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體諒新加坡,也要劃出底線

@ 2016-08-04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正在美國訪問,美新建交50周年的時間點烘託了他此次訪問的氛圍。歐巴馬給了李顯龍只有大國領導人和美國重要盟友才會得到的禮遇,雙方對彼此重要性的強調和讚譽都使用了最高級的評價。

其中自然加了些讓中國聽眾很不舒服的話。比如歐巴馬讚揚新加坡是「美國在亞洲區域存在的一個錨」,而在這之前,只有日本和澳大利亞被稱為美國的「兩支錨」,新加坡和日本「並列」,這顯然超出多數中國人對新加坡的認識。

李顯龍直呼歐巴馬是美國的「首位太平洋總統」,這樣當面給歐巴馬「戴高帽」,倒也沒啥。關鍵是他大讚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宣揚所有東南亞國家都歡迎美國這樣「搞平衡」,由於「亞太再平衡」很大程度上劍指中國,李顯龍這樣說時顯然已經站偏了。

熟悉新加坡外交的學者大多認為,李顯龍在美國說的話大體是新加坡一直以來的態度。李的講話不能說毫不顧及中國的感受,比如他說希望中美「建立建設性關係」,他在表達希望各國接受南海仲裁結果的同時,也說了「我國同時也認識到大國有其利益要維護的現實,明白一些國家不一定希望透過仲裁的方式解決爭端」。

新加坡被稱為「地圖上的一個小紅點」,印尼、馬來西亞對它來說都是身邊虎視眈眈的巨人。它在安全上嚴重依賴美國,又不願意太得罪中國,尤其是中國還是它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它玩弄平衡的任務很重。當平衡有些玩不轉時,「抱美國粗腿」就成了它的本能反應。

新加坡什麼都想占著,一邊玩平衡一邊又時不時刺中國一下,至少讓普通中國人看上去很不舒服。隨著中美在南海地區博弈加劇,新加坡很像是「站到美國一邊」的情況有可能越來越多。

我們相信,新加坡不會願意真正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那樣肯定不符合它的利益。如果完全成了美國的「馬前卒」,在中美之間失去自己行動的任何彈性,新加坡的影響將大大萎縮,連它對美國的價值都將大打折扣。

對於新加坡的難處,中國一方面恐怕要有胸懷。中美之間的問題,讓我們用大國的方式來解決,對新加坡這個「小紅點」有時被迫多看幾眼美國的臉色,我們不必過度計較。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的包容也應是有底線的。新加坡不能太過分,不能扮演主動幫助美國在南海地區及整個東南亞對付中國的角色。它不能給美國「亞太再平衡」針對中國的內務添油加醋,為美國擠壓中國的戰略空間製造藉口,提供支點和槓桿。

這樣要求新加坡一點不過分,因為既然它同時以中國的友好國家自居,它可以討好美國,但需要盡最大努力避免傷害中國的利益。它的後一態度也需要是明確的、公開的。

小國不易,新加坡比周邊的東南亞國家都富出一大截,很怕失去,擔心隨時會有橫禍飛來,可以理解。地區和平與穩定對新加坡極為重要,這種情況下,新加坡的平衡術恐怕要以中美避免對抗為主旨,而不應以站隊的姿態增加中美之間的猜忌。

而新加坡顯然遠沒有做到這一點,比如美國將P-8偵察機部署到新加坡,就是加劇南海緊張的一個環節。新加坡需要更多的智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