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出生時閉著眼睛哇哇大哭,到半歲時咧開小嘴活蹦亂跳,一路走來,相信每一個爸媽都與寶貝兒一起,共同經歷了太多暖心的難忘瞬間。今天,就來回味一下我家寶讓我驚喜到心跳、感動到落淚的諸多第一次。以時間為序哦,寶爸媽們自動對號入座。
第一聲「媽」,硬撐疼痛抱起她
確信我家寶的第一聲「媽媽「,就是所謂的母子連心、天意!
當時,我還在坐月子,寶寶由姥姥或爸爸照顧。一天晚上哭鬧不止,到最後哭的「哇哇」聲,突然變成了「媽」。我就像被電擊了一般驚呼:BB是在叫我嗎?爸爸順勢回應:叫媽呢。寶寶這聲無意識的呼喚,讓我激動得忍住疼痛和虛弱的身體,從床上爬起,將寶寶摟在懷裡,一下寶寶就變乖了。
此後的幾天,只要一哭,就是媽,媽,媽啊。寶寶這麼不經意的一喊,讓我條件反射般的爭著去哄、抱,以至於出了月子,胳膊手腕酸痛很久才得以恢復。
後來到了七八個月,寶寶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叫「媽媽」,聲音更清晰、更動聽,意義與感受也就更加不同了。當然,具有指向性,明確意義的「媽媽」稱呼,還得耐心等到寶寶一歲多的時候。
緊握你的手,今生今世別想走
寶寶兩個多月大時,吃得飽飽平躺在床上「發獃」。我碰著寶寶的手呼喚了一聲:BB,她竟(剛)然(好)將頭扭到我這邊,突然握住了我的手指頭,然後鬆開。天啦,就是這兩秒鐘,我的內心就像裝了個小鹿一樣,砰砰亂跳。什麼叫心手相連,什麼叫今生牽了你的手,今世別想走,哈,就是醬紫吧。
從精細動作發育的角度,當寶寶出現無意識的抓握,就標誌著手的動作開始發育了,是不是很神奇?!
「咯咯」樂出聲,發出世上最美的旋律
到了晚上8點多,寶寶未能像往常一樣正常入睡。爸爸抱著在臥室里轉悠,突然,我聽到了一串世上最美妙的旋律:咯咯……咯咯咯……這串銀鈴般的笑聲,發自我家寶!
我從客廳一個箭步沖向寶寶的房間,爸爸異常興奮,樂得喘不上氣來:BB笑出聲了。我像中了頭彩一樣:真的嗎?只見爸爸又用手觸碰了一下寶寶的脖子,「咯咯……咯咯咯……」寶寶又笑得花枝亂顫,「哈哈哈哈」一家三口全都開心得大笑。
這是發生在寶寶二個多月時的一幕,這時的嬰兒看到熟悉的人或物會主動發音,聽到叫名字會注視並微笑,說明,語音發育越來越豐富啦。
努力抬起頭,只因追尋媽媽的身影
兩個月左右的寶寶,已可以將頭自然豎立片刻了。為了鍛鍊頸、肩、背部肌肉力量,每天我會讓寶寶趴在床上,做抬頭練習。最開始時,因頸部無力,重重的頭部會將臉壓趴在床面上。當我在前方逗引時,她會吃力的將頭抬起,15度角,30度角……常常小臉憋得通紅,雙手在床上左右亂扒拉。
快三個月的一天清晨,和煦的陽光照射進窗台,一片明媚。我將寶寶挪至窗台處,假裝藏在窗台下嘴裡喊著寶寶的名字,當我一抬頭的時候,竟然發現寶寶頭部高高的抬起,嘴裡發出哼哧哼哧的聲音,正左右張望著尋覓我呢。哈,寶寶會抬頭了,頓時開心無極限,心情好到爆!
主動和你躲貓貓,娛己又娛人
寶寶一天天長大,會坐了,會主動求抱抱,見誰都是一臉笑容,被稱為開心果,為家庭帶來數不清的歡樂,其中有一個百玩不厭的遊戲就是躲貓貓。
第一次是寶寶五六個月時,姥姥抱著在客廳玩呢。我下班回家,張開雙臂等著抱寶寶,沒想到,寶寶一邊咯咯樂著,一邊假裝將頭扭到另外一邊;我低聲下氣的跑到另一邊找她,她又將頭扭到反方向;我假裝生氣不理她,她就滿臉笑容眼巴巴的看著你;等你要去抱她時,她又重複剛才的扭頭動作…..
此後,躲貓貓的遊戲道具逐步升級,被子、毛巾、門、沙發,隨手擒來,親子關係極為融洽。
看完了半歲之前的,要知道,寶寶7月-1歲之間,會有哪些不一樣的第一次呢?是捧腹不己,還是哭笑不得?明天為您奉上。看到此,手指動動,快快關注「菜鳥育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