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美國的歷史,跟五千年古國中國沒法比。但就文明而言,美國傾向於現代文明,而中國則喜歡傳統文明。
記得曾讀林達先生寫美國的書,真是讓人感慨萬千,為什麼美國沒有走向中國的老路?華盛頓當時建國時,完全有能力做皇帝,但他對此不熱衷,他更願意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我們知道,美國的革命之初,就將自由寫在了大多數人的生活里,反對權威、專制是其立國的應有含義。
除了華盛頓,美國開國的功臣還有很多,他們具有同樣的調性:熱愛自由,痛恨專制、獨裁。
2
班傑明•富蘭克林就是美國開國功臣之一。關於他的故事,我們聽說過不少,比如搞發明寫文章,過得有滋有味。但對他的生活,我們所知並不太多。
最近,讀到喬布斯傳記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的新作《富蘭克林傳》,才發現其為人做事與毛主席有許多相像之處。但從根本上看,其成就和影響力並不在毛主席之下。
美國第一代領導人當中,「同僚們就對喬治•華盛頓敬畏有加,今天我們也是如此;傑斐遜和亞當斯同樣令人敬畏。富蘭克林則不同,這個雄心勃勃的企業家形象十分鮮活:他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先賢祠中冷冰冰的大理石雕像。他是如此真實,以至於人們感覺甚至可以給他取綽號、開玩笑。他從歷史舞台上緩緩向我們走來,一邊走一邊還調皮地眨著眼睛。通過流傳下來的信件、所做的惡作劇和自傳,富蘭克林仿佛一直在與我們交流。他從不用華麗的辭藻裝點自己,反而語氣輕鬆,甚至還帶點小幽默和小調侃,雖然有時也會令人不安,但沒有一絲矯揉造作。他很有現代氣息,就像生活在當代一樣。」
這樣的人物,常常帶給人一種輕鬆感。富蘭克林的一生中雖波瀾,卻還是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3
富蘭克林的學歷程度不高,其父親的理想是做牧師或手工藝人。但他並沒有按照父親的意思走下去,否則美國文化一定丟失的更多。
《富蘭克林傳》用近600頁的篇幅、17個章節來描述他的生活。我們看到他的最初生活、幫工生涯、印刷工、社會公民、科學家和發明家、政治家等等。他的角色多變,但都是在平穩中發展。他遇到了一個好時代,不講求學歷,也無需拼爹,只要努力工作,就有一個很不錯的未來。
但我們縱觀富蘭克林84歲的人生當中,多數時間是有著一個偉大的願景:建立中產階級品德和價值觀之上的美國認同。在民國時期,毛澤東和他的隊伍也有這樣的理想,只是其影響的不是中產階級,而是工人農民,正是依靠這樣強大的後盾,才建立了一個新的世界。
作者說,富蘭克林身上有許多品質:他的創造力和隨心之智,不拘泥於陳規的新教徒品德,所堅守的和願意為之妥協的各種原則。富蘭克林身上可以折射出不同時代的美國價值觀。無論是浪漫主義時期對他的中傷還是商業時代對他的膜拜,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會重新評價富蘭克林,藉此來彰顯那個時代的價值觀。
4
今天,我們讀《富蘭克林傳》,並不是追逐傳主的八卦或趣聞,而是探討這樣一位偉人為何會在美國出現,而不是在其他地區出現。同樣,我們還關注的一點是,為什麼經常罵美國為敵人的人,一旦有機會就會投奔而去。這不能簡單地解釋為價值觀的背叛,而是人性使然。我們知道,人類是不習慣被奴役的生活。追求自由、尊嚴是人類的基本價值觀。
那麼,從富蘭克林身上或許我們能看到美國價值觀的體現,不只是如此,也會因此明白,人類社會的進步,有賴於價值觀的共識和融合。在社會轉型時期,尤其需要這樣的精神存在。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