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婦孺皆知,臭名昭著,他逆歷史潮流而動復辟帝制,大肆出賣國家主權換取帝國主義的支持,在其當政的短短數年間,竟與帝國主義侵略者先後簽訂100多個不平等合同、協定和條約。
袁世凱稱帝後,內困外憂,眾叛親離,孫中山、梁啟超等人堅決反對,北洋將領段祺瑞、馮國璋等也深為不滿,蔡鍔、唐繼堯等在雲南宣布起義,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數月後,袁世凱被迫退位,恢復「中華民國」年號。從此之後,袁世凱憂憤成疾,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時年57歲。一處為滿足個人野心和私慾,逆歷史潮流而動,違人民意志而行的政治鬧劇,終以袁世凱的死亡而收場。
雖然袁世凱被冠以竊國大盜之名,被永遠地釘在了恥辱柱上,但其有一項功績值得稱道,那就是幣值穩定。1912年,市面上流通的各種貨幣有上百種,甚至包括墨西哥的鷹洋都可以在中國流通,混亂程度可想而知。袁世凱竊取大總統職位後,勢力如易中天,決定開始鑄幣,而且還把自己那副老邁剛硬倨傲的側像鑄了上去,由於頭像較大,所以老百姓把這種錢幣喚作「袁大頭」,這種貨幣在歷史上非常有名,時至今日,在收藏界仍是大受熱捧。
「袁大頭」壹元銀幣重量為七錢二分,其中包括純銀六錢四分八厘,剩下的重量為銅。這種銀含量是相當高的,而且因為當時政令統一,鑄造精良,「袁大頭」很快獲得了極高的聲譽,結束了清朝以來的錢幣大亂局面。到1928年的時候,「袁大頭」的實際鑄造量已經超過11億枚,因成色好,分量足,「袁大頭」遠勝其他任何貨幣,深受百姓歡迎,整個民國時期,「袁大頭」聲譽一直屹立不倒。
無疑,「袁大頭」的鑄造和發行是成功的,他突破了政治的藩籬,袁世凱暴病而亡後,它並沒有退出歷史舞台,反而各地政府仍在鑄造,政府甚至規定以「袁大頭」為稅收本位幣,明確了「袁大頭」在市場上的地位。即使在軍閥混戰時期,因各路軍閥仍鑄造「袁大頭」,因各種成分含量分量足,所以物價飛漲,貨幣貶值的事情從未發生,雖然兵連禍接,但老百姓的生活並未因物價過高而受到影響,可以說,袁世凱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時至今日,「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2012春季拍賣會上,在其首屆錢幣專場上,中國近代機制幣中難得一見的三枚袁世凱像簽字版等金銀銅樣幣起拍價均在100萬元以上,一度成為拍賣場內的關注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