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同齡溫總退休近4年,她卻還在一線
撰文|松海
人大校友圈中流傳有這麼一句話:「現在要努力,為了孩子將來讀隔壁。」
又有一個笑話說,人大附中的老師告誡學生:「現在不努力,將來只能去隔壁。」
人大是中國最好的高校之一了,但人大附中在中學裡的江湖地位,更勝人大。執掌人大附中近20年的劉彭芝,是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傳奇。
17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為4位新聘任的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頒發了聘書,其中就有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在一水兒的深色西裝中,她桃紅色的外套分外顯眼。
七年前,同樣是在紫光閣,劉彭芝也從時任總理溫家寶手中接過了一張聘書,當時聘書上的燙金大字是「國務院參事」。
參事和館員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對不少小夥伴來說,這兩個頭銜有些陌生和神秘。
天安門廣場東南角的荷蘭使館舊址幽雅清凈、建築古樸,這裡就是國務院參事室和中央文史館的所在地。參事室與共和國同齡,是政府決策的智力支持機構,選聘參事最重要的條件是其本人的專業知識和資政能力,首聘年齡必須在55周歲到65周歲之間。按照證書發放的順序,每個人都有唯一編號。參事們的建言獻策可直達總理,有時上午剛寫完,下午就出現在總理案頭。溫家寶總理還曾鼓勵他們說實話、道真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中央文史館館員同樣直接由總理聘任,受聘者都是飽學之士、社會名流和專家學者。章士釗、陳寅恪、葉聖陶、啟功等名儒巨擘都曾受聘,館員名單星光熠熠。
當年頒發聘書的溫家寶總理已經退休近4年,而與溫總幾乎同齡的劉彭芝卻還奮戰在一線工作崗位上。
自打1965年拿著數學課本走上講台,劉彭芝就再也沒離開過校園。1997年,劉彭芝成為人大附中的第九任校長,五天之後,她就喊出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創世界名校」的口號。
1999年,人大附中引進了第一位博士老師。請博士來教中學生,有這個必要嗎?這個舉動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劉彭芝卻把提高教師學歷,當做創建世界一流學校的重要戰略行動:「真正決定一個民族素質高低的首先是基礎教育。在中國,博士進入中小學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現在看來,劉彭芝的決策極具遠見。如今,人大附中的博士、博士後教師數量達到了30多人。
在任近20年,劉彭芝整頓校園、打造名師,走訪芬蘭、新加坡、英國,帶回先進的教學經驗,與世界名校結為友好學校,嘗試課程改革……《光明日報》曾評論說,在劉彭芝的帶領下,人大附中把我國中學教育帶上了國際競爭舞台。
性格果敢的劉彭芝,總是用極其開明的態度對待學生,網上也流傳著不少她的爆笑語錄,以及和學生的自拍照。劉校長總是鼓勵學生遵從自己的稟賦和興趣,而不是用學習成績一刀切。為了挽救一位有暴力傾向的行為偏差生,劉彭芝特意為他編了一個班:一名特級教師擔任班主任,一位心理學博士生擔任副班主任。
2015年,她在學校開學典禮上說,人大附中絕不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人大附中要培養有愛國情懷、英雄情懷、悲憫情懷的人,要培養有血性、有靈性、有理性、有詩性的人,要培養有本事、有擔當的人。從人附中走出來的人,要堂堂正正,浩浩蕩蕩。
如此格局,如此氣魄,如此膽識,足見劉校長的不同尋常。
劉彭芝每天的工作時間幾乎都在16個小時以上,沒有假日,不分晝夜。雖然早已過了退休年齡,但因為深受老師和學生們的愛戴,她被全校教職工高票推選繼續擔任校長。
最牛中學和最牛校長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悉。胡錦濤、習近平等領導人都曾親自考察人大附中。2008年教師節,溫總理稱她為「來自基層的真正懂教育的專家」。
劉彭芝不僅是校長,還是教育家,她不僅著眼於人大附中,也關心著整個中國的教育事業,尤其是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早在2009年受聘國務院參事之前,她曾多次參加總理主持的教育座談會,提出鼓勵社會資金流向教育、在政策和資金上支持高中課程改革、進一步發揮優質學校的作用、對智力超群兒童實施特殊教育等建議。
在教育行業,幾乎沒有人比劉彭芝背景更深厚、更了解中國教育的問題癥結和解決方向。她曾引用陶行知的話,說自己「人生為一大事來」,這件大事就是她心心念念一輩子的教育事業。如今,擔任國務院參事和文史館館員的劉彭芝,在新的平台上,有機會為教育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純分享國際動態新聞,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最新資訊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資訊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