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斯坦報》8月5日的報道曝光了印度陸軍未來一個大計劃。印度國防部發言人尼廷·瓦坎塔宣布印度高層已經做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決定」,計劃在未來10年投入1500億美元對印度陸軍進行「脫胎換骨」的現代化升級改造計劃,打造出亞洲乃至世界上都頂級的陸軍部隊。如此龐大的計劃自然需要私營國防企業的支持才能完成,外界普遍推測這是印度為了打贏面對中、巴兩場地面戰而設定長期發展計劃。不過大家熟知的印度INSAS突擊步槍、阿瓊坦克、北極星直升機這些不成功的案例可能會成為未來印度陸軍龐大計劃的最大絆腳石。
我們都知道印度陸軍其實長期以來一直都是盯著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大潛在對手。不過印度自己也知道,要打贏未來的地面戰決定因速度已經不在地面上的坦克戰,更要注重「一樹之高」制空權的奪取。這才有了國產化的「北極星」和LCH武裝直升機計劃,同時印度還從美國購買的AH-64D「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15架「支奴干」重型運輸直升機。同步對比中國,中國陸航剛剛服役了自己第1000直升機,這是總數而不是實際現在能飛的數量。中國陸航現在大概有600架各型現役直升機。其中多數是米17和米8直升機,還有新服役的武直-10武裝直升機,還有數量不少的直-18運輸直升機。當然這是中國陸軍自己的,空軍海軍的沒計算在內。而印度三軍的直升機總數是600架。所以雙方實際上在陸軍配屬直升機領域上差距還是很明顯的,並且印度現在執行高海拔地區的運輸任務的甚至還有上個世紀80年代的「印度豹」輕型直升機,這顯然也不能滿足印度陸軍的實際需要。
所以這次印度陸軍要投資1500億美元,肯定優先發展就是印度的直升機產業。平心而論印度的直升機產業發展已經有近20年,但是一直沒有拿出足夠可靠性的直升機來。儘管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強推過「北極星」直升機給陸軍,可由於印度陸軍的機械師要維護法系、蘇系、美系直升機已經實屬不易了,印度還要添加自己製造的直升機到部隊去,當然會受到己方部隊強烈反對。再加上「北極星」為首的印度國產直升機多次出問題,印度陸軍的直升機夢想看來短期內還是要依靠外購來解決。伴隨而來帶給印度的,還有一個難題沒有解決:配屬的進口武器彈藥國產化的難題。
在此之前,印度INSAS突擊步槍就因為沒有配屬彈藥,只能引進成品。當然這個可能有人會說是個例,可是印度坦克炮用的穿甲彈,榴彈炮部分口徑炮彈也需要進口,那這也是大問題了。這回印度又引進了美軍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它使用的30毫米機炮可是個吃彈藥的「大戶」,同時還有「地獄火」、「海爾法」空對地飛彈、「九頭蛇」火箭彈等等,這些彈藥印度現在基本上不太可能有能力生產。必然還是會進口,那進口來進口去,再加上印度本身超級冗長的採購審批手續和讓人抓狂的決策過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自行生產的教練機HTT-40用了7年才完成立項審批,這個印度確實得讓人為之嘆服)讓人忍不住要問下,1500億美元夠花嗎?
雖然大家印象中印度是財大氣粗,實質上這1500億美元可是相當於印度4年的國防開支的總和,儘管平攤到10年上,也相當於印度陸軍每年陡增50%的預算,這勢必會大幅度的爭搶印度海軍、空軍的預算。要知道印度空軍有80架蘇-30MKI需要升級為4.5代戰鬥機,還有T-50第五代戰鬥機需要採購,同時海軍至少還有1艘常規動力航母和1艘核動力航母需要建造,還要延期2艘核動力攻擊潛艇的合同以及自行建造2艘核動力潛艇,這些都是花大筆預算的時候。在總預算不能翻倍提升的前提下,印度陸軍這個龐大計劃等於是去割海軍和空軍的「肉」,誰都不會束手待斃的,印度陸軍希望最終還是會落空的。
美國《防務新聞》就給印度潑了盆冷水:如果印度認為自己花1500億就能在面對中、巴戰場中占了上風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因為只需要1到2年的時間,印度這項近乎於「瘋狂「的擴軍計劃就會不了了之。印度海軍和空軍會讓印度陸軍明白誰才是老大,畢竟在50多年前,印度陸軍是被中國陸軍打敗,而印度空軍和海軍從未被中國軍隊所打敗過。僅憑這一點,印度陸軍是根本不可能拿到這筆1500億的預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