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疾新藥 看見治療曙光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常見症狀,專家呼籲一旦發現視野出現異常症狀,應盡快尋求醫療協助,把握黃金診治時間。
報導:陳筱柔
圖:張文輝、有關公司提供、網際網路
我國引入兩大類糖尿病眼科病變藥物,讓糖尿病患者留住視力,「看見」治療曙光!
無論是肥胖率或糖尿病盛行率,馬來西亞都在東南亞稱冠。換言之,因糖尿病眼科病變而導致視力受損,甚至失明的幾率,自然也不落人後。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簡稱DR)和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糖尿病患常見的兩大眼睛病變。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一種因血糖值過高,阻礙視網膜血液循環所引起的疾病;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則是一種伴隨糖尿病而來的常見微血管併發症。
無論是哪一種,最終的結果都會導致視力惡化,甚至失明,讓患者的生命失去色彩和素質!
半數患者10年後視網膜病變
眼科顧問醫生諾法麗查
眼科顧問醫生諾法麗查(Nor Fariza Ngah)分析,所有II型糖尿病患者都有罹患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風險。
「這是最具殺傷力的糖尿病併發症之一。根據統計,50%以上II型糖尿病患者,會在10年後罹患視網膜病變。如果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10%糖尿病患者的視力,將在15年後惡化,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甚至約2%患者,將會惡化至全盲。」
眼科顧問兼玻璃體視網膜外科巴克哈寧醫生
眼科顧問兼玻璃體視網膜外科巴克哈寧醫生(Barkeh Hanin Jumaat)表示,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視力從中度至嚴重減退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工作人口失明的重要因素:「令人擔憂的是,超過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從來不曾進行任何眼睛檢查,大約10%患者的視力其實只有3/60(眼銳度測試距離),這已經是接近失明的嚴重情況了!」
馬來西亞糖尿病盛行率,不但稱霸東南亞,過去十年的病例更是逐年攀升,由此可見受到糖尿病眼科相關並發症影響的患者絕對不在少數,如何更好地治療、管理及預防這兩大糖尿病眼睛病變,是醫療界及患者不可忽視的當務之急。
病變初期難以察覺
「事實上,雖然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中央視力模糊、廣泛性視力模糊、黑點或紅影浮游現象、圖像失真、疼痛和眼睛發紅等症狀,但大多數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在導致視力受損前,往往不會顯現任何外在症狀,所以很難在初期加以察覺。」眼科顧問醫生諾法麗查說。
「目前,我們對這個問題的初期治療選擇,大部分專注在改善血糖控制以減緩病情惡化。一旦視力在後期受到威脅的患者,則需採用侵入性的治療,例如:鐳射治療。然而,這個方法存在影響周邊眼睛的特定風險,以及可能發生一些系統性相關的副作用。」
諾法麗查坦言,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需要更創新的干預治療方法,而我國今年初核准引入的口服藥物療程fenofibrate是其一。
有效減緩病情惡化
內分泌高級顧問再娜麗雅醫生
內分泌高級顧問再娜麗雅醫生(Zanariah Hussein)也指出,雖然目前針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療法,都非常有效,但FIELD和ACCORD等重要的糖尿病眼科研究結果清楚顯示,患者有機會在病情告急而需接受侵入性手術前,減緩病情的惡化。
「這種新的高效口服療法的作用機制,是通過激活過氧化物體增殖物激活受體(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啟動一些蛋白質,來阻止脂質的轉變或生成,能夠有效控制脂質、發炎、血管增生及細胞凋亡等情況,進而達到延緩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繼續惡化的效果,因為,這些都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進展的重要因素。」
其實,fenofibrate並非全新的藥物,許多國家都在使用它治療血脂異常問題,有控制膽固醇和降低三酸甘油酯的效果。適用於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則是隨著近期兩個大型安慰劑隨機對照(FIELD和ACCORD)的試驗結果出爐而添加的。
這兩項研究皆證實,此藥物對於因糖尿病而造成的眼部損傷,具有良好治療效果,是現有侵入性手術治療之外的另一種非侵入性選擇。
黃斑部水腫致視力受損
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是另外一種常見的糖尿病眼睛病變,可以發生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任何一個階段。
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正中心,是視力最敏銳之處,也是對於缺血最敏感的地區,因此,當微細血管病變,血管內水分與雜質堆積在黃斑部,就會導致黃斑部水腫與視力模糊。
巴克哈寧醫生強調:「任何階段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都可能受到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影響。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主要是視網膜微小血管受損所造成,而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則是微血管損傷造成液體滲出,影響視網膜主導視力及大部分色彩辨識能力的光敏感部位黃斑部。」
助患者恢復更好視力
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眼科部主席兼眼科教授愛多阿爾多
目前,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的最創新治療方案,是在眼睛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anti VEGFR)藥物,而aflibercep則是獲准用於注射的最新藥物之一。
患者只需每個月注射1劑2毫克量,5個月後減少至每兩個月注射一次;相比起目前的每月注射型藥物,這種注射性藥物相對更加便利。
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眼科部主席兼眼科教授愛多阿爾多(Edoardo Midena)分析,這種最新治療藥物經臨床研究證實,可預防微血管發生液體滲出,及改善黃斑水腫的問題,進而改善視力障礙,幫助患者恢復更好的視力。
*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簡稱VEGF)是人體天然存在的蛋白質,在人體內有兩大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以及促進新生血管生成,以支持身體組織和細胞的生長。因此,VEGF在體內的過度作用,會促進新生血管的生長與滲漏,所以,也是造成糖尿病以及血管阻塞性視網膜病變及黃斑部水腫的重要因子。
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的治療作用,就是通過減少VEGF在眼內的濃度,達到消除黃斑水腫,抑制疾病的惡化及改善視力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眼睛護理
無論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或糖尿病性黃斑水腫,糖尿病患者失明的機會,往往比沒有糖尿病的人高出10~20倍!
因此,為了確保糖尿病患者的眼睛健康與降低失明可能性,最好依照醫生建議回診的時間,定期回診追蹤檢查,同時也要定期接受相關眼科檢查,才能防患於未然。
*保持正常而穩定的血糖值
控制飲食,多做運動,儘量保持血糖及糖化血色素(HbA1C)在正常範圍內。
*控制血壓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會隨著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惡化而受到破壞,所以應避免出現血壓過高情況,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而影響視力。
*治療高血脂
高血脂加上糖尿病會加速視網膜病變的進行,所以應積極控制血脂水平。
*戒菸
尼古丁會促使末梢血管強烈收縮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對於原本已經視網膜血液循環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吸菸絕對是百上加斤。
*避免劇烈運動
定期適量運動有助於控制糖尿病,但糖尿病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及潛水等活動,以免過度震動或壓力的變化使病變的血管破裂出血。
*視力異常應儘速就診
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現自己突然視力減退或感覺異常,應儘速就醫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