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伊凡之俄羅斯史上第一位沙皇、統一俄羅斯

@ 2016-08-19

伊凡·瓦西里耶維奇出生於1530年8月25日,是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與其第二任葉琳娜·格林斯卡婭之子,又被稱為伊凡四世。登基之後,伊凡四世便著手於血腥鎮壓地方割據勢力,建立中央集權。1547年,伊凡四世實行獨裁統治,建立沙皇專制政體,並被加冕為沙皇。這是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之後,他對俄羅斯進行改革,統一俄羅斯,建立了俄羅斯帝國。他被後人尊稱為伊凡雷帝、伊凡大帝或恐怖的伊凡。

1533年12月4日,伊凡的父親瓦西里三世在莫斯科病逝,他於同年即位,當時他只有三歲。由於年幼即位,母親暫時代替他攝政。雖然其父瓦西里三世為俄羅斯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但當時俄羅斯政治局面依然非常混亂。大貴族們橫徵暴斂,各集團更是激烈爭權和傾軋,謀殺和陰謀陷害絡繹不絕。其母葉蓮娜更是為了鞏固伊凡四世的王位,廢除攝政會議,獨攬大權,還逼死伊凡的兩個兄弟。1538年,葉蓮娜被政敵毒死。此時,伊凡八歲。

*伊凡四世

這都對伊凡四世性格產生了深刻影響。他從小就成為了一個意志堅強和冷酷,激動,殘忍,無情的人。他喜愛折磨小動物並看著其殘忍地死去。在他13歲的時候,就讓狗咬死反對他的世襲大領主。葉蓮娜死後,其兄格林斯基擊敗政敵,繼續控制了朝政。1547年,伊凡正式加冕為沙皇,此時他17歲。同年,格林斯基在一次大火災引起的民變中被打死。

開始執政後,他著手於中央集權,對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法律、財政、軍隊、宗教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他於1549年建立重臣會議,編纂新法典。其軍事改革更是奠定了俄國正規軍的基礎,使俄羅斯走向強大。

軍事改革的基本內容是完善軍事指揮體系,限制按門第選任軍官的制度,建立常備軍,整頓俄國地方部隊的勤務和調整俄國邊境守備與屯紮勤務。他建立了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支比較正規的,定期支付薪水的職業化軍隊。到了1550年,沙皇已經擁有一支3000人組成的,使用皮肖火繩槍和滑膛槍的斯特爾茨部隊。

這些斯特爾茨部隊身穿俄羅斯傳統的,衣擺長達腳踝的卡夫坦制服,頭戴斯拉夫人傳統的科爾帕克圓錐帽,腳穿馬靴。他們配備早期火繩槍和軍刀,並使用斧刃呈新月狀的長柄斧頭作為副武器。那是15世紀到17世紀在東歐平原很流行的一種破甲長斧。士兵隨身攜帶火藥,都具備當場製作火槍彈藥的技能。

這些斯特爾茨步兵使用火槍技藝爐火純青,槍法精準。1557年,西歐的旅行者還曾記錄了這樣一件趣事。他曾目睹大約500名斯特爾茨士兵的操練,士兵們以50人或100人為標準劃分成幾個單位,在指揮官的引導下以冰牆為目標進軍,在大約相距60碼的時候停下來舉槍射擊冰牆,沒放幾輪槍就把冰牆完全摧毀了。

斯特爾茨士兵的補貼相當豐厚,普通士兵每年可以領到超過2000磅的燕麥,黑麥,裸麥,麵包和羊肉。高級的軍官們可以從800畝到1350畝不等的土地里抽取津貼。這在當時是一項非常高的支出,而且與貴族騎兵們的收入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是因為,比起貴族徵召的部隊,斯特爾茨常備軍更容易調動,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在伊凡統治末期,斯特爾茨部隊的規模擴大到12000人。到了其後代,這支部隊規模更是超過兩萬。

伊凡還大力建造十六世紀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火炮,並相應地建立了一個新的軍種——炮兵。經過數年經營,俄軍已經擁有數量龐大的火炮,成為歐洲強軍之一。俄軍每次發動大型戰役,都會出動至少上百門的大炮。中世紀時期建造的高大城牆,已經無法擋住俄軍大炮的轟擊。另外,伊凡四世還下令鑄造重達數噸的重炮,每個炮彈的重量更是達到上百公斤。

俄軍的這批火炮不但威力巨大,而且服役壽命超長。每門大炮的服役年齡長達數十年,個別火炮竟然在十七世紀時仍能使用。這不僅是因為當時的火炮結構簡單,粗大笨重,不易損壞,而且因為在伊凡的改革下,俄羅斯的火炮鑄造工藝和金屬鍛造已達到一定水準。

*重40噸,刻有伊凡

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後,伊凡雷帝開始著手他父親沒完成的事業——統一俄羅斯。其父瓦西里三世在位的時候,俄羅斯的領土已經成功地繼續得到擴張。俄羅斯多次擊敗立陶宛,把大片領土,包括斯摩棱斯克和普斯科夫等要地併入俄羅斯版圖。到瓦西里三世去世時,俄羅斯西部邊界的雛形已經初步形成了。

伊凡雷帝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了東面,而在東面他所要面對的強大敵人就是喀山汗國。喀山汗國是15世紀中葉,在伏爾加河中游的封建國家。原為蒙古帝國下轄的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的屬地,於1438年獨立出來。

喀山汗國與俄羅斯為鄰,經常與俄羅斯發生衝突,一直都是俄羅斯的心腹大患。1487年,莫斯科公國占領喀山,扶植了以穆罕默德·阿明為首的傀儡政府,使得汗國成為俄國的屬地。但到了1504年,阿明擺脫了俄國的控制。1516年,阿明死後,喀山汗國絕嗣。接著,克里米亞格來王朝和莫斯科公國的瓦西里三世輪流強加自己的人選於喀山。

1521年,喀山汗國同克里木汗國和諾蓋汗國結盟,起兵包圍了莫斯科。但他們不敢對俄國人的這個都城發起進攻,而是迫使俄軍指揮官做出交納年貢的諾言。之後,他們便攜帶大批俘虜撤退了。1523年,他們又企圖入侵俄國,但在奧卡河畔被以大炮武裝起來的莫斯科公國軍隊阻止了。

當伊凡四世還未成年時,俄羅斯與喀山汗國的邊界衝突就有增無減。1552年,已經親政六年的伊凡四世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喀山汗國,徹底將其征服,把喀山併入俄國領土。

喀山汗國的喀山城位於陡峭的高山之上,周圍有河流、湖泊,城邊還有堅固的護城木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城內守軍達6.5萬餘人,勇敢剽悍。因此,俄軍之前的兩次喀山遠征均以失敗告終。

伊凡四世認真總結了前兩次遠征的經驗和教訓,發現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就在於缺少突破喀山城牆的有效手段。同時,他們前兩次攻城均在冬春兩季進行,天寒地凍,既不利於實施圍攻作戰,也不利於在喀山附近隱蔽集結攻城的火炮。因此,伊凡四世除了增大遠征軍中攻城炮兵的比重,著重改善和加強攻城作戰的技術裝備外,還在俄羅斯通往喀山的道路上建造了斯維雅什斯克要塞。此外,為了勝利攻克喀山,伊凡四世決定秘密進行大規模的地下爆破。俄軍預先準備了大量的火藥桶,並製造了50個高達13米的攻城活動炮塔。

1552年初,沙俄遠征軍準備就緒,伊凡四世於6月16日親率遠征軍出發。8月23日,15萬人的沙俄遠征軍攜帶150門火炮對喀山城形成包圍之勢。當時,喀山汗亞季加爾的軍隊約有6.5萬人,100門火炮。亞季加爾企圖在3萬餘人的野戰部隊和同盟軍的支援下,依託堅固的城防設施防守。

戰爭初期,喀山守城部隊就以1.5萬人的兵力向俄軍主動實施反擊,其同盟軍更是從後方對俄軍進行襲擊。另一方面,俄軍面對喀山堅固的城防工事,束手無策,在開戰後的一個多月來,依然無法攻破喀山城。但這都在伊凡的計劃里。

*恐怖的伊凡

從8月23日開始,喀山軍民就已經清楚地看到:俄軍在城邊架設重型火炮,猛烈轟擊城牆;在城牆外挖掘戰壕,並在戰壕內配置伏兵,利用各種武器向城中開火併不時發起衝鋒;在高高的活動炮塔上,沙俄軍隊的火炮居高臨下,轟擊城內的街區及其軍民。所有這一切,雖然對喀山城帶來了一定的損失和人員傷亡,但並不足以瓦解喀山城的防禦。

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些情景都是伊凡設置的一個陷阱。就在地面兵力、火力猛烈攻城的同時,俄軍正在炮火的掩護下,一面用連綿不斷的塹壕、板牆和裝滿土的筐籃將喀山城團團圍住,一面夜以繼日地在喀山城牆之下開掘深洞。他們在挖好的深洞之中,填滿大量的火藥桶。只要伊凡四世一聲令下,喀山城牆頃刻間就會土崩瓦解。

1552年10月2日,勝券在握的伊凡四世先是向喀山守城軍民勸降,遭到拒絕之後,即下令實施爆破。突然間,地動山搖,喀山城的城門、城牆和供水系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之後,俄軍從城牆的7個缺口同時沖入城內。喀山城抵擋不住俄軍的進攻,很快就陷落了。稱霸百年的喀山汗國滅亡。喀山併入了俄羅斯版圖

征服喀山是俄羅斯歷史上的轉折點。在戰略上,改變了俄羅斯強敵環伺的惡劣地緣政治局面,在東面打開了一個缺口,並除去了俄羅斯東進的最大障礙,改變了俄羅斯人與蒙古韃靼人的力量對比。喀山汗國被滅掉之後,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和克里木汗國也相繼併入俄羅斯。俄羅斯東面邊界的雛形已經建立了起來。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