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時,寶寶很小,孕媽媽幾乎感受不到,寶寶對孕媽媽身體的影響也很小。
隨著寶寶不斷長大,媽媽的腸、胃、膀胱、脊椎也要隨著寶寶的成長進行一定的改變。特別是子宮,隨著孩子的發育,從一個拳頭大小變成一個西瓜大小,甚至更大!
寶寶9個月的時候,媽媽的子宮增大,對下腔經脈的壓迫導致了血液不流暢,下肢及腳部變得浮腫,一按就會出現個肉窩窩。如果媽媽比較瘦,以及平時愛仰臥,壓迫到了靜脈,會使回心血量及心臟血液輸出量變少,出現低血壓,頭暈、心慌、無力等症狀。
從懷孕的整個過程來看,越到孕後期,孕媽媽就越感到難受,所以說,母愛真的是很偉大的!
那麼,孕媽媽在生產之後,要如何恢復被瘋狂擴張的肚皮?
在產後,孕媽媽最要注意的就是使內臟復位。非常關鍵的一環,就是要記得捆綁腹帶!除了睡覺時,每天早晨起床、午飯前和晚飯前都要用收腹帶才能使體形迅速恢復,預防胃下垂和懼冷症。材料要用棉布或麻布,不要太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產後就經常坐起或走動。也會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造成鬆垮的子宮收縮不良,引起子宮下垂,造成其他的婦女病。
而原本就是內臟下垂的體型者,也可以趁坐月子的時候,勤綁腹帶來改善。產後收腹最怕捆裹太緊,特別是寬大笨重的腹帶和紗布繃帶類,最容易捆裹太緊,不僅不舒適,還會影響血液循環,壓迫胃腸和內臟,使用這類腹帶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