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裝備技術上有兩大技術難題都和航空母艦的作戰有關,而這兩大技術又都分不開電磁脈衝壓力系統,他們就是「電磁彈射器」和「路基電磁軌道炮」,這 兩種技術一個可以讓航母大大提高作戰效率,而另一個若實現在艦艇上的俄小型化模式,將使得航母群的區域防空和進攻產生非常大的優勢。
而讓一直處於世界先進的西方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大技術同時都被中國攻克了。
近地軌道衛星上的電磁炮對地表打擊示意圖
先說電磁彈射技術,這項技術是航母作戰的最強補助也可以說是一種助推器,是航空母艦上的一種艦載機起飛裝置,已由美國最新下水的(2013年10月11日)福特號航母首先裝備。
與傳統的蒸汽式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具有容積小、對艦上輔助系統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輕、運行和維護費用低廉的好處。是未來航空母艦的核心技術之一。
現階段電磁炮發射需要巨大的電流供能,容易造成過載燒毀線路
電磁彈射系統可以每45秒彈射一架飛機,比蒸汽彈射系統的速度快25%。此外,由於電磁彈射系統不產生蒸汽,因此是彈射無人駕駛飛機和其他電動飛行器的最佳選擇。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電磁彈射技術專家馬偉明曾經公開對外宣稱: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電磁彈射技術專家馬偉明曾經公開對外宣稱,「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電磁彈射器當然不是問題」,其實中國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公開過口徑為90毫米的四體磁極的電磁原型炮,瞬間能源有成熟的20兆焦和100兆焦輸出級別的器件。
科幻作品中的電磁脈衝
在電磁軌道炮上,近日國內外媒體紛紛關注,據英國報道,中國包頭市西北方的一個裝甲設備與火炮測試中心有兩門個頭巨大的火炮,分別長約80英尺(約合24米)和110英尺(約合33米)。
這兩門火炮被固定在一個混凝土基座上。這個混凝土基座曾於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期間現身,當時衛星圖像首次捕捉到了這兩門火炮的身影。阿斯特里姆公司提供的圖像證實,這兩門火炮2013年7月仍在原處。
科幻作品中的太空軌道電磁炮轟擊城市示意圖
筆者認為,中國也同時具備研製電磁炮的能力:
筆者認為,中國也同時具備研製電磁炮的能力,我國是稀土永磁體生產大國,高磁強度稀土永磁體研究水平較好,但工程實際開發工作較少。
在電磁彈射器和電磁武器運用方面,我國採用跟蹤研究體制,同時依靠大量的技術和人力投入很快能夠趕上美國等西方國家。
其次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個研製電磁技術的國家,英國俄羅斯等國家都沒有研究出來,這導致西方的眼紅和高度關注也是必然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
電磁軌道炮」既不需要火藥,也不需炸藥。與現有的飛彈防禦系統相比,軌道炮具有以更低廉的代價擊毀天空中更多敵方飛彈的潛力。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27日發表題為《對美國超級炮的首次審視》的文章稱。
遊戲作品中的電磁炮打擊示意圖
警報聲響徹某絕密海軍設施內的混凝土掩體。那裡,美國軍方的工程師們準備驗證一種幾乎沒有辦法防禦的武器。這是一種戰場流星,其所擁有的威力有朝一日將改變軍事戰略,並使美國走在不斷進步的俄羅斯和中國武器的前面。
作為一種未來武器,電磁軌道炮曾出現在一些西方大片中,其超強的威力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如今,這一幻想武器,即將成真,因為自詡掌握世界上最先進電磁武器的美國,正在緊鑼密鼓對這種武器進行秘密實驗。
根據美國的試驗數據,電磁軌道炮可以達到音速的7倍,可以裝備在各種平台上代替原有的火炮打擊目標,不但打擊效果精準而且所需花費更低,可能僅為330美元,而電磁炮彈的價值大概為15000~25000美元,僅僅是一枚飛彈價格的1/20~1/60。
美軍電磁炮擊穿多層裝甲
但不僅是價格相對低廉,而且電磁炮還有很多優於常規炮彈的地方,比如當電磁炮的彈丸初速達到5千米/秒時,可以攔截速度在4馬赫以下的空中目標。
包括各種戰機、偵察機、巡航飛彈、超音速反艦飛彈和無人機等,而普通彈丸要想攔截3~4馬赫的飛彈,射速就必須要超過10000發/分鐘才能湊效。
如果要對戰略飛彈進行中段和末段攔截,則電磁炮彈丸的初速就必須達到5000~7000米/秒,這樣才能在發射高度與速度上有效摧毀來襲彈道飛彈;而要用於攻擊在軌運行的衛星。
則電磁炮彈丸的初速就必須達到6000~10000米/秒,就能直接攻擊高度在300~1000千米的低軌道衛星。目前美軍進行試驗顯示,其已經做 到了10000米/秒,這個速度用來進行彈道飛彈中段和末段攔截以及攻擊低軌道衛星已經夠用,因此美軍首先使用部署電磁炮也就順理成章了。
美軍現階段用於實驗的電磁炮原型炮
除了上述屬於航天航空方面應用之外,電磁軌道炮還可用於反艦、反裝甲和對地攻擊。比如用於反艦時,不但射程可數倍於艦載大口徑火炮,美軍現在試驗就能超過200公里。
這個數字和大部分反艦飛彈差不多,而且衝擊力還是火炮的5倍,很多艦艇根本經受不住其致命一擊。在用於反裝甲時,由於其初速高衝擊力大,即使是一門小口徑的電磁軌道炮,其穿甲威力也輕鬆超過如今俄羅斯制式的125毫米的坦克炮。
美軍現階段用於實驗的電磁跑原型炮
瞬間就能讓一輛疾駛的坦克被打個透心涼,任何裝甲防護可能均無濟於事。在用於對地攻擊時,幾乎可以不考慮提前量,隨瞄隨打,而巨大的衝擊力可將目標打得四分五裂,周邊一定範圍內不會留下任何有生力量。
由上述事例可知,電磁軌道炮的威力巨大,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型殺傷力量。可最關鍵的是,美軍發展電磁軌道炮,主要是用來對中國和俄羅斯執行「第三次抵消戰略」。
也就是通過部署所需的電磁軌道炮,讓中國和俄羅斯如今大量生產部署的對準美國的陸基洲際彈道飛彈、火車機動洲際彈道飛彈和潛射彈道飛彈全部作廢。
讓兩國投入數百上千億巨資發展的核反擊系統完全失效,從而讓美國重新獲得新的戰略優勢,並由此顛覆世界傳統的核平衡。這種欲置他人於不利而自己卻能獲得巨大好處的想法。
實際上就是美國既有霸權思維的再現,更是其決心遏制中俄兩國的一種冷戰思維。所以,中俄兩國也絕不會坐視美國一家獨大,而且兩國也有技術有能力有資金研發這種武器。
科幻作品中的軌道電磁炮
據悉,在研發電磁軌道炮時,中國有兩項技術功不可沒,一是海軍專家馬偉明院士團隊發明的「強迫儲能裝置」,二是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發的「大面積雙面高溫超導薄膜」。
前者為中國研發電磁軌道炮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保證,可以使電磁軌道炮擁有所需的強大電容量,還能再45秒內再次蓄積第二次發射所需的電容量。
後者就是電磁軌道炮上關鍵的加速裝置中的核心器件。這兩者的結合,促成了中國電磁軌道炮的誕生,也使其所使用的技術絲毫不落後於國外已開發國家。美國能做到的,中國的電磁軌道炮一樣毫無問題!
電磁炮供能所需的模塊
由此來看,美國想憑藉率先裝備電磁軌道炮領先一步,占領新軍事革命的制高點,廢掉中俄兩國的「武功」,看來是一廂情願了。
不過,從如今美國積極發展這項技術的動態來看,其用心是險惡的,雖然中國可能並不落後,但也要努力再上層樓,力爭不晚於美國裝備這種超現代武器,從而在愈來愈多的中美對峙中,不會因為美國的軍事技術優勢而被繼續戰略訛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