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睡眠醫學分析,寶寶最佳睡眠時間

@ 2016-08-06

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首次發布了兒童和青少年最佳睡眠時間共識,以促進兒童和青少年健康,避免睡眠不足引發的健康風險。

具體如下:

專家組對864篇有關兒童睡眠時間與健康相關性的論文進行系統性回顧分析,採用正式分級系統評估證據質量,歷時十個月最終形成意見。由於4月齡以內嬰兒的睡眠模式及睡眠持續時間個體差異較大,且對健康影響的相關循證醫學數據不足,故AASM此次制定的兒童睡眠時間推薦中沒有4月齡以下的數據。

兒童睡眠特點:睡眠時間年齡越小睡的越多

新生兒平均每天要睡16-20個小時,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覺醒時間越來越長,需要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直到成人,平均每天需要8小時左右的睡眠。

新生兒沒有明顯的晝夜節律,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大部分嬰兒到了4個月左右能建立比較穩定的晝夜節律,即白天清醒時間長,有固定的小睡時間,晚上有較長時間的連續睡眠。

睡眠分為:淺睡和深睡。新生兒的睡眠起始於淺睡,約15分鐘後進入深睡,然後再15分鐘進入淺睡到醒,深睡和淺睡各占一半。由於小嬰兒淺睡眠時間較多,因此經常會出現「放下醒」的情況。

隨著寶寶大腦發育不斷成熟,深睡時間延長,到6個月時,82%的寶寶睡眠就起始於深睡。因此,你會發現寶寶滿了6個月以後,將抱著睡著的娃放到床上就沒那麼容易醒了。淺睡在後半夜更加明顯,也因此很多家長會遭遇寶寶在後半夜經常夜醒的問題。睡眠周期新生兒一個睡眠周期為淺睡—深睡—淺睡—醒,平均為45分鐘。睡眠周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延長,2~3歲的兒童平均睡眠周期為1個小時。

兒童睡眠不足的危害

睡眠質量對兒童的體格和智能發展非常重要。充足、高質量的睡眠有利於體力的恢復和鞏固記憶,特別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良好的睡眠能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而睡眠不足會損傷大腦額葉皮質功能,影響兒童的認知功能發育,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行為和學習問題,還會增加罹患高血壓、肥胖、糖尿病、抑鬱的風險。因此,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培養寶寶良好睡眠習慣的招式

隨著寶寶的成長,睡眠習慣會越來越頑固,睡眠不好不僅會影響寶寶的發育,還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因此,父母應從嬰兒時期便開始培養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

@幫助寶寶定時入睡。選定一個時間(晚上8點比較合適)讓寶寶入睡。睡前可以逗寶寶玩一玩,但不可讓孩子太興奮。睡前可洗洗澡、按按摩,舒緩寶寶的身體,幫助寶寶儘快進入睡眠狀態。每天堅持這樣做,寶寶就會定時入睡。做好睡前準備。儘量保持安靜的睡眠環境,燈光調暗或關掉,拉上窗簾,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睡中哭鬧延遲應答。寶寶在睡眠中經常會出現皺眉、啼哭,有時候還會睜開眼,其實這時候寶寶不一定醒了,家長不要立即應答,避免人為過多打斷寶寶的睡眠周期。一定要保證寶寶夜間持續睡眠時間,這樣寶寶才睡得香、長得壯。

@學會自我入睡。發現寶寶打哈欠、上下眼皮打架,或者很粘人,一般就是寶寶已經有困意了,就應該放到嬰兒床上讓他獨自睡覺。如果寶寶睡眠中哭鬧,排除排便或飢餓,可以讓他哭一兩分鐘再給予安慰,再哭就再等一兩分鐘安慰,反覆進行,寶寶就會覺得哭鬧並不能得到大人安慰,慢慢地就會養成持續睡眠的習慣。

@注意睡眠環境安全。不要讓寶寶吃完奶就睡,要拍拍嗝,避免空氣進入寶寶腸道引起脹氣,從而影響睡眠。家長和孩子最好分床睡,床上不要放毛絨玩具和過厚的毛毯,避免蓋住寶寶引起窒息。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baby/9jabvq.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