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顧著抓寶可夢?大學生:從奧運看出台灣人多不重視體育!

@ 2016-08-10

里約奧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而每次到了奧運都要爭論的老話題:「台灣不重視體育、缺乏體育精神和教育」,此時也不負眾望(?)地出現了,但究竟是有多不重視呢?

在Dcard上就有大學生抱怨,大家都在討論寶可夢,還特別建立了專版來討論,但在這個全世界都在關心奧運的時刻,不僅媒體上報導寶可夢的比例比奧運還多,在Dcard或其他論壇上也是討論寶可夢較多,正可以看出台灣人「根本不關心運動」!

「網路上充斥著許多台灣運動員的血淚,只是看到新聞出來就罵一罵沒有了...頻率大約4年一次吧!去看看有多少大學有體育系的,而站在里約奧運比賽的又有多少,這些(沒有去比奧運的)人的日子過的又如何呢?」

他舉桌球為例子:「球員常常要去打比賽,所以根本不可能去一般打工,只能靠著教球來維生...畢業後認真一點的可能念個書到學校當教練,或者比較有能力的開個球館(這比較賺)剩下的就.....」

「我問過許多當體育系的朋友,問他們如果你兒子以後想走體育你會給他走嗎?大多回答我,我會打死他,除非你資質非常好,不然就等著餓死吧,況且台灣根本不重視體育選手...連自己從事體育活動都不支持了,那體育圈還有什麼未來...」

而這也引起不少人共鳴:

「臺灣媒體只會報導誰奪牌,對於那些沒進入決賽的一點都不關心,運動員的辛苦真的有人在乎嗎?」

「同樣一個時間發生的事,寶可夢從台灣還沒開放到現在哪個地方抓得到寶貝,新聞都報得一清二楚

體育課都被拿來上國文英文數學地理歷史公民,這種環境下長大還能教出重視體育的人才?很難吧?」

「家長根本不願放手讓孩子在屬於自己的舞台上自由揮灑,把運動突出的小孩關在補習班打瞌睡,永遠只追求分數成績排名...所以一味把責任歸咎給政府歸咎於體委會奧委會?好好想想吧,問題可能是出在所有人身上」

「台灣的國球是贏球,台灣之光就是沾光。」

體育系大學生表示:

「台灣整體的大環境本身就對體育選手不友善。從教練就分成約聘、專職等,薪水加給本身給的就有點吃緊,導致不少年輕教練必須在外兼課才有辦法生存...如果有學校單位,勉強可以申請到一點補助,但是不會太多,還是要靠教練的熱忱以及家裡的支持才得以平衡。

「體壇之路報銷,台灣對於體育生的後路餔的本來就比較少,會講話、會行銷自己的當了教練、當模特兒也有,甚至因為體育生比較能夠吃苦耐勞,當了軍人、工人的也不計其數阿...大環境對體育生就不是很友善,我還記得我一個學期的補助津貼是5千塊阿...」

就算當國手出國比賽了,沒帶牌回來一樣都是屁。

「希望許多人在看待體育生的時候,可以投以支持、佩服的眼光,而不是平常嫌棄我們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結果在大型比賽的時候喊說我們好棒棒啊

但,也有不少人表示:

「就算沒有寶可夢 你覺得關心的人就會變多嘛 別傻了==沒興趣的一樣沒興趣」

「老實說 如果你比賽成績不好誰要報你啊 被淘汰還要說沒關係已經很棒了這樣嗎 對待國小生才這樣吧

「我為什麼一定要關心奧運?我對運動就是不熱衷啊,每個人關注的議題時事本來就不一樣,之前曾宇謙去國外比大賽,大家還不是一窩蜂的跟風台灣之光?台灣也不重視音樂家,也不重視畫家啊!講難聽一點我們花的錢可是運動員的十倍百倍呢」

「畫畫設計類的也沒人關心,跳舞世界大賽拿冠軍你會關心嗎??畫畫比賽設計比賽世界冠軍你講得出幾個?」

其實從大學生討論的推文裡,應該也可以看出為什麼會有「台灣不重視奧運、缺乏體育風氣」的感覺了,因為每次檢討到大環境不重視體育,通常會連帶發現,其實台灣社會也不重視美術、音樂、設計、文學......反正和「讀書」「賺錢」無關的部分,好像都很容易被無視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