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手教師的課堂八大原則

@ 2016-08-10

原則一:成為渲染力十足的銷售員(sell it)

在第一堂課就讓孩子印象深刻,展現你對於知識的熱愛,就像一個強而有力的推銷員一樣,把你對學習的熱情傳染給孩子!請想像一下你在新產品發表會,或是站在舞台上的表演者,充分展現你的魅力,讓孩子的目光都聚集在你身上。

原則二: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學習這些(Emphasize the big picture)

課堂上我們不能只傳遞知識,因為google做得比我們更好。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學習這些內容,這些知識跟真實世界的關聯性,學習這些內容有什麼幫助,我應該如何運用在未來。這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過程。

原則三:協助孩子澄清迷思概念(Acknowledge and correct their misconceptions)

教學前,我們要先掌握學習內容中容易弄錯的觀念,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主動確認孩子在這些問題的學習狀況,協助孩子把迷思概念學好,而不是只透過分數評斷孩子的學習成效,要記得,即便孩子考了75分,還有25分的題目可能是不會的。我們如果每個階段都讓孩子以總體學習的3/4通過,那累積起來會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原則四:從問題出發(Give them problems/puzzles to solve)

我們的教學設計應根植於問題,讓孩子為了解決問題,去學習相關的知識與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問好問題可以激發孩子思考,我認為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能力引發孩子對學習的好奇心。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什麼時候我們會主動找資源去解決問題,除了必須這麼做之外,大概就剩下好奇心了!

原則五:讓孩子知道理想中的教室模樣(Make and honor a contract )

讓孩子清楚知道你的原則,知道理想的教室(學習)應該具備什麼元素,舉例來說什麼事情在教室中是被允許的,什麼是你對孩子們的期待!

原則六:塑造傳統,讓孩子記得你

除了教室規矩,良好學習的要素外。我們可以花點心思創造傳統,舉例來說,有一個老師,他把自己教的每一屆學生的合照留在教室的一角,並寫下當年度全班選出來的精神標語。這可以孩子與你產生不同的鏈結,也讓前後屆的學生產生無形的交流,這就是所謂的傳統。

原則七:讓自己像個人(更人性化)

讓孩子知道老師也是人,我認為在學習知識的層次上,老師與孩子的關係是平等的,因為我們只是比孩子學得早而已。我們應該友善,在課堂內有更多的笑容,我們的課堂有時候甚至可以放音樂,我們也可以站在門口迎接他們。別害怕自己犯錯,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讓孩子看到真實的你,做錯了就和孩子認錯並改正,當然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興趣與喜好,以及週末都在做什麼。教育是人的工作,只要跟人有關,我們就不應該忽略關係。

原則八:讓孩子體會練習的意義與重要:熟能生巧(teach essential skills with experiential learning activities)

透過真實活動(如照片上的手指變化遊戲),讓孩子知道,不斷地練習是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精熟這些基本能力。偉大的運動員也是不斷的在犯錯,就像貝比魯斯說的,揮棒就有機會揮空棒,但我不揮棒永遠不可能打全壘打!Jordan也說,我就不斷不斷的經歷失敗,最後才有今天的成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