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車慘案爆出來的陳年隱疾

@ 2016-08-06

火燒遊覽車事件罹難者的靈堂

台灣的火燒遊覽車事件奪走了26條人命,也掀開了台灣旅遊業多年來一直存在卻又沒人重視的老問題。

由於是火燒車,大家的眼光自然聚焦在這部遊覽車上,結果發現遊覽車可能安全門上裝暗鎖、柴油驅動的遊覽車卻驗出有汽油成分等等。

另外台灣的遊覽車是進口底盤、拼裝車身,內裝看來似乎豪華,但是底下卻問題重重,調查單位正檢查是否與起火原因有關。

台灣的遊覽車行業存在至少也有半個世紀,但是一直都是進口外國製造的底盤然後再依照顧客需求打造車身。

這些遊覽車外觀和原廠差不多,內裝又號稱是商務艙級座椅、有卡拉ok、充電插座,但是現在爆出來的是座椅材質可能是便宜的易燃材質、電力供應保險閘的負載低等等大問題。

無法回本

有認識的遊覽車司機私下告訴我,如果有什麼事故的話,司機是逃生機會最大的人,因為駕駛座位旁邊有個可以輕易打開的車窗。

司機說,一部進口的遊覽車大概叫價1400多萬台幣(40多萬美元),進口底盤在台打造車身帶只要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價格


成本高,出車價格自然就貴,低價旅行團根本不會考慮使用這種遊覽車。

但是結構、安全性能等等方面可就與原廠車天差地別,對於這一點,業者說台灣的政府和消費者要的是五年內的車,進口車根本就賺不回來。

司機說了,台灣的遊覽車司機每天趕路幾百公里是很平常的事,精神和體力上的負擔都很大。

曾經有人形容到台灣旅遊是「起得比雞早、跑得比馬快、睡得比賊晚、吃得比豬差」,認識的司機和導遊跟我說,如果是這樣,也請想一想司機和導遊的待遇是如何。

接待中國旅遊團的旅館和酒店,通常一早天未亮門前就出現遊覽車準備接客出發的情景,司機和導遊自然得起的比遊客還要早。

剝削與宰羊

台灣旅遊業的一個癥結就是旅行社為了壓縮成本,司機和導遊甚至旅行社本身的收入都是靠遊客購物的回扣。

兩岸不肖的旅行社就想出了「一條龍」的方式,也就是旅遊團的食宿和交通統統時旗下的關係企業包辦。

台灣方面更有一個人名下有數家旅行社,一家被投訴或者是被處罰不能營業的話,還有其他名下的旅行社可以頂替,也就是「換湯不換藥」。

Image copyrightCNA Image caption台灣公路總局在事件之後檢查巴士之類的大型客車

問題就在於,根據規定,台灣的公路總局每年要檢查這些遊覽車、但是事發之後檢查同款的20輛車,卻發現不合格的居然有12輛。

為人詬病已久的旅行社拿回扣早就是「行規」、甚至還從「非法」轉身成為「合法」收入。

兩岸的旅行社都有主管的機關,但是主管機關明知旅遊團的團費低到不合理,也不加以調查、糾正,任由不肖業者把中國遊客當成是肥羊。

人性貪便宜?

兩岸的不肖旅行社業者可能有個心態,就是認為消費者都是貪便宜的,去趟台灣不容易所以不會在意品質。

的確,如果旅遊行程的景點和路線都差不多,一個上萬、另一個兩千,很多人會去選擇兩千的。

不過低價的背後自然有低價的原因,尤其是業者之間只知道殺價競爭,以降低服務的水準換取收入,這問題就很大了。

這次的慘案,司法單位只能調查發生的原因和責任的歸屬,不過導致慘案發生的道德原因,則是需要每個人來思考。

就像慘案的罹難者有中國的遊客、也有台灣的司機和導遊,火燒起來要人命的時候,是一視同仁的。

如果繼續不肖業者以低價的手段,提供沒有安全保障的服務,要消滅這種不道德的經營方式,除了需要政府積極整頓,可能更需要消費者自我的警覺、加以抵制和拒絕、避免日後發生類似的慘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