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時的胎記一般就這三種,一種代表什麼人種,另外2種代表什麼

@ 2016-08-19

每個寶寶都是降臨人間的天使,可是有些寶寶出後時,皮膚上卻有不同顏色的斑塊:紅色、淡咖啡色、青綠色、黑色……這些斑塊俗稱胎記。父母因此會非常地糾結和擔心:這些色斑今後是否會消退?何時消退?是否需要治療? 如何治療?

青記:又稱蒙古斑。多見於新生兒的臀部,大小不一。

原因——黑色素細胞增多所致

青記形成的原因是先天性真皮層的黑色素細胞增多,由於黑色素細胞分泌的黑色素顆粒過多或皮膚的黑色素顆粒分布不均勻,導致局部出現較正常膚色加深的斑點、斑塊。

診斷——呈灰青色或藍色

青記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但以腰骶部及臀部多見。因黑色素顆粒位於較深部位,在光線的Tyndall(丁達爾)效應下,呈特殊性的灰青色或藍色。

治療——一般無需治療

隨著寶寶的成長,蒙古斑色澤可逐漸轉淡或消失。青記對身體一般沒有危害,可不做特殊治療。

咖啡牛奶斑:有的新生兒皮膚上有不同大小的淡棕色斑,類似咖啡牛奶色,故稱為咖啡牛奶斑。

原因——腦神經細胞發育異常所致

咖啡牛奶斑的形成原因是由於胚胎神經嵴細胞即腦神經細胞在發育的增殖、移行與分化等過程中的異常所致,可引起腦功能受累,同時在皮膚上有其特徵。約半數病例有家族史。

發現這類斑塊時,家長要仔細檢查一下色斑的數量,如果多就要引起注意。因為這很可能是一種稱為神經纖維瘤的疾病。該病是神經皮膚綜合徵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系遺傳性的神經系統疾患同時伴有皮膚異常的疾病。

診斷——淡棕色、卵圓形色斑,6個以上

新生兒常見的表現是皮膚上的牛奶咖啡斑,淡棕色,呈卵圓形,邊緣清。如有6個以上,且每一個直徑〉0.5cm,即可診斷本病。隨著年齡的增大,皮斑數量與大小均有增加趨勢。新生兒期很少見有顱內或外周神經腫瘤,隨著年齡的增大可出現腦內或皮膚上的神經纖維瘤,全部病例中約20%智力下降或出現驚厥。

治療——仔細辨別,區別對待

咖啡牛奶斑若僅出現少數幾個,一般無不良影響;但若出現6個以上,且每個斑直徑均大於1.5cm時,則並發神經纖維瘤病的幾率顯著增加。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同時侵犯皮膚與神經系統的遺傳性疾病,並可能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不可不慎,必要時應手術切除!單純的咖啡牛奶斑可不必治療,若影響美觀,可採用雷射治療。一般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有部分患兒症狀逐漸消失。

血管瘤:新生兒最常見的胎記類型。血管瘤好發於頭面頸部,其次是四肢和軀幹。多數在皮膚上顯而易見,也可發生在任何臟器。發生率在新生兒是1.1~2.6%,其中30%~40%出生時即可見。

原因——血管內皮細胞增殖活躍或先天性血管畸形

血管瘤分兩類,一種為真性血管瘤——系血管內皮細胞增殖活躍所致;另一種為假性血管瘤——系先天性血管畸形所致,某些呈腫瘤樣生長。

血管瘤多數在新生兒期出現,2~3個月後進入增生期,瘤體迅速增大,8個月~1歲左右進入穩定期,以後逐漸消退。消退率可以達到98%。半數在5歲內完全消退。一般認為單純的血管畸形病變很少有自然退化的。目前醫學上應用病理組織免疫生化細胞標誌D34、F8來輔助區分內皮細胞增殖性血管瘤與血管畸形這兩類不同性質的血管瘤。

實際上,臨床上某些血管瘤是以上兩種類型的混合體。一般認為新生兒期就出現的血管瘤,絕大多數屬於真性血管瘤,可自然消退。

診斷治療——分為橙紅色斑、葡萄酒色斑、草莓狀血管瘤

下面將最常見的幾種血管瘤介紹如下:

橙紅色斑:淡紅或橙紅色,可不用處理

呈淡紅素點或橙紅色的斑塊,生後即有。不高出皮面,輕壓即退,放開後又恢復紅色。血管瘤的直徑約為1~4cm,最多見於前額的中央、眉間、上眼瞼的內側、枕後近髮際處,其次鼻周和骶部也較常見。幾乎在生後幾個月內至1歲半時消失,極少數可以留下斑跡,一般不用處理或治療。

葡萄酒色斑:暗紅色,可雷射處理

出生時就出現一種暗紅色斑塊,呈葡萄酒色樣,可終身不退。其表面光滑,界限不清,形狀不規則,局部壓迫時褪色,大多顯露於顏面、頸部或其他部位。以後很少再擴張或消失。如果不在暴露的部位,可以不做處理。但如在面部,會影響容貌。近年來應用氬雷射治療淺表的血管疾病,療效尚可。如果位於臉部的三叉神經分布範圍內的病變,應引起注意,有時可能發生神經皮膚綜合徵。

草莓狀血管瘤:草莓狀,可自行消退

新生兒胎記中最常見的一種。一般在皮膚的表皮和真皮層內,因極似草莓而得名。其典型的特點是草莓色,突出於皮膚表面,呈不規則狀。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多見於面部、頭皮、肩部和頸部,往往出生時未見異常,在生後數周皮膚上出現紅色的小點,逐漸長成米粒大小,以後可繼續擴大,並與周圍新增的小紅點融合成較大的圓形或橢圓形的鮮紅或紫紅色的團塊。按其自然進展過程,很少有併發症,因此,不必急於治療,僅需定期觀察和耐心等待。在生後4~8個月時生長最快,大多可以長到2~4cm直徑左右,以後趨於靜止階段,並開始慢慢消退,一般在2~3歲消退,5~6歲時消失,皮膚上可以留下灰白的斑。

更多實用小文請關注微信訂閱號「元元媽」獲取

中耳炎還是外耳道濕疹?一個動作搞定

當媽的都矯情,若孩子沒有這個習慣,就不要用安撫奶嘴

如果你養孩子養累了,請看完這張圖,然後再繼續前行

孩子眉頭中間、鼻樑掛青筋,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超全整理」思維訓練,哪套教材強?

無論孩子多大,如果不會做這幾個動作,請抓緊就醫!

這幾個問題沒搞懂前,請先不要給寶寶刷牙

老人抱孩子最容易犯的錯誤,趕緊記下來告訴他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