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海軍三大艦隊掀起了大規模和長時間的演練。這種多年未曾有過的訓練場景不僅讓國內民眾的眼睛一亮,也讓國際社會廣為關注。在演習中,出現了「鷹擊」-83、「鷹擊」-62等飛彈和先進艦艇。在紅軍發射至少40枚飛彈後,迫使藍方放棄了在近岸決戰的想法,最終演習判定藍方失敗。不過,藍方航母戰鬥群並未判定被擊沉。這也顯示擊沉一艘10萬噸級的航母,確實具有相當大的難度。軍迷們或許有些感到失望,有人也禁不住的要問,打航母究竟難在哪裡?中國未能將航母擊沉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我們大家都知道,由於反艦飛彈要對付的是能以每小時近30節航速航行的水面艦艇,這就要求它具備精確打擊小型點狀目標的能力。這樣一來,就對反艦彈道飛彈的末段制導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從發射到最終攻擊,在這個時間段航母可能開到千米之外,這就要求艦載反艦飛彈必須藉助外部信息支援或依靠自身制導能力實現目標信息的更新,並據此進行最後修正,以準確命中目標。所以,制導技術是打擊航母最大的難點之一。
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驅逐艦、護衛艦、飛彈艇就裝備了「鷹擊」-81反艦飛彈,但是這種飛彈射程只有80千米,如果是對付小型艦船尚且可能,但要對付大型艦船就顯得心有力不足了。後來,中國又在「鷹擊」-81的基礎上,又開發了射程為120千米的「鷹擊」-82反艦飛彈。目前,「鷹擊」-82已被射程遠、超音速「鷹擊」-83飛彈所取代,它的末段衝刺速度達到2馬赫,最大射程提升到了180-200千米。當前中國最新的反艦飛彈是2005年定型的「鷹擊」-62,052C型驅逐艦就搭載了兩座四聯裝「鷹擊」-62飛彈發射架,該飛彈由小型渦扇發動機推進,亞音速飛行,最大射程達400千米以上。上世紀90年代,我國還著手研發兼具反艦和對地攻擊能力的「鷹擊」-12型飛彈。該飛彈使用的是衝壓式噴氣發動機,最大速度超過2.5馬赫,最大射程達400千米。該飛彈在飛行初期、中期使用慣性、衛星制導,後期使用主動雷達、電視和紅外成像制導。中國052D飛彈驅逐艦就列裝了該型飛彈。可以說,中國反艦巡航飛彈技術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面對中國反艦飛彈打擊能力的提升,美國自然不會等閒視之,其不斷升級艦載反艦彈道飛彈技術。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就是加強航母編隊的防禦能力,「宙斯盾」系統就是典型代表,該系統可同時保護戰艦免遭包括飛機、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在內的多種空中威脅。它的設計思想很容易理解,也就是把包括相控陣雷達在內的各種傳感器獲取的威脅信息加以綜合處理,經計算機處理轉換成武器控制指令,並優先選擇威脅等級高的目標,自動選擇並指揮相應的武器系統進入交戰模式。也就是說,中國的艦載反艦飛彈要打擊航母,還要突破美國的「宙斯盾」反導系統的重重攔截。
此外,即使有些反艦飛彈擊中航母,儘管能夠給予航母以沉重的打擊,但也並不意味著就能夠擊沉航母,這與航母抗打擊能力與反艦彈道飛彈的摧毀能力息息相關。一般來說,常規反艦巡航飛彈戰鬥部重量在100-300公斤左右,以這樣的炸藥量很難擊沉一艘十萬噸級的航母。中國「鷹擊」-12飛彈的裝藥量超過300多公斤,命中一枚就足以使大型艦艇喪失戰鬥力,如果同時命中兩枚,則足以把敵方的航母送進海底。不過,在這次東海演習中我們並沒有看到關於「鷹擊」-12的影子。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們國家還是留有一手的。也就是說,這次藍方的航母之所以未被擊沉,是因為中國並未使出真正的「殺手鐧」武器。
當然,相對艦載反艦飛彈,陸基反艦彈道飛彈才是航母真正畏懼的「殺手鐧」武器。2015年9月3日的閱兵式中,國產東風-21D、東風-26兩種新型彈道飛彈公開亮相。這兩型彈道飛彈都可以打擊大型水面目標。的確,美軍「宙斯盾」系統可以攔截來襲的彈道飛彈,但能否全部攔截?我認為這種機率非常低,哪怕只有一枚飛彈擊中航母,以反艦彈道飛彈戰鬥部的重量和5馬赫以上的速度,在垂直命中時完全可以擊穿航母所有甲板,使之徹底喪失戰鬥力。如果東風-21D實施一次齊射,那麼別說一艘航母,就是10艘航母也經不住打。相信任何有頭腦的指揮官都不會在中國周邊使用航母耀武揚威,因為這將實時把自己和艦上的官兵置於危險之中。儘管他們有著非常先進的「宙斯盾」艦艇,而且具有強大的反導能力。
不過,正所謂有盾就有矛,歷史上每場戰爭,儘管都有盾出場,但被矛戳死的人還是多了去了。在這裡,我可以明確和大家說,美國想使用航母向中國施壓,或者威脅我國安全的那個時代早已經過去了。未來,如果他們不想早點去見上帝的話,那就應該少來中國周邊海域嘚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