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BC就中國網紅經濟現象做了一個深度的調查。調查中他們驚訝地發現中國頂級網紅的年收入甚至可以遠超中國一線女明星,而遍布中國的50多家的網紅孵化器也是他們此次調查的重大發現之一。
國內發達的網紅生態鏈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致富方式確實讓國外人民感到驚嘆,但是在我們自己人看來網紅文化早已是見怪不怪。在中外文化差異這件事情上,不懂網紅經濟真的不算什麼~
因為外國人對於中國的了解程度少到令人不敢相信,作為留學圈的老司機經常會被美國同學問一些奇奇怪怪腦迴路不正常的問題。
而每一個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都宛如一個行走的百科全書,隨時準備迎接鋪天蓋地關於中國的各式問題。(吃狗肉、會功夫都已經是過去時了,總有更詭異的問題等著你呢。)
小編根據親身經歷,為大家總結一下留學這些年,被問到過的奇葩問題,以及小編對這些來路不明的問題背後發人深思的文化差異感悟~
問題一:香港是不是中國的首都?
答:來,跟小編一起念,波—誒—北,機—英—京,北京。
問題二:你家養熊貓嗎?你可以買一隻熊貓帶來送給我嗎?
答:恕我直言,你要再這樣問,我真的要關門放我家熊貓了...
問題三:中國霧霾那麼嚴重你怎麼沒被燻黑?
答:因為我不想在黑暗中保護你。
問題四:你們過年的時候是不是會一家人圍在一起拆fortune cookie?
答:Excuse me?! 那你們聖誕節是不是全家一起出門抓聖誕老人? 我再講一遍,我在中國沒有見過fortune cookie。
問題五:聽說你們那邊很流行買假貨,你的包是假的吧?你的鞋是假的吧?你們都怎麼買假貨?
答:對,沒錯,我都是充氣的。
問題六:你們的鍵盤長啥樣啊?是不是上面都是漢字?真的太神奇了,可以給我看看嗎?
(來, 麻煩大家心疼一下這樣打字的小編,好嘛。)
答:對,都是漢字,我幾千平的大house根本放不下我的鍵盤,我找一個字一般都得騎馬去找。
在以前,很多美國人會問下面這樣的問題...
問題七:你來美國之前用過手機嗎?你來美國之前喝過可樂嗎?這個記憶海綿的枕頭你應該也沒見過吧?
答:對,都沒見過,麻煩你跟學校財務說一下,學費方面能不能關愛一下我們這種貧困兒童?
後來不知道哪一天開始,美國人民突然覺得中國人很有錢,開始問這樣的問題...
問題八:你是中國人嗎?
「對啊。「
那你有遊艇咯?!
「我沒有。」
Come on dude, you are Chinese。
「。。。。。。。。。。。。。。。。。?!」
(你碰到的一定是王大鎚!麼?)
其實像上面那樣的吐槽在留學圈中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了,但是為什麼美國人對於中國乃至中國文化的了解如此片面?
是純粹的偏見嗎?很明顯,他們這樣的行為並不是因為偏見,這根本就是沒有「見」嘛。
可是這樣的」視而不見「又是因為什麼呢?小編覺得有如下三個主要的原因(此時畫風突變...)。
美國
自我為中心的文化
第一,關於美國本土的文化方面,雖然每個國家的人都會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但是美國人民從小接受的是以美國為宇宙中心這樣的資本主義特色愛國教育。
在這樣的薰陶下很多美國人對自己國家有著瘋狂的熱愛和謎一般的自信,想必老司機們都應該見到過各種各樣類似下圖這種Patriotic clothes吧。
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本身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每個國家的愛國主義教育都有自己的風格。但是,這種默認世界第一的良好優越感某種程度上削弱了他們對其他文化了解的興趣及慾望。
加之美國大多數地區都屬於『村』的範疇,相對固定的人群和閉塞的文化空間,讓美國普通人民更加難以在日常中有機會接觸到中國文化,並對之感興趣。
亞裔
在美國社會的非主流文化
第二,關於亞裔文化的小眾性。
美國雖然是由移民組成的國家,但是亞裔的基數卻是極少的,根據去年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華人人口約有452萬,約佔美國總人口1%。
在任何一個國家來說,一個普通民眾對於其他國家的理解主要來源於本國的媒體上的態度和評價。而亞裔作為非主流文化的一員,長期得不到主流文化的重視和曝光。
也正是由於媒體的忽視,讓美國人民對亞裔群體和亞洲文化了解甚少,很多美國人對於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十年前。
拿美國電影和電視劇來舉例,就像我們知道的一樣,中國演員在好萊塢大片里還只是停留在打醬油的階段,出現幾秒加2、3句台詞讓無數國內一線女星淪為路人。
電視劇方面,亞裔演員屈指可數,多數的角色也都停留在《破產女孩》里Han的形象,簡直就是槽點擔當,看過此劇,你就知道美國人有100種方式吐槽亞洲人。
除此之外,前一陣奧斯卡頒獎晚會上主持人公開調侃亞洲人只會算算術的刻板印象也顯示出美國主流媒體對亞洲人的傲慢與偏見。
美國
開放式的教育體系
最後,除了媒體之外,學校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美國有著出色的教育體系,這種開放式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學科淺嘗輒止,喜愛的學科深度學習。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美國有世界頂尖的數學家,但是絕大多數美國人的數學水平還停留在可以勉強生活自理的階段。
跟理科不同,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亞洲文學和歷史都不屬於必修課範圍,所以除了本身對亞洲文化感興趣的美國人之外,其餘美國人可以直到畢業也不接觸任何亞洲文化方面的知識,也因此美國學生對中國的了解程度有限。
以上三點都是小編的留學感悟,相信對於中美文化的問題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
雖說中美還是存在很多文化上相互不理解的地方,但是隨著近幾年來出國留學的人數與日俱增,這一情況逐步得到了改善~
在中國學生遍地的美國校園裡,當我們一遍一遍回答完那些一開始覺得荒誕不羈的問題時,我們也向美國人完成了一次文化輸出,讓他們對中國的現在有不一樣的看法,而正是這種良性溝通,會讓我們減少不同文化之間的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