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日本入侵中國,還是中國入侵日本?

@ 2016-08-11

中國的歷史、文化,輝煌程度都比日本強。而歷史事實卻是,日本數次入侵中國,而不是中國入侵日本。

文化上,中國確實影響過日本,但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同樣由來已久。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可以追溯到17世紀日本戲劇家近松門左衛門的《國姓爺合戰》。全面、系統地提出對華文化侵略的,是日本學者佐藤信淵。20世紀初,日本學者、文人更是蠢蠢欲動。在日本全面軍事入侵後,文化侵略成為戰爭的一個組成部分。1937年下半年到1940年,日本在中國淪陷區開設的日語學校達180多所。許多日本文化人,直接介入侵華戰爭。

今天,常用的現代漢語詞彙,充滿了「日貨」,如:科學、幹部、指導、市場、人權、特權、背景、化石、環境、藝術、醫學、交流、否定、肯定、假設、反對、高潮、解放、供給、說明、方法、共同、階級、公開、希望、法律、活動、命令、失蹤、投資、抗議、化妝品、銀行、空間、警察、景氣、經驗、現實、元素、建築、雜誌、國際、時間、市長、失戀、宗教、集團、接吻、蛋白質、抽象、電子、電報、電話、投資、悲劇、否認、舞台、蜜月、本質、領海、領空、領土、冷戰、論壇、批評、圖書館、傳染病、經濟恐慌、通貨膨脹、新聞記者、社會主義、無產階級,等等。

現代漢語造詞法,「日貨」同樣嚴重,如:

詞尾「化」:多元化、大眾化、公式化、電氣化、革命化……

詞尾「炎」:胃炎、腸炎、氣管炎、關節炎……

詞尾「力」:生產力、消費力、想像力、勞動力、記憶力……

詞尾「性」:可能性、偶然性、放射性、原則性、創造性……

詞尾「的」:大眾的、自然的、必然的、偶然的、秘密的……

詞尾「型」:新型、流線型、標準型……

詞尾「論」:認識論、結論、推論、方法論、唯物論……

詞尾「觀」:主觀、樂觀、悲觀、世界觀、宇宙觀……

詞尾「法」:辯證法、分析法、歸納法……

網絡「流行語」,「日貨」同樣不少,如:汗、寫真、爆笑、給力、AV……

在過去的一千多年裡,日本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成為亞洲文化中心。對日本的先進文化,不是一味排斥。但中華文化的振興,顯然任重道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