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明朝是繼唐朝以後,又一個漢族建立的多民族的統一王朝。在這一時期,後世往往把太祖、成祖時期,甚至是在英宗土木堡之變以前將近百年的統治時間劃分為明朝的盛世時期,之後,明朝就逐漸衰落了,進入史學家通常所說的中衰期。
那麼,明朝真的在此時就衰落了嗎?
大家知道,明朝時期的萬曆年間,是一個後世史學家爭論的時期,有人說,萬曆時期,為明朝滅亡灑下了種子,還有人說,萬曆時期,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工商業十分繁榮,是中國最後一個盛世時期。
現在,我們就來用西方人的視角和記錄來說明一下萬曆年間吧。
歷史教科書中就有記載,萬曆年間,西班牙葡萄牙人開始進行大航海貿易,當時,它們為了運輸中國的商品,如絲綢、瓷器,開始偷渡,即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後來,明政府被迫承認現實,開放了海禁,在澳門、廣州等地與其西洋各國進行貿易。
但並不是說,此時的明朝和清朝後期一樣,是被迫開放,在這時,就有一個小插曲。
很多人認為英國是在1840年才開始侵略中國的,有人說,應該說是英國向中國輸送鴉片開始,可是,是不是還可以定義為,您依然認為是清朝時期?其實,早在明朝中後期,英國就曾經嘗試過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而且作戰地點也和後世有些吻合。
哪裡呢?虎門。
當時的英國人,領著三艘船(這個時候不能叫軍艦),帶著大炮就打進來了。起初,他們攻下了虎門,搶了咱們三十門大炮。當然,目的和後世一樣,貿易。
無論是此時的英國,還是二百年後,甚至在今天,英國人都是依靠貿易生活的。在這一方面,英國人和日本人相仿,如果斷絕了對外貿易,它們自己就會垮掉。
當然了,當時的明朝,不像後世,一天三彙報,自己就解決了。當時的廣東水師,集合了一個小艦隊,然後發炮射箭搞火攻(後來的清朝還效仿過,結果慘敗)。英國人哪裡見過這個陣仗,敗了。然後道歉,不光把大炮還回來了,還賠了2800兩銀子。
這是在萬曆年間,其實,就是到了後來的崇禎晚期,外國傳教士來到中國,發現很多人穿著絲綢,個個食物富足,街道乾淨整潔,不像當時的西歐國家,把大便直接往馬路上倒。
如果覺得沒有什麼感覺的話,咱們對比一下,清朝時期,康熙至乾隆年間,被稱為康乾盛世。可是,真的是名副其實的盛世嗎?
還得藉助外國人的記載。
根據馬戛爾尼在乾隆年間帶團出訪中國時,就曾說道,我們到了天津、大沽口,人們爭相前來歡迎我們,其實應該是好奇,他們衣衫襤褸,多是粗衣布衫,不像馬可·波羅說的那樣。清朝政府給了我們很多給養,有些雞鴨存放時間長,變質了,於是我們扔進河裡,人們卻是爭相前往河中哄搶。
這就是所謂的盛世。
當然,不能一桿子打死,可能在這三朝一百多年間,確實有著可圈可點的成就,但是,就生活水平來看,明朝晚期比清朝盛世時期還要好。
那麼,為什麼清朝在康熙乾隆時期被稱為盛世呢?其實,還是當時士大夫眼光思維不會與時俱進。當時的康熙至乾隆朝,政府年收入達到了8000萬兩,人民有飯吃,有衣穿,國家內部安定,這就是盛世啊。
不過你想想,清朝時期,人口相對以前增加了一倍,達到了2億多,到了後期,達到了4億。而國家收入、財富積累和明朝前期差不多,而且國際上白銀的購買力也在悄然下降,只是閉關鎖國的清政府不知道。
當然,也有人翻案,說是時代造成的,人口那麼多,又延續了明朝的海禁,並進一步升華成為閉關鎖國,當然百姓窮了。
有著這種思想的人,我懷疑是不是生活在現代,你想想,現在的中國,十四億的人口,可是為什麼我們的生活水平在逐漸提高呢?和四十年前相比,是不是天翻地覆?
還有,難道閉關鎖國不是你自己弄的,是人逼你的?就連被世人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也只短暫的解除了海禁,在位大部分年間,依然是閉關鎖國。
在世界聯繫日益密切的今天,清朝的教訓值得我們深思,明朝是否真的是中國歷史上最無作為的王朝,也值得探究。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