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飛行員超日本15倍令其難以招架 美派一部隊增援

@ 2016-08-19

有這樣一個問題曾在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那就是,人海戰術是高明戰術的還是無奈之舉?筆者對此有一點拙見,那就是,人力資源優勢,或者是兵員數量優勢,本身就是一個國家軍事力量優勢的體現,擁有這種優勢而不去使用,是不是太愚蠢?當年反法同盟使用優勢兵力在滑鐵盧一戰擊潰拿破崙的時候,也沒人說英國人勝之不武。二戰太平洋戰場中後期,無論是奪島戰役還是海空大戰,巨大部分時間美軍都是依仗絕對優勢兵力,火力將日軍擊敗,最終又依靠強大的科技優勢,用兩枚原子彈結束了血腥的戰爭,此時也沒人說美國欺負日本人,用人海優勢取得勝利。所以,鬥爭是殘酷的,任何優勢都要發揮到極限去壓縮對手的空間才是正確的戰略戰術。

根據2012年的數據,中國空軍3200架作戰飛機,約15000名戰鬥飛行員,經過四年時間的換裝,退役和補充,況且換裝的很多三代半先進戰機都是雙座,需要2名飛行員,按照一架飛機對應三名飛行員的標準(一名現役,一名部隊培訓,一名航校培訓),飛行員總數應該略有上升但是基本維持15000名左右的數量。而日本方面,以不到300架數量的F-2和F-15計算,日軍一線作戰飛行員總數應該在1000人左右。這種十五比一的差距不是幾件武器裝備能彌補的了的。所以面對中國空軍和海航採取的車輪戰術,日本已經深感難以招架。

按照訓練慣例,每天都有數量不詳的中國蘇-30,殲-11B等戰機掛彈升空飛往東海海區訓練,這種時候日本航空自衛隊肯定是要派出F-15J戰鬥機抵近跟蹤,偵察一番。國家之間這種行為無可厚非,但是問題就在於,中國起飛一架飛機,日本就出動2架飛機,中國起飛一次,日本就出動一次。面對平均中國機齡不到十年的新銳對手,機體壽命接近30年的F-15J的確是吃不消,頻頻爆出飛行中掉零件的新聞,也真是難為日本飛行員了。一個人對中國半個航空團(一個航空團24架),想必每次剛剛落地就接到起飛的命令,內心也是崩潰的。

老舊的F-15J已經難堪大用,但是還是不得不用,從美國預定的F-35戰鬥機依然遙遙無期。

近日,美國空軍將部署在本土的專業空軍假想敵部隊:侵略者部隊,從阿拉斯加和內華達空軍基地緊急調動到日本,目的就是為了讓日軍飛行員保持良好的技戰術水平,不能因為中國無休止的車輪戰術把寶貴的飛行時數浪費在毫無營養的起飛,轉圈,降落過程中。

圖為侵略者部隊的飛行員和該部隊的臂章

我們都知道飛行員要保持良好的技戰術水平需要經常進行戰術科目的訓練,在經年累月的24小時不間斷的枯燥的起飛攔截過程中,日軍飛行員被我軍折磨的已經沒有多少精力去搞戰術訓練,如果美國不幫一把,估計用不了多久,日本的航空自衛隊恐怕連戰術動作都要忘記了。不過,中國有的是年輕力壯的飛行員去搞車輪戰術,而且不耽誤部隊進行戰術訓練,目前我軍飛行員年平均飛行時數達到了200小時以上,而日本只有120小時左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