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漁期里的豆子們都快憋壞了吧,吃不到鮮魚又嘴饞海鮮的小傢伙們該怎麼解決口腹之慾呢?
答案就是:吃貝類海鮮啦!因為市面上大多數貝類海鮮是近海養殖噠~
【如果是野生貝類反倒謹慎進食,因為野生貝類體內往往重金屬富集,並含有海藻毒素】
說干就干,小編這就去市場上買。exm?到了市場後才發現,看著名目繁多、花里胡哨的各種殼,根本無從下嘴嘛!
寶寶實在分不清啊! 所以,小編決定好好求教,為廣大豆子們呈現一篇科普文,究竟該如何分辨這些貝類小妖精! 蛤 ge,第二聲 花蛤
橢扇型殼,外部殼身自然生長出漂亮花紋,花紋類似寫意潑墨畫。每個蛤的花紋和大小都不一樣哦。
在菜市場挑花蛤的時候,花蛤會伸出兩條「腿」滋水。
它在告訴你:「快滾!勞資還活著,別想打勞資主意!」這你能忍!?買走燉了! 油蛤
比花蛤的個頭大,殼身修長,殼質光滑,花紋細密有規律。
看起來像泛著一層油光,所以叫「油」蛤。
油蛤是花蛤的大兄弟,又名芒果螺。不過哪個豆友能告訴我它和芒果有毛錢關係? 文蛤
殼厚,與花蛤相比更偏三角形,圖案里的色塊更明顯。
有的地方也稱它為蛤蜊(li,第二聲,簡直顛覆了我的認知)。
當朋友問你點什麼下酒菜時,你微微一笑,來一盤炒隔離吧,此時朋友看你的表情一定是這樣的
鳥蛤
沒毛的毛蚶(後面告訴你毛蚶啥樣) 外形如果分辨不出來的話,看內里的肉肉就知道了蚶掰開是血肉模糊的,而鳥蛤裡面是白色的,細長的,自帶銷魂彎曲的小舌頭。
其實就是我們常吃的鳥貝。
在你買它的時候甚至就長這樣
蜆 xian,第三聲 河蜆
中等大小,殼面圖案是排列有序的弧形線條。 蜆子有黑殼黃殼之分,黃殼,殼內顯紫色者,艾瑪,帝王色,上品! 大黃蜆
可理解為大號的河蜆,不過顏色更均勻,呈現淡黃色。
看看這大舌頭,看看這水管子,看看這起皮的老殼,看的我口水都流粗來惹... 蚶 han,第一聲 血蚶
多條肋的圓鼓鼓的扇形殼。有多鼓呢?
舉起來從側面看,兩個小屁股攢成一個愛心形狀。
掰開以後,殼的內側有「齒」。
食蚶的時候,總想到那句話: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毛蚶
黑不溜秋一溜腿毛,殼略顯腎型。 血蚶殼白,毛蚶殼黑。這樣就容易區分了吧。 魁蚶
跟毛蚶類似,小如花爬電線一溜腿毛帶閃電。 為啥叫「魁」?因為它的個頭大,有多大呢?
跟人巴掌差不多... 記不住的話姑且叫它大號的毛蚶吧。 蟶 cheng,第一聲 蟶子
長條狀殼,殼色淺,花紋呈環狀,最中心有塊白色。
在貝類中擁有這樣獨特的外形,想不記住它都難。
一頭兩條美腿,另一頭一個肉腳。叫蟶子小人兒仙的旁友們,讓我看見你們的雙手~
大竹蟶
竹蟶分為兩種,大竹蟶和長竹蟶。
顧名思義,大竹蟶大,長竹蟶長,豆小果辨別竹蟶種類忙......此時發現中文是多麼的偉大!
下圖是長竹蟶的樣子。
長竹蟶
還是分不清?來個形象的圖比喻一下好了。 這是大竹蟶。
這是長竹蟶
蟶子和竹蟶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從外觀上看,蟶子土黃色,扁長方形,外殼粗糙,厚重。竹蟶基本成圓杆型,細長,殼薄,光滑。這殼有多薄呢?
據說竹蟶得吸著吃不能掰著吃,一掰就BOOM~豆子們可自行嘗試掰炸的感覺。
沒有烹制過的還是不要輕易嘗試,做做笨笨的大蟶子就好了。
看了小編的介紹,豆子們分清貝類大家族的這些成員了嗎?
以後再也不用「望貝興嘆」了。
趕緊去市場上買回新鮮的食材,學習如何烹制它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