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在東海南海同時出手 警告美日4件事

@ 2016-08-08

逆光下準備起飛的戰機

8月6日,巴西奧運開幕,雖然中國奧運熱情已降了很多,但奧運依然世人矚目。巴西奧運開幕式總體還是很好的,超過原來預期。

當然,對於喜歡關注時事同時又對中國周邊局勢非常關心的人來說,兩則重磅消息帶來的心理衝擊遠比奧運開幕式更大更強烈。實在忍不住說一聲:真給力!

一、據日本外務省8月6日上午宣布,東京時間6號早晨7點過後,有6艘中國海警船進入釣魚島24海里,其中3艘海警船上,看似搭載著武器。另外,在釣魚島24海里水域附近,有230艘中國漁船航行。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當天上午向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作出了強烈抗議,要求中國公務船離開現場海域,不要令釣魚島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而前一天的5號晚上,有6艘中國漁船、以及海警船,進入釣魚島12海里,日方稱,這是中國公務船跟漁船首次同時出現在釣魚島12海里,已緊急召見中國駐日大使路程永華,向中方表達了強烈抗議,而中方闡述了一貫立場。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當天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上述島嶼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同時,中方正在採取措施妥善管控有關海域的事態。我們強烈希望日方恪守雙方有關原則共識精神,冷靜看待目前事態,不要採取任何可能導致局勢緊張和複雜化的行動,共同為有關海域的穩定作出建設性努力。

空軍蘇-30接受空中加油

二、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8月6日宣布:中國空軍組織轟-6K、蘇-30等多型戰機飛赴南海,對南沙島礁和黃岩島附近空域實施戰鬥巡航,推動海上方向實戰化訓練深入發展,提升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的實戰能力。申進科大校介紹,中國空軍組織轟炸機、殲擊機、預警機、偵察機和空中加油機等多型飛機,從多個機場起飛,遂行此次南海戰巡任務,構建起海上制空、突防突擊和支援保障力量為一體的作戰體系。期間,中國空軍蘇-30戰機兩次實施海上空中加油。

這兩則消息太給力了!

為什麼給力?因為,這是中國同時在南海和東海出擊,而且都是力度較為空前的行動。在東海釣魚島,這一次中國「玩」得很猛,先是5號晚上6艘中國漁船和海警船進入釣魚島12海里,接著是6號早上6艘帶著炮的海警船進入釣魚島24海里,附近還有230隻漁船(中國的漁民很多都是民兵哦)。

民兵:首長,我們能到釣魚島擼串嗎?首長:讓我拿望遠鏡看看地形,哪裡適合擼串。民兵:我們時刻準備著!

我們都在準備出發!

對於日本的「強烈抗議」,中國外交部表達了三個意思:

一、釣魚島及其相關海域是中國領土領海,抗議無效。

二、中國現在正在做的正是「妥善管控有關海域的事態」,如果日本不能冷靜看待目前事態,就是不恪守雙方有關原則共識精神,如果有行動就會導致局勢緊張。

三、日本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接受現實。

話我都說完了,你們看著辦吧!

接受什麼現實呢?接受中國海警船常態化巡航,中國漁船未來將在釣魚島海域正常捕魚的現實。如果不接受,那就是升級事態,那咱們就繼續升級,繼續往高級別玩······

所以,別看外交部發言人說話一點不激烈,「迎春花」的話好似花香撲面沒有殺氣,實則都戳在了日本政府的痛處,日本做什麼樣的選擇都會很難受。選擇和中國對抗?那咱就一起玩耍玩耍,安倍試圖穩固東海局勢、挑撥南海和半島局勢緊張的目的就達不到了。選擇忍氣吞聲?意味著釣魚島拱手相讓,中國實際控制(釣魚島附近千帆遠影的景象有很大想像空間)。

毫無疑問,中國這次在釣魚島的行動是堅決的、強硬的出手,是要讓日本難受的出手,是日本前些時間針對中國南海「胡作非為」的後果。如今,南海仲裁翻篇,中美暫時妥協,中國可以騰出手讓小日本吃點苦頭了。之前占豪一直建議的「南海問題東海解決」的邏輯,也許現在只是一個開始,到底後面劇情多大看日本表現。

不過,想想安倍政府修憲走新軍國主義路線的執政思路,回頭機率不大。但是,面對日本的瘋狂,中國需要這樣的反擊,需要化被動應對為主動出擊。

中國的出招是很有趣的,如果日本膽敢用強力手段對付中國,中國則會用更加強硬的手段應對。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相關海域是中國的領海,這裡是中國漁民的傳統漁場,當然應該在這裡自由打魚。所以,未來中國漁民將會在中國海警船的護衛下在釣魚島海域打魚,今天是230艘,未來將是2300艘甚至更多。中國,要把過去我們沒有維護到的權益給維護回來,日本如果想攔路,那得考慮一下攔路的代價。

中國海警船

在海警船和海軍護航下,如果中國以這種架勢開往釣魚島,日本會很傻!

如果說中國在釣魚島海域的「新行動」只是東海進一步維護自己權益的開始,那麼在南海的出擊則是中國在努力兩三年後取得的系統優勢。中國空軍可以組織轟-6K、蘇-30等多型戰機飛赴南海,對南沙島礁和黃岩島附近空域實施戰鬥巡航,就已經表明中國已經擁有了在南海設置防空識別區的能力,有了在南海進行制空權控制的能力。如果誰不服,那可以上來練練。

當然,在這個地方面對中國的機群還能說不服的,恐怕只有美軍了。如果美軍不服,一定要來試試,中國可能應付一時可能有點吃力,那麼恰好在南沙建設的島礁就派上用場了,該上戰機上戰機,該上防空上防空,該上岸艦飛彈上岸艦飛彈,該軍艦常駐就軍艦常駐······總之,只要美國想來當陪練,中國就「求之不得」地跟著練,直到練得取得優勢為止。蘇30兩次空中加油,表明這次戰機起飛很多可能還是從海南島、西沙或大陸機場起飛的,在南沙應還沒有進行實戰部署。

中國緣何如此強勢?可能很多人還不太清楚。在占豪看來,在南海和東海同時強力出擊?這表明四點:

一、中國有在南海東海打贏兩場戰爭的能力、信心和決心。

我們知道,中國周邊所有的「折騰」雖然都有歷史原因,但從根本上說集體爆發就是因為美國針對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是美國背後的挑撥和相關國家的投機引發了這一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平對話的呼籲對與中國有相關爭議的國家顯得太過善良(但該喊還得喊,要明白喊歸喊做歸做的道理)。

中國,在此時敢於在南海、東海同時出擊展示強勢,從根本上說是有在東海、南海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自信和決心。說白了,就是不惹事不怕事,你敢惹我我就會給你點顏色看看。

在這種自信和決心的帶動下,我們現在的出擊明顯自信滿滿,哪怕美軍兩艘航母壓境,那也是派三大艦隊準備硬上。當中國決定硬上之時,美軍卻退卻了,這就是7月12日仲裁結果出來後中美南海較量的結果。

有了那一次較量,中國當然也就更加自信了。

注意,前面是演習區,小心吃炮!

二、中國以此來測試美國的態度。

美國在南海非法仲裁案上最終向中國妥協,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太過強硬美國沒有做好和中國撕破臉的準備(歐巴馬最後幾個月,也不想搞出個大新聞影響民主黨大選),另一方面原因是因為歐巴馬即將來華參加G20希望與習總「多談談」,所以中美妥協了。在這個階段,這也恰好是中國測試美國態度的時候,特別是在中國對日本出手之時,美國態度很值得中國參考。當然,美國在中日較量之初是不會有太明確態度的,這是美國的一貫作風,對這一點我們拭目以待。當然,借這一段時間,中國恰好可以形成更多既定事實。

三、中國要藉機拿回屬於中國的權益。

過去,限於裝備條件,中國海洋權益很多都沒有得到維護,正因此中國很多海上權益被周邊國家侵占;現在,中國已經具備了維護海權的能力,此時當然要積極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將過去沒有維護到的權益維護好。過去一陣,日本不斷挑釁中國,這正是中國藉機拿回屬於自己國家權益的時機。日本,需要為自己的流氓行為付出代價!

飛行中的轟-6K轟炸機

四、中國要化被動應對為主動出擊。

過去,由於條件所限,我們總體上不得不採取被動應對的策略。譬如,在南海,當美日菲等國使出渾身解數給中國製造麻煩之時,由於過去我們在南沙沒有相應可以起降戰機的軍事基地,所以總是被動的,我們只能借他們挑釁以最快的速度「種島」,以使得我們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具有維護南海權益的硬體條件。如今,南沙三大機場,多個基地都建好了,相關硬體基礎正在具備,中國當然就有了更多主動權。

有了相關硬體基礎,美國航母來了都不怕,完全可以硬碰硬,所以現在我們聯合作戰機群可以對南海輕鬆進行「戰巡」。南海海上、空中都有了優勢,南沙、西沙島礁有了更好維護權益的能力,那麼我們不但在南海有了主動出擊的能力,在東海也能騰出精力應對。譬如,南海進行「戰巡」,東海就可以主動出擊維護權益。

很多人總覺得中國不夠硬,但事實上,硬不能光停留在嘴上,需要停留在行動上,中國不可能像朝鮮那樣簡單發射火箭來表現硬,中國的硬需要有維護具體權益的實際行動,而實際行動就需要能力。

所以,在過去三年,我們面對美國在南海「種島」就是強硬,但當時顯然我們維護南海權益的能力還不夠,「種島」屬於積極行動但也屬於被動應對;現如今則不同,南海主要島嶼都種上了,已經擁有了很強的維護海洋權益的能力,那麼我們就不但可以在南海強力出擊,也可以騰出更多精力東海出擊。

中國如今強硬變臉,是因為我們有了更強有力的硬體基礎,是我們有了更強的能力。面對中國的強硬,面對中國對日本強烈抗議「輕飄飄」的要求,日本是選擇繼續升級局勢還是緩和局勢?選擇升級我們奉陪到底,選擇緩和我們繼續進一步維護權益。如何選擇,安倍政府看著辦吧!

東方雄獅已醒,哪怕是一頭文明獅,也依然是一頭雄獅。獅子再文明,面對挑釁也會亮出利爪,張開大口露出鋼牙!隨著中國周邊博弈越來越激烈,中國醒獅將「迫不得已」亮出利爪和鋼牙給那些不知深淺的國家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