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CBR250RR VS. 山葉YZF-R3 VS. 川崎NINJA300

@ 2016-08-17

如果你是有一定資歷的騎手,一定會記得曾經異常火炮的小排氣量街跑車時代:二衝程跑車如山葉TZR125、TZR250,本田NSR125、NSR250,鈴木RGV250,川崎KR-1S,阿普利亞RS250等飛揚跋扈、喧囂一時,直列四缸四衝程跑車CBR250RR、FZR250RR、GSX-R250、ZXR-250等氣焰囂張,仗恃偏激的高轉速大功率叱吒風雲……

21世紀起,小排氣量街跑車日趨式微,到後來市場愈發溫吞平淡、波瀾不驚,基本上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寥寥幾款老車在勉力支撐,如本田VTR250、川崎NINJA250R等。前後對比,熱鬧與冷清恍若隔世,實在令人無法不發出嘆息!

幸好,物極必反、風水輪流轉的老道理顛撲不破。新千年的第二個10年起,小排氣量街跑車市場又發生了令人驚喜的變化,單缸、雙缸聯袂出擊:在單缸方面,推出的全新車型包括山葉YZF-R125、本田CBR250R和CBR300R等,KTM更是強勢出擊,RC125、200、390等3位生龍活虎的單缸「皮小子」強勢登台。在雙缸方面同樣充滿活力,全新車型有山葉YZF-R25、YZF-R3,川崎新一代「忍者寶貝」 NINJA300等,傳聞已久的本田CBR250RR則在2016年7月揭開神秘面紗!

眾所周知,2011年本田推出的全新單缸輕型跑車CBR250R,以及隨後推出的CBR300R,由於整體實力不如競爭對手,因此與直列雙缸NINJA300和YZF-R3較量起來差了一截。為此,本田在2015年東京摩展「輕量級超級運動」概念車的基礎上,推出了號稱「完全控制」的直列雙缸跑車CBR250RR,與競爭對手再決雌雄!

本田、川崎、山葉直列雙缸輕型跑車的實力如何?

動力裝置

實力的增強,首先體現在動力裝置上。NINJA300搭載的是直列雙缸,排氣量為296cc,比上一代NINJA250R增加了47mm;全新的DFI電子燃油噴射系統取代了之前的京濱CVK30化油器,在提升了燃油經濟性的同時降低了排放。脫胎換骨之後,這顆直列雙缸的動力得到明顯提升,最大功率擴大到29 kW/11000rpm,最大扭矩則達到了27Nm/10000rpm,分別比NINJA250R高出了5kW和5Nm。與之匹配的F.C.C.離合器讓動力輸出更加給力,這種離合器安裝了滑動凸輪,提供相當於滑動式離合器的功能,當高速降檔產生迴轉扭矩時,滑動凸輪會減少離合器輪轂和操作板上的夾緊力,從而緩解後輪跳動。因此,騎手可以放心大膽地高速沖向彎道時,在臨近彎口時再直接降檔,無須擔心高速降檔時後輪跳動。F.C.C.離合器還安裝了輔助凸輪,這其實是個伺服裝置,允許降低離合器彈簧的數量和強度,騎手捏握離合器杆時可以省力20%,操作起來感覺很輕巧。

YZF-R3的發動機更加先進,直列雙缸採用了偏離式結構,即氣缸的中心偏向於排氣口。這種特殊的結構,讓燃燒階段活塞下壓力和連杆反作用力的合力,方向不再是側向而是向下,從而減輕了對氣缸壁的衝擊,籍此降低了摩擦損失。為了提高動力響應,YZF-R3安裝了超級跑車式的鋁合金鍛造活塞,比常規工藝的鑄造活塞輕了10%,同時強度更大,能在長時間高轉速的苛刻條件下穩定工作。這顆發動機還安裝了滲碳連杆,更輕、更堅固,有效支持高轉速動力輸出。就峰值動力而言,YZF-R3超過了NINJA300,最大功率達到30.9kW/10750rpm,最大扭矩則為29.6Nm/9000rpm。

與之前的CBR250R相比,CBR250RR雖然只多了一個「R」,但是戰鬥力全面提升,單缸發動機已被全新研發的直列雙缸取代!這顆DOHC8氣門直列雙缸排氣量為249.7cc,採用了62.0 x 41.4 mm的短衝程設計,轉速紅線高達14000rpm,比川崎、山葉還偏激,榨取高轉速嗜血性能的野心昭然若揭!儘管本田尚未公布CBR250RR的動力性能,但作為寄予厚望的本田新一代輕型跑車,絕對不會是徒有其表。而且,對應於川崎和山葉的300cc級直列雙缸,本田還將推出CBR350RR來參與較量,因此在動力性能方面完全不用擔心,極有可能超越同級別競爭對手!

發動機型式

缸徑衝程

排氣量

最大功率

最大扭矩

CBR250RR

液冷,DOHC 8氣門,直列雙缸

62.0 x 41.4 mm

249.7cc

未公布

未公布

YZF-R3

液冷,DOHC 8氣門,直列雙缸

68.0×44.1 mm

321cc

30.9kW/10750rpm

29.6Nm/9000 rpm

NINJA300

液冷,DOHC 8氣門,直列雙缸

62.0x49.0mm

296cc

29kW/11000rpm

27Nm/10000rpm

智能程度

為了讓「忍者寶貝」的排放滿足新的標準,NINJA300放棄了化油器,改用上DFI電子燃油噴射系統供油。YZF-R3同樣如此。而全新面世的CBR250RR則更加先進,採用的是時髦的電子油門,當騎手擰動油門把手時,不再通過鋼絲繩拉動閥門,而是由ECU綜合油門把手開度、轉速、檔位等信息,再將指令發送給伺服電機,由其操縱扼流閥開啟角度,從而獲得供應高效、準確的油氣混合物,實現各種情況下的充分燃燒和爽快油門響應。

電子油門的好處不啻於此。基於電子油門,CBR250RR實現了舒適、運動、運動+等3種駕駛模式,從而提高了對各種路況的最佳適應能力。

顯而易見,就智能化程度而言,已經推出的CBR250RR及即將推出的CBR350RR是最先進的,實現了動力智能化掌控。不過值得商榷的是,對於排氣量250cc和350cc直列雙缸,配置駕駛模式是否過於「小題大做」?最重要的是,這些智能化裝置都不會是免費午餐,勢必顯著提高售價,這倒過來又直接影響了CBR250RR、CBR350RR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對於本田小雙缸跑車的高度智能化,業界並非一味叫好,而是見仁見智。

運動底盤

YZF-R3採用了新設計的鋼管鑽石型車架,車架主管口徑為35mm,同時通過4個安裝基座,把直列雙缸作為強化單元緊固到車架內,其中3個基座為剛性,另一個為橡膠基座,目的是減少發動機的震動,以改善乘騎舒適。底盤幾何設置同樣兼顧運動和日常行駛,1380mm的軸距比較緊湊,拖曳距是95mm,後傾角則為25.5度。左右側的後擺臂則採用了不對稱結構,材質為衝壓鋼,實現了重量、強度和剛性之間的平衡,且採用了573mm的長擺臂,占到軸距的42%,以優化後輪牽引。懸掛系統則比較常規,前端安裝的是正立式前叉,而不是超級跑車必備的倒立式前叉,這應該是出於價格競爭力的考慮。作為補償,前叉內管直徑達到41mm,這是同級別中最粗的前叉。剎車系統足夠駕馭並列雙缸動力,前輪安裝了大直徑的280mm浮動盤+2活塞卡鉗,後輪剎車則是220mm單盤+單活塞卡鉗,同時標配了防抱死制動系統。

與上一代NINJA250R相比,新的NINJA300底盤相應做了改進,組成鑽石型車架的高拉力鋼管剛性增加了150%,因而轉向更準確、響應更迅捷。同時,對應於提升的動力,川崎工程師略微延長了NINJA300的軸距,後傾角和拖曳距也稍有增加,增強了直線疾馳的穩定性。前輪則裝配了37 mm正立式前叉,兼顧高速飛馳和日常駕駛;後輪安裝了底部連接式Uni-Trak單筒減震器,行程132 mm,具有5節預載調節功能。制動系統方面,NINJA300的前後輪分別安裝了290 mm和220mm剎車盤,都配上了2活塞卡鉗,滿足常規需要綽綽有餘。

CBR250RR同樣採用了全新研發的鋼管車架,匹配的鋁合金後擺臂採用了鷗翼型,這與上個世紀90年代直列四缸風雲跑車CBR250RRMC22相似。在懸掛系統方面,CBR250RR沒有配置傳言中的奧林斯,不過規格仍然超過了山葉和川崎,前端武裝的是昭和37mm倒立式前叉,沒有調節功能;後部則是Pro-Link單筒減震器,提供5階預載調節功能。制動系統比較強勁,前後分別採用了310mm單盤和 240mm單盤,各自匹配2活塞卡鉗和單活塞卡鉗,可以選裝防抱死制動系統。

車架型式

後傾角/拖曳距

軸距

懸掛系統

制動系統

CBR250RR

鑽石型鋼管車架

1389 mm

(前)37mm倒立式前叉;(後)Pro-Link單筒減震器

(前)310mm單盤+2活塞卡鉗;(後)240 mm單盤+單活塞卡鉗

YZF-R3

鑽石型鋼管車架

25°/95mm

1380mm

(前)41mm正立式前叉,行程130 mm;(後)單筒減震器,行程125 mm

(前):298mm單盤+2活塞卡鉗;(後)220 mm單盤+單活塞卡鉗

NINJA300

鋼管鑽石型車架

27°/93 mm

1405mm

(前)37 mm正立式前叉,行程120 mm;(後):底部連接式Uni-Trak單筒減震器,行程132 mm

(前)290mm單盤+2活塞卡鉗;(後)220mm 單盤+2活塞卡鉗

奔跑性能

NINJA300在動力顯著增長的同時,將整備質量控制在172kg,僅比NINJA250R多了3kg,因此中低轉速勁頭強於上一代「忍者寶貝」。當轉速3000rpm時,直列雙缸已經能夠輸出相當的動力;當速度達到100km/h時,轉速還不到7000 rpm,而NINJA250R則達到9000rpm。同時,這顆直列雙缸保持了以往的跑車特性,轉速飆升很快,而且轉速越高越興奮,特別是在9000-12000 rpm之間,NINJA300狼性畢現,在排氣管嘹亮的嘶吼中動力傾瀉而出!據測試,當速度達到120km/h時,NINJA300仍留有很強的加速能力;如果直線路段足夠長,當騎手全部擰開油門時,極速可以達到180km/h。

YZF-R3的曲軸動力超過NINJA300,但這只是廠家公布的數據。接上測功儀,數據顯示,這顆直列雙缸的確不是吃素的——扣除傳動損失,後輪獲得的最大功率仍有27.9kW,比NINJA300多了2kW以上,尾輪扭矩同樣超過了川崎。YZF-R3的動力裝置既有中低轉速的韌性,又有高轉速的激情,再加上不到169kg的濕重,實現了出色的奔跑性能。據測試,YZF-R3起步加速至100km/h只需5.1秒,比NINJA300少了半秒鐘;如果直線公路足夠長,將油門擰到底的話,YZF-R3可以飆出185km/h的極速,確實令人不敢小覷!

2016年7月下旬最新發布的CBR250RR,預計要到第三季度以後才有可能開始銷售,因此我們尚無法測試實際奔跑能力。不過,本田已經放出話來,這顆直列雙缸的動力性能超越同級別競爭對手,再加上電子油門配置了加速位置傳感器,以及154kg的乾重,加速性能應該不會讓人失望。至於排氣量更大的CBR350RR,那得在2017年之後才有可能接觸,奔跑能力顯然會再上一級台階!

造型風格

現在的騎手都很挑剔,對於「駿馬」是既重性能又要外表。川崎上一代「忍者寶貝」NINJA250R雖然性能不俗,但是造型外觀顯得老氣,新一代NINJA300有效提升這一形象,煥發出勃勃青春活力。而且,除了標準版NINJA300之外,川崎還提供高性能版NINJA300 PERFORMANCE,為騎手創造更加獨特的感覺,如裝備了Leo Vince輕量化排氣管,在強化賽車觀感的同時,仍然滿足噪音排放標準;鼓包式風擋動感十足,在提高空氣動力性能的同時可降低風壓;后座被尾罩取代,單人坐墊讓騎手產生強烈的跑車感覺。

在造型風格方面,YZF-R3繼承了R家族的颯爽英姿:頭罩內的雙頭燈,輻射出冷冽寒光;雙頭燈之間的中央進氣口,保障了高速時有足量冷空氣灌入;側導流罩構成的大V字母和高揚輕薄的尾罩,勾勒出強烈的質量前移造型,顯得精力充沛、動感十足;多功能儀錶盤提供模擬指針轉速表、數字顯示速度表、檔位顯示器、燃油表、水溫計,以及時間、油耗、短途里程等信息,而且配置了超級跑車才有的換擋警示燈,在達到相應轉速時就會亮起,提醒騎手及時換擋。

CBR250RR的造型更加犀利,前低後高的攻擊造型、見稜見角的銳利輪廓,再配上金黃色的倒立式前叉,顯得咄咄逼人、動感十足!扁平的LED前燈很有杜卡迪超跑潘尼加爾的味道,輻射出冷冽的殺氣。讓人有些彆扭的是尾部的雙排氣管,這不僅與整車幹練精悍的調子不很匹配,而且給人譁眾取寵的感覺。

除了最新推出的CBR250RR和即將推出的CBR350RR之外,坊間已經多次傳出消息,即鈴木正在暗中研發全新的輕型跑車,很可能也是相同定位的250-300cc直列雙缸跑車,預計今年鈴木會確定這一消息的真實性。遙想當年,日本四大金剛的直列四缸250cc輕型跑車斗得天昏地暗,本田CBR250RR、鈴木GSX-R250、川崎ZXR-250、山葉FZR250RR各逞英豪。或許現在,歷史的一幕將會再次重演,新時期的直列雙缸撕逼大戰即將點燃戰火!

也許,還真有雙缸的CBR300RR出現呢!至於四缸,怕是絕唱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