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大致命弱點曝光:若被摧毀將要倒退60年!

@ 2016-08-04

美軍固然強大,但也有很多短板和軟肋。比如,美軍今天的強大是因為其強大的信息化,美軍幾乎將所有的武器都進行了信息化改造,或許本身就是信息化武器。在這種情況下,毫無疑問我們與美軍相比是有差距的。可是,信息化是美國最有優勢的地方,同時也是他最有軟肋的地方。

因為美軍的強大是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化上,這就意味著其強大是建立在一個小小晶片上。而晶片是極其脆弱的,沒有一種晶片可以抵擋電磁脈衝炸彈。如果我們能找到更多類似的武器,就可以節約很多資源,以較小的成本去對付我們的對手,而不至於跟在美軍後面亦步亦趨。

我們應該做到的是,美軍有的我未必一定要有,美軍沒有的,我卻一定要有。我有的美軍沒有,這就有可能獲得制勝之機。假如我們將更多精力投向制約美軍的信息化和太空化,那麼其他方面我們就可以很輕鬆地與其變成一比一的對打。比如,如果我們真正遭遇了與美軍的作戰,我們只需要摧毀其太空系統。因為美國今天的攻擊性武器全部都要依賴其天基信息系統支援,我們只要讓美軍失去了這種支持的能力,其整體能力就會降到「二戰」時的水平。這時,決定勝利的主要因素就變成:一是數量,二是勇敢。而這兩者我們都不缺。

美軍弱點已全被中國看穿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於當地時間27日發布報告,警告美軍太空系統的弱點已被主要「對手」中國和俄羅斯看透,呼籲五角大樓進行戰略轉移,為未來與中俄等國的「太空衝突」做好準備。

這份題為《從聖地到戰場——美國太空防務和威懾框架》的報告共44頁,作者是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員艾布里奇·科爾比,他曾在美國政府任職,2012年擔任美國總統候選人米特·羅姆尼的對華政策顧問。該報告提到中國的次數約20次,大部分是將中國和俄羅斯「捆綁」在一起作為美國的「太空對手」進行論述。

報告稱,中俄等國正在獲得遏制美國衛星的能力,比如反衛星飛彈、網絡及其電子攻擊方式。這些能力有的可以毀掉美國衛星,有的可致衛星失效,美國的太空資產正變得脆弱。報告以中國2007年的反衛星試驗為例,以證明中國的「太空能力」,並且還預想了與中國發生衝突的場景——如果美國衛星遭到襲擊,美軍可選擇摧毀中國的部分衛星系統,這部分衛星系統為「東風」飛彈打擊美國水面艦艇提供導航和定位。

報告引述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的話稱,2015年以後,美國太空系統遭受的來自中俄的威脅將增加。美國國防部官員肯達爾去年3月直言,美國的太空地位因中俄的反太空能力進步變得「尤其糟糕」。報告稱,即使美國和其他國家共享衛星,但一旦和中俄打起仗來,英國、日本、澳大利亞都不可靠,「美國主太空時代終結已成現實」。科爾比28日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說,「太空是美國軍事主導權遭受挑戰的典型例子。沒有理由相信中俄會在太空發展方面保持克制」。

為應對「太空敵手」,該報告建議,首先美國可以利用自己的太空武器取得勝利,哪怕是局部性的;其次,美國要與潛在對手中俄保持克制,不要選擇用核武器等手段升級戰事。報告稱,華盛頓應該鼓勵中俄加入由美國主導的太空協議。

新美國安全中心於2007年由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牽頭創辦。該智庫的許多成員都有在美國白宮、國務院、國會等部門任職的經歷。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28日報道,美國和日本決定將國際空間站的運行時間較原計劃延長4年,截止到2024年。日美相關人士擔心,中國可能在2022年成立宇宙空間站,如果國際空間站在2020年停止運行,那麼兩年後將有許多對太空開發感興趣的國家接近擁有空間站的中國,就此出現「宇宙版亞投行」,這不僅使中國的影響力增強,還可能導致歐洲等地的軍事技術流入中國,中國有可能借這些技術提高自己的太空作戰能力。


相关文章