年11月7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2年2月自願加入第六戰區國民革命軍26集團軍75軍預備4師,任司令部參謀室上士文書。後調師直屬戰炮連任准尉特務長、軍部軍需處總務科任少尉軍需。1945年部隊調往四川省綦江縣,鞏固陪都防務。日軍投降時,部隊前往湖北應城受降,被派駐應城古城台看守倉庫。

李占瑞駕駛B25轟炸機空中作戰

姓名:李占瑞 出生年月:1923年12月

現居住地:河南省鄭州市 拍攝時間:2015年1月7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7年報考中央防空學校,在湖南嶽陽學習,隨後學校輾轉長沙、常德、桂林;1939年,考入中央空軍軍官學校27期;1942年,到巴基斯坦深造,駕駛B25轟炸機,編入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第一大隊三中隊,在印度、緬甸、泰國、寮國等國上空作戰,直至抗戰勝利,榮立二等功、三等功。1945年榮獲空軍三等勳章。1948年回到家鄉,在鄭州鐵路機務段做檢修工作直至退休。

季超鍔參加魯蘇戰區四次反掃蕩

姓 名:季超鍔 出生年月:1923年6月 籍貫:河南省鄭州市

現居住地:河南省鄭州市 拍攝時間:2015年1月7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38年7月考入西安黃埔第16期步科,1940年畢業分配至第51軍114師679團任排長。1941年11月至1942年4月,參加了魯蘇戰區四次反掃蕩與日軍作戰。1943年10月調任山東省軍正訓練團任區隊長。1944年11月調任重慶衛戍司令部任上尉參謀。1945年3月調軍事委員會幹訓團工兵大隊。

張炳芝滇西地區唯一健在的抗戰女兵

姓 名:張炳芝(女) 出生年月:1923年9月

現居住地:雲南省保山市 拍攝時間:2015年2月25日

參加主要戰役:松山、陰登山、大埡口戰役、滇西收復戰役

主要經歷及現狀:我國滇西地區唯一健在的抗戰女兵,騰衝縣文輝女子中學畢業,大理干訓班19期學員,第71軍28師政治部中尉宣傳幹事。1942年5月滇西騰衝淪陷,在界頭參加了干訓班,後去大理考入干訓團(編入黃埔19期),分配到71軍新28師政治部。參加過松山、陰登山、大埡口戰役及滇西收復戰役。抗戰勝利後,在騰衝任小學教師。

盧彩文在騰衝一帶收集日軍情報

姓名:盧彩文 出生年月:1924年12月

籍貫:雲南省保山市 現居住地:雲南省保山市

拍攝時間:2015年2月25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2年從黃埔軍校畢業後被編入第11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處二科騰衝第一情報組工作,曾任中尉副組長及中尉參謀,1943年至1945年8月間在騰衝、龍陵一帶收集日軍情報工作,1945年抗戰勝利後回家教書。目前,盧彩文老先生身體健康,有一子一女四世同堂,每月有2000多元退休工資,有醫保,老伴前兩年去世,目前和兒子生活在一起,住房環境寬敞,老人愛運動和書法繪畫,每天在書房寫字畫畫,生活美滿。

郭志高與日軍連續作戰13天

姓名:郭志高 出生年月:1925年5月

現居住地:湖南省瀏陽市 拍攝時間:2014年11月6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0年入伍在第74軍58師173團三營八連任戰士,後提為中士班長。1940年在湖北省公安縣與日軍連續作戰13天。日本投降後回家務農。現住瀏陽市普跡鄉。

李蓼源曾擔任閻錫山秘書

姓名:李蓼源 出生年月:1925年3月

籍貫:河南省周口市 現居住地:山西省太原市

拍攝時間:2015年1月12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 1937年,李蓼源在其父老友時仼蒙藏委員會副委員長陳樹人和山西省政府主席趙戴文的推薦下,來到了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任侍從秘書室少校秘書,跟隨閻錫山工作到抗戰勝利。新中國成立後,李蓼源先生曾任民革山西省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委,第七屆委員會主委,第八屆委員會名譽主委,民革八屆、九屆中央委員、常委,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務。

田金劉參加過保山戰役等

姓名:田金劉(男,89歲) 出生年月:1926年4月

現居住地:雲南省保山市

拍攝時間:2015年2月27日

參加主要戰役:保山戰役、騰衝戰役、埡口戰役、高黎貢山戰鬥主要經歷及現狀:1941年秋,年僅15歲的田金劉被抓丁入伍後編入滇軍,後被編入第二軍,訓練結束後又被編入六軍預備二師山炮營。在昆明訓練後被調上保山參戰,後連續參加了保山戰役、騰衝戰役、埡口戰役、高黎貢山戰鬥等滇西抗日戰鬥及收復騰衝戰役和埡口戰役等。

陶仙舟曾擔任陳誠衛士

姓名:陶仙舟 出生年月:1927年3月

籍 貫:河南省洛陽市 現居住地:河南省鄭州市

拍攝時間:2015年1月7日

參加主要戰役:豫西戰役、洛陽戰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2年在洛陽當兵,分配在第一戰區司令部特務團教導隊,1944年10月被調入一戰區司令陳誠衛士排任衛士至1946年10月。曾參加過豫西戰役,洛陽戰鬥。1949年1月隨部隊在天津起義,在解放軍第四野戰軍41軍123師牧醫所任所長,1957年轉業到地方工作,享受離休待遇。

陳友禮不讓上前線的娃娃兵

姓 名:陳友禮 出生年月:1931年4月

現居住地:貴州省貴陽市 拍攝時間:2015年3月2日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2年10歲時父母雙亡,一個人隨難民逃難到雲南,12歲時被第5軍200師一個馬夫收留幫助放馬,後在200師當了一個連長的勤務兵,1943年隨部隊去印度訓練了8個月後回到雲南,由於當時陳友禮是個十三四歲的娃娃兵,各種戰鬥都不讓他上前線,1945年抗戰勝利後部隊開往山東,1947年在徐州被俘。陳友禮居住在貴陽,有三個孩子,兩女一男。他目前與開出租為生的兒子生活在一起。

康定國戰爭中左胯部被彈片炸傷

姓名:康定國 出生年月: 1928年

籍貫:河南省鞏義市 現居住地:河南省洛陽市

拍攝時間:2015年1月11日

參加主要戰役:龍陵攻克戰

主要經歷及現狀:1940年入伍,在第71軍87師259團3營機槍3連任戰士,參加過龍陵攻克戰,在戰爭中左胯部被彈片炸傷。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