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id Weng/關鍵評論網
圖片來源:Kevin Wu/關鍵評論網
「閱讀決定一切,是所有學習的基礎」,許多偏鄉的孩子缺乏其他成長榜樣與對未來的想像,因此林怡辰決心透過「閱讀」來開啟孩子們的視野,期望翻轉孩子們的未來。
「看你的部落格寫,你想生五個小孩,這是真的嗎?」我實在太好奇了,在這個大家都不敢生小孩的年代,竟然有人想生五個!訪談一開始就忍不住發問。「對啊,我現在兩個,如果有機會的話,目標是五個。」
她是林怡辰,現在是彰化縣竹塘鄉土庫國小教師,現在帶的這班孩子暑假過後將升上六年級。根據鄉公所網站介紹,竹塘鄉位於彰化縣西南方,南隔濁水溪與雲林縣為鄰,為一典型的農業鄉,85%均為農戶。
我長大後要打零工!
曹格新專輯有一首歌〈小小〉, 歌曲開頭幾位小朋友輪流述說自己未來的志願:「我長大後要當一位音樂家、我長大後想要當一位醫生、我以後要當一位老師、我長大後要當一位消防員、我長大後 要當一位畫家、長大後我要當飛行員!」這首勵志歌曲的文案主軸是「擁有夢想,比夢想成真更重要,不是嗎?」是的,我同意,但你知道偏鄉的孩子連「夢想」是 什麼都不知道嗎?
偏鄉的學生家長不是大多務農、養豬,就是打零工維生,小朋友下課後除了補習英文、數學,還要協助父母做雜工,晚上跟著看電視上的鄉土劇。你問他們未來想做 什麼,曾經有孩子說「我長大後要打零工!」缺乏其他成長榜樣與對未來的想像,林怡辰決心利用「閱讀」開啟孩子們的視野,讓他們知道未來還有很多條路可以 走。
老家在台中南屯的林怡辰,師院畢業後考上教師甄試,分發到嘉義縣大林鎮社團國小任教,幾年後請調到彰化縣溪州鄉成功小學,才發現原來嘉義大林的家長經濟和教育程度相較之下還算好的,彰化偏鄉的孩子家裡根本沒有像樣的閱讀資源,有的大概就是一本農民曆,更不用說是電腦了。
於是林怡辰自願管理學校圖書室,透過臉書和部落格想辦法在網路上募書、寫企畫爭取經費,獲得網友熱烈迴響,終於將圖書室裡幾櫃子沒人想看的舊書,拓展到兩間教室、兩萬本書的規模,讓偏鄉孩子也有機會透過閱讀改變未來。
除了鼓勵帶書回家閱讀,林怡辰在滿滿的課表中努力擠出閱讀課,搭配每天早上的晨讀,透過《國語日報》讀報讓孩子們認識自己居住的台灣,以及國際上正在發生 什麼事,不要把自己的世界侷限在小小的鄉下。「閱讀決定一切,是所有學習的基礎」,想翻轉孩子們的未來,林怡辰所有教學上的嘗試與努力,第一步就是要先讓 孩子親近書本、愛上閱讀。
創意寫作課
連閱讀識字都有困難的偏鄉學童,怎麼教會他們寫作呢?林怡辰透過閱讀自學與參加研習,摸索出一套「創意寫作」方法。她帶著一班三年級學生到校園中撿拾長相 「特別」的落葉,試著用文字描寫自己撿到的葉子,「讓另一個同學看你的文章,試著畫出來。如果人家畫得和你的葉子相似,表示你的作文寫得好,用文字就給讀 者清楚的圖像,把他帶到另一個想像的世界,自然就高分,所以不用老師評分,你的文章和葉子自然會給你分數。」(更多學生作品)
(圖片來源:林怡辰提供)
這樣的創意教學省時又省力,不但更有效率的達成教學目標,又有令人驚豔的學習成效,更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與成就感。「哇,原來我也會寫作文」、「作文其 實沒那麼可怕」,林怡辰要求學生每天回家都要寫日記,一則寫當天值得記錄下來的事,另一則寫自己私密的心情,短短的一兩百字就好,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養成 每天閱讀與寫作的習慣,等到將來需要寫作文時,就不會兩眼發愣不知如何下筆。
教學上,低年級就從五感體驗開始,學習用文字敘述;中年級要有獨立成篇的能力,能描寫人事物景及應用文寫作;高年級要訓練抽象思考能力,寫作議論文,例 如:小學生該不該穿制服、能不能帶手機、核能發電是好是壞?先讓孩子們提出意見、互相討論,辯論結束後再用文字整理記錄下來,這樣不就完成了一篇有正反面 論述加結論的議論文?林怡辰非常清楚她的教學目標,嘗試用各種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偏鄉的孩子們不要落後城市太多。
物質補助太多、情感補助太少
「我們這裡的孩子很多是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媽媽是新住民的比例大約佔三分之一」,但孩子們真的瞭解他們的新住民媽媽嗎?更不用說認識媽媽的母語了。於是林怡辰要孩子們寫「給家人的一封信」,多多關心每天和你朝夕相處的人。
此外,這些父母或祖父母每天賺的是辛苦錢,沒多餘的時間陪伴孩子,於是有的家長放牛吃草,也有家長因為補償心態變得寵孩子,財商不足的他們不懂「需要與想 要」的差別,常常花費薪水的一大部分幫孩子買昂貴的書包文具和日用品也面不改色。物質補助太多、情感補助太少,使得這些孩子們表達能力不佳、拙於言辭,但 個性卻非常自我中心,不懂得與他人合作。
於是林怡辰讓孩子們「自助旅行」,透過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對偏鄉學童的圓夢計畫自己賺取經費,分組後自行規劃行程,利用Google Map查交通路線,在買車票、問路等實務經驗中,學習口語表達技巧、互助與團體行動,以及與陌生人應對的禮儀。
旅行回來後,孩子們深刻體驗到「原來我平常連一句話都說不清楚」;也有人因為獨立完成台中一日遊的任務,而對自己產生自信。林怡辰說,「相信自己」真的能做到一些事,對孩子們很重要。
平常林怡辰也會花心思關注這些低學習成就的孩子,多讓他們有練習口語的機會,例如:重複一次剛剛老師說的話(覆誦),老師說的話意思是什麼(歸納),把老 師說的話告訴同學(轉譯)。透過不斷的練習,話說得清楚了,才有思考組織的能力;腦袋裡有想法了,寫作時才有東西可以產出。林怡辰引述同事的說法,「四年 級的車要開走了,停留在三年級的學生搭不上」,這些發展比較慢的孩子並不笨,他們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以及老師耐心的引導。但最終還是要從閱讀開始著手, 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線上學習資源唾手可得,你有好好利用嗎?
如同上面提到的「物質補助太多、情感補助太少」,偏鄉學校的物資不如你想像的稀缺,外界的捐贈與補助讓這些孩子至少在學校時,有足夠的科技產品可以做為數 位學習的輔具。例如每間教室都有iPad等平板電腦,價格親民的HTC Flyer甚至可以讓孩子帶回家使用,就算只是拿來玩都好,看看都市孩子上網時都玩些什麼,不要跟社會脫節。
此外,林怡辰特別提到,教育部「數位學伴」計畫對孩子們的情感陪伴非常有幫助,透過視訊設備與中央大學、虎尾科大的哥哥姐姐們課業輔導、交流互動,寒暑假甚至能面對面「相見歡」,這對缺乏人生榜樣的偏鄉學童有正面意義。
最後我請林怡辰推薦幾個免費的數位學習線上資源,首先是大家熟悉的均一教育平台,只要妥善搭配教師設計的學習單,就算是學習落後的孩子也有機會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追趕上來。再來是強大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林怡辰強烈建議大家趕快註冊帳號,裡面有海量的各式資料庫,想看電子書、雜誌、繪本等,全部免費供你取閱(請參閱林怡辰在部落格寫的使用教學)。另外還有台北市立圖書館的線上資源也很豐富,請善加利用。
其實我還問了林怡辰很多問題,但限於篇幅就不一一介紹了。例如林怡辰雖然以閱讀推廣和作文教學聞名,但你知道她其實是很厲害的數學老師嗎?為什麼學生到高 年級遇到公因數公倍數,數學成績就大滑階?教育不只是老師的責任,工作忙碌的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習?還有寒暑假作業應該廢除嗎(有沒有考慮過偏鄉家長和學 童的立場)?這些難解的大哉問,歡迎有興趣的朋友8月27日到「未來大人物 實體交流論壇」現場與林怡辰見面好好聊一聊。
林怡辰個人簡歷
.2004年考上教師甄試,在嘉義任教
.2007年調往彰化,自願管理圖書室,開始募書重建圖書室歷程
.2012年榮獲教育部閱讀磐石個人獎
.2013年榮獲天下雜誌典範教師
.2014年親子天下翻轉教師
.2015-2016年擔任TFT數學講座,培訓第二、三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