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電視劇《漢武大帝》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而在看電視時,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對大漢最大的敵人匈奴人的憎恨程度,還不如漢奸中行說,和內奸淮南王劉安之女劉陵。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個中行說。
說這個中行說是漢奸始祖,還是名副其實的,一呢是漢朝以後,咱們才能稱之為漢族人;二呢是中行說這個大漢奸,可真心做了不少對不起漢人的事情,是個十足的大漢奸。
那麼中行說是怎麼成為大漢奸的呢,這得從漢初的和親政策說起。
劉邦不放心韓王信(不是名將韓信),便將他從潁川遷到了太原,以作為抵禦匈奴人的屏障,可是韓王信卻和匈奴人勾結,劉邦發兵擊敗了韓王信(額,這麼說和異族勾結的韓王信,才是漢奸始祖?應該不算,畢竟真正的漢奸,還是得全心全意專門干服務異族,危害漢族的奸人),韓王信逃去了匈奴,劉邦又起兵三十多萬進攻匈奴,在白登那被圍了七天七夜,最終靠陳平的計謀才得以「突圍出來」(實際上當時匈奴人也無法全殲漢軍,所以陳平拿珠寶等物賄賂匈奴單于寵信的女人後,匈奴單于聽了寵妃的枕邊風後,便就坡下驢的敲詐了一番後,解除了包圍圈)。
漢人認識到連年征戰的中原王朝暫時不是匈奴人的對手,於是便採取了和親的政策,送皇室公主(實際上要麼是等級不高的王侯庶女或者直接從宮女里挑選)、奴隸、僕從、金銀珠寶等物去匈奴那換取和平,漢人覺得只要他們通過和親給匈奴人的奴隸、財物要大於匈奴人到漢匈邊境搶掠所得,就不會搶掠了,可是匈奴人卻依然照搶不誤。
漢文帝立位之初,匈奴冒頓單于死了,老上單于繼位,漢朝又得送和親公主了,而在隨從中就有選中了燕人(今北京一帶)宦官中行說,中行說不肯去,這個是可以理解的,誰也不想從花花世界去到匈奴那莽荒之地。於是中行說對己隨公主出嫁的使臣說:「我不想去匈奴,如果一定讓我去,我一定會成為漢朝的大患!」《史記》:「必我行,為漢患者!」
可是中行說還是被選中了,隨公主嫁去了匈奴。
中行說到了匈奴後,果然毫不猶豫的就做了漢奸,因為他人聰明又對漢朝的情況非常了解,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老上單于的重用。
而中行說這壞到流油的漢奸,第一個報復的漢人就是那和親公主,當時匈奴單于喜歡率部劫掠漢朝的代郡,上谷,雲中一帶,一遇到挫折就喜歡打老婆,也就是打那和親的公主,而中行說呢就在一旁鼓掌叫好,挑唆生事,有時候還直接上陣。
中行說還將他了解到的漢朝公主們的情況,告訴匈奴人,讓匈奴人不用上當,別被漢朝皇帝用嫁公主給忽悠了。
為了讓匈奴強大又保持本性,以能更好的和漢朝作對,中行說在匈奴那叫匈奴人寫字算術,然後又要求單于要丟棄那些漢人給的衣服、食物,不然匈奴人就會被漢化,成為待宰的羔羊。
中行說還是一個非常有計謀的人,比如說他曾建議匈奴的車臣單于,用反間計害死了漢朝的一位「將臣」。
這位「將臣」叫郅都,本是文官,是一位有名的酷吏,因得罪了竇太后而被削為平民,漢景帝又啟用他為雁門太守,郅都不僅文能安邦,武也能抵禦外敵,在他的安排下,雁門的防禦做的井井有條,匈奴人拿雁門一點都沒辦法,郅都還曾組織了部隊主動襲擊匈奴人,取得了大勝。
因為郅都能文能武,所以他被稱之為「將臣」。
他也成為了匈奴人的眼中釘,為了除掉他,中行說向車臣單于獻上了一出「反間計」。
郅都為什麼會得罪竇太后呢?是因為郅都曾在長安任中尉,掌管京師的治安警衛,親領北軍。他執法如山,手段嚴酷,讓很多權貴聽到他的名字都心驚膽戰,說他是一隻「蒼鷹」。郅都不僅曾讓竇太后最寵愛的兒子劉武難堪,還收押了犯法的原太子,漢景帝的長子劉榮,劉榮因懼怕郅都而在中尉府自殺。
竇太后覺得是郅都逼死了她孫子,於是要求漢景帝嚴懲,漢景帝拗不過只好將郅都貶為庶人,然後在郅都回鄉的途中又任命了他為雁門太守。
就在郅都擊敗匈奴人後不久,竇太后收到了來自嫁去匈奴的孫女南宮公主(漢武帝親姐)的禮物和信,信的內容說她在匈奴那過得很苦,單于吃了敗戰就要打她,而這次郅都主動出擊,大敗匈奴後,單于更是對她進行了毒打,差點把她給打死。
竇太后這才知道郅都原來在雁門做太守,想著他害死了她孫子,現在又害了她孫女,竇太后便下令殺了郅都。
可是這一切都是中行說的反間計而已。
中行說使出的更狠絕的毒計,還不是這招反間計,他臨死前使出的毒計堪稱絕戶毒計。
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多次擊敗匈奴後,中行說為了打敗驃騎將軍霍去病,竟建議匈奴單于把一些病死的牲畜在經過匈奴巫師詛咒後,埋到漢軍進軍路線的一些水源上游,漢軍食用後,許多人出象中毒症狀,此後漢軍發現,對此有所防備。
可是沒幾年霍去病就早逝了,霍去病英年早逝的原因至今依然沒有個準確的說法,而他在遠征時,染上了病痛,則是最有可能的。也就是說霍去病有可能是被中行說使出的絕戶毒計所間接害死的,他有可能喝了被病死牲畜造成污染的水源,然後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