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臭臭」的語言你聽懂了嗎?

@ 2016-08-15

自寶寶出生那刻起,「拉臭臭」就是寶寶每天的任務,觀察寶寶的臭臭也是媽媽們每天的功課。你可別小瞧了寶寶的便便,它可是個聰明的「健康指示器」,在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媽媽們千萬要仔細聆聽這「臭臭的語言」。下面來一起學習下臭臭語言吧。

臭臭語言之健康便便系列:

墨綠色的胎便

胎便是寶寶來到世界上大概6-12個小時後拉出的第一坨便便,即便他什麼都不吃,也會排出沒有臭味、狀態粘稠、顏色近墨綠色的胎便。這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東西,並且很難洗凈,有經驗的老人會告訴孩子的父母,頭幾天一定要包紙尿褲而不是尿布~

黃綠色的過渡期便便

所謂過渡期便便,其實也就是便便在過渡時期所呈現的性狀,一般寶寶在吃奶後2-3天之後開始進入這一階段。這種在「成熟」與「未成熟」之間的便便往往呈黃綠色。

母乳寶寶金黃色的軟糊便

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纖維素——低聚糖,因此大部分寶寶的便便都不會有硬硬的情形,也不會有明顯臭味,呈金黃色;一般母乳喂養的寶寶的「金黃便」帶有少許酸味且沒有泡沫。大便的頻次也不固定,少則2-4次,多則5-8次,但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解便次數會逐漸減少。相較於食用配方粉的寶寶,母乳喂養寶大便較稀,次數較多,這都是正常現象。只要寶寶精神及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加正常,就不要擔憂。

配方奶寶寶土黃色的硬膏便

用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大便較少,通常會幹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或者也可想像成牙膏。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每天排便1-2次是比較正常的頻次。

添加輔食後 似成人的便便

寶寶6個月大之後,媽媽們就會為他/她逐漸添加輔食,以適應成人後的食物。此時寶寶的便便性狀也會慢慢接近成人,開始變得顏色較暗,比花生醬略稠一些。這是便便在告訴你寶寶長大了哦。

二、臭臭語言之生病系列:

除了以上那些「正常的便便」之外,有一些便便的性狀是在向我們警惕寶寶的健康狀況:

酸味泡沫便

這樣的便便格外偏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帶有明顯的酸味。如果是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則是食物中澱粉類過多所致,如對米糊中的糖類不消化所引起。

臭雞蛋便

我們都知道,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因此如果寶寶的便便讓你聞起來很像個臭雞蛋,則明顯是寶寶的蛋白質攝入過量,或對蛋白質消化不良。此時爸媽應注意是否配奶濃度過高,進食是否過量。如已給孩子添加蛋黃、魚肉等輔食,則可考慮適量減少添加此類輔食。

油性大便

糞便呈淡黃色,像油一樣發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樣可以滑動。這表示食物中脂肪過多,需要適當增加糖分或暫時改服低脂奶等。

出現上述情形的便便,媽媽們要留心觀察,如果持續不改善就要去醫院化驗大便哦!

三、臭臭語言之便秘系列

不管便便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它都會跑出來跟媽媽們說兩句,好讓你知道寶寶的哭鬧是因為什麼。可如果有幾天它突然躲著不出來,是不是也會急壞媽媽們呢。

這種現象出現在喝配方奶粉的寶寶中機率比較大。目前市面上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質,多由酪蛋白與乳清蛋白按照一定配比組成,而酪蛋白很容易與鈣質結合,產生大量不能溶解的鈣皂,引起便秘。因此,媽媽們要選擇寶寶更容易消化與吸收的配方奶粉哦。排除配方奶粉原因的便秘往往是寶寶腸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亂了,這時候可藉助益生菌來調節寶寶腸道功能哦!

寶寶臭臭的這些語言媽媽們聽懂了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