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挖水圳,原名十八拐水圳,位於台北市北投區的東昇路與泉源路(陽投公路)之間,水源引自大坑溪,用以灌溉十八份一帶的農田,今在頂湖到北投第一市民農園附近的水圳東側,設有相當完善的「十八挖圳步道」,由台北市七星水利會負責管理維護。
十八挖水圳 (十八拐水圳) 的「挖」字和「拐」字,在閩南語中都是「轉彎」的意思。因此「十八挖」就是「很多轉彎」的意思。
從捷運北投站搭小9、小26公車,或從捷運石牌站搭小8公車,到泉源國小宿舍站下車,然後右轉十八份產業道路。
眼前的紗帽山山形對稱,有「小富士山」之稱,這趟步道之旅沿途都可看到她美麗的身影。
若空氣品質良好的話,是可以遠眺關渡平原的。
途經泉源國小的多功能校區
經過風尾步道口,入口處呈現櫻花意象,整治得漂漂亮亮的。
十八份水圳周邊規劃許多步道,都是風景秀麗,大眾化的路線。
櫻花樹已經成為郊山步道中的主角了,到處都看得到。
有沿著路旁種了整排,彷如櫻花步道;也有集中種植形成櫻花林,十八份水圳已成為熱門的賞櫻地點了。
從下車點走700公尺,就到十八挖水圳步道口,看看地圖,其他步道路線也不長,都是小而美路線。
入口設計 ~ 櫻花與活泉,有幸福的味道。
步道依水圳而建,潺潺流水之聲,夏天走來滿清涼的。
除了入口這一小段路是直的,接著就是九彎十八拐的曲徑了。
青山綠水間,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沿著水圳旁有許多居民私接的水管,看起來不太雅觀。
過了山上這一戶「豪宅」,步道一分為二,叉路口有設置導覽圖。
往左東昇步道也是賞櫻步道,取右走十八挖水圳步道。
左方成排的櫻花樹很讓人期待
清新小路
樂山平台小歇
眼前山形呈現「筆架山」樣子
樂山平台賞景,視野開闊讓人心花怒放,可多停留一些時間。
綠蔭蔽日的水圳步道列為夏天郊遊踏青的第一名啦!
平緩的步道
樂水平台
過了樂水平台又見叉路,直走 ~
左轉上階梯往頂湖福德宮,右轉下階梯往頂北投,這條步道為「鼎筆橋步道」。
彎曲的小徑感覺山林景色更加漂亮!
又來到叉路口,往左是新整治延伸的十八挖水圳步道,往右到楓香觀景台。
楓香觀景台為十八份水圳的水源頭,一棵老楓香傲立於平台上,這裡也有絕佳視野。
觀景台往上已經無路可走,旁邊水圳急促的水流聲沖瀉而下,平台底座下方就接了許許多多的水管,一直延伸到步道入口。
楓香平台賞景
離開楓香平台,回到叉路口,繼續走十八挖水圳步道,左邊又有一休憩平台。
步道有點小坡度,旁邊水圳只有一點點水流,所以水管線也極少。
往前沒有樹蔭,可賞藍天白雲,猜測是築路時有砍掉路旁樹木吧!
回望
前方出現兩條路徑,取右,步道和緩直上;取左,有樹蔭但階梯較陡。
不管走哪一條路都會到達東昇路
路面有好心人做了記號,箭頭前方正是公車站牌「頂湖站」。
公車站牌旁有十八拐圳道指標
順著指標走就會到達前一個叉路
往前走會到達頂湖福德宮,可見這幾條步道都彼此銜接的。
頂湖站往陽明山、竹子湖方向的站牌
往北投方向站牌
至此可以再走十八份水圳其他步道,或搭車前往其他景點暢遊。
參考資料:農田水利入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